天天看点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作者:Darwish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意造冲锋枪发展史—下篇

本文接续上期的内容,填一下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在二战后的篇章。

这块的内容不同于前文在特殊环境下的疯狂比烂,而是向着更优秀设计目标不断输出的一段时期,因此出了诸如M12型、幽灵M4型、TYpe 821型、CB M2型和PMX型等一大堆的知名武器,许多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都在此时发扬。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因此这个阶段是非常值得说到说到的,这期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战后的武器体系重启——M3-M5型SMG的诞生

在上期的尾声,我介绍到了一款战后的Genar型冲锋枪,但那实际上还是二战中萨罗傀儡国烂尾的延伸,算不上是把正经枪,更何况它还是以出口为主要目的设计而出的。

二战后真正新的意大利共和国武器体系开始,还得从Beretta公司的复兴论起。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在步枪篇中我曾提到过,Beretta公司有过一小段的衰败期,也就是在40年代左右的时候,后续还是靠着美国遗留在意大利的温切斯顿枪械生产线才复起的。这有一定全面战争时SMG市场被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自己不够贴合国内的武器生态所导致的。

这一点在战后发生了变化,50年代后的欧洲转入两个大势力的对峙局面,这种情况下它更需要良好、更可靠、并设计优秀的武器来快速武装自己,曾经最老牌且现在为数不多的拥有生产研发能力的Beretta公司,自然也就被再次奉为了座上宾,它们在这个时期连着开发了5款型号,开启了意大利SMG武器体系的新篇章。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3款型号名为Model 3型/4型和5型,简称为M3/4和5型SMG,前2者由Tulio Marengoni图里奥.马伦戈尼设计,后者在Marengoni离世后由Domenico salza多梅尼科·萨尔萨设计。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中,最早的M3型冲锋枪由M1938/49型(M2)冲锋枪衍变而来,主要的改动是改变了枪机组件的结构、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和增加人机功效。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在机匣两侧设计了一条滑轨,这条轨道接合了一支伸缩式的枪托抵肩,这对比原先的左折叠式的结构,能够更快的带给射手更稳定的射击支撑。

至于安全性的提升,则是通过两种保险的加入而获得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在枪械尾部的握把上,有一个新增的按压式保险;另在内部枪机组件的结构里,还有一个新增的阻隔撞针组不到位保险(自动装针保险),这两项新加入的设计,让该枪走火的风险降到了极低,此为该枪的设计改进。此外,枪机组件的变化原由也蕴含此中。

这款武器在1955年后被作为原型枪设计出来,在意大利警察部门留有的少量试用记录。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M3之后,马伦戈尼在短暂时间内就进行了再次优化升级,因为此时觊觎国内军队订单的并非Beretta一家而已,另外一位同业不同行的巨挚弗兰基不知何因也加入了竞争,因此突然压力骤升的Beretta公司加快了步伐,它们在1957年设计出了M4型冲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M4这一版的改动其实挺小的,因为此前官方已经是流露出比较青睐于Beretta公司设计的意向了,毕竟弗兰基多少沾点跨行作战,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从事SMG系列数十年的Beretta更合理一些,因此其对M3型提出的改进方向其实也并不复杂。

它们提出的需求是:再增加一些枪械作战能力和使用性即可!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因此,这款武器的改动最终也只有将枪托从直角改为内凹弧形,以及在枪口处增加了一枚卡尔卡诺套筒式的突刺刀即了,只提升了一些射手在使用时的人机功效和近战能力。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武器在性能测试完毕后,被国内的警察系统所认可选用,于1956年开始正式大规模量产,装备国内的警察部门和国外(第三世界)的武装部队。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一年以后,设计出量产化M4的马伦戈尼离世(一说退休),接替它项目组的萨罗萨有不同的设计想法,它对该枪进行了一次最后的微改动,这次改良的结果就是M5型冲锋枪。

它主要修改了M4的安全体系和枪身结构,改动完成后的M5反而更像是此前Beretta的另一款武器M1938/44型。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将前方的突刺刀进行了再一次的祛除,枪身结构也被替换为了更方便操持的木制V型,在枪托右侧还加入了一个连接内部的自动安全纽,用以替代从前的手动保险。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此种改善完毕后的M5型冲锋枪相比前型更轻量和适应人体一些,相对的是交换出去的变大体积,不过这在有安装背带能力的枪械身上并不算问题;同时,自动式安全纽相比有不少风险的手动握把保险还是强了许多的,因此M5在安全性上亦有些许提升。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1938/44;后4型

这款武器在设计完毕后不久就再次通过了国内的性能定型,开启替代M4的量化生产,不过由于Beretta内部M12计划的开启,它实际上也没生产多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后就被叫停了。

此后,它与量级相差无几的M4型SMG一同装备与意大利警察部队,直到一年后被通过定型的M12批量换装取缔。

跨界交锋落败后的另辟蹊径秽土转生——Franchi LF57 SMG

50年代末期,在这个Beretta战后系列逐渐获得意大利军部认可的同时段,亦存有一款可以与之竞争的SMG武器,这个我上述稍微提到过。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武器是一家名为路易吉.弗兰基的公司设计的,这家原本是霰弹枪和步枪领域的大能(150年历史),但在50年代时不知何因突然杀入了冲锋枪的领域,与Beretta同期同台对垒,打出了LF-56/57系列这张牌,企图抢占意国国内的军用SMG市场,不过最终它还是以微弱之差遗憾落败了,毕竟它是纯纯的头一回整冲锋枪,没有经验。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不过,这系列的武器虽然落败了,但它的设计构思其实并不差。

以整体的设计理念来看,它的整个设计框架组合就是套用上期提到的那款OG-43型冲锋枪,也就是那把唯一因为太过优秀、比不过烂而被淘汰掉的武器,它在身上大部分的内外部结构均能在OG-43型身上找到等同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以外部系统为例,两枪从后往前均是“平直金属枪托抵肩、方型整体式机匣、后手握持(手枪握把/直弹匣)、前手握持(湾弹匣/枪管下置把手)、上置L型枪机外包裹(整体式/管式)和带散热槽中空枪管套筒(整体式/管式)”这几个主要的结构,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内核都是一致的。

我敢肯定,Luigi和Franchi在设计时,台面上一定摆放着一把OG-43型。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大家可能有些不理解这点,毕竟两者看上去还是不太像的。简单说,这其实就是前面拿着个对照样板,故意做出不同来的结果,这在前后时间线明确、地域范围相同、结构框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几乎是肯定的!居然还有十几篇内外文章老拿它套M12型的相似性,我就呵呵一笑,这些人显然没有像小D一样,带着超广角的视野看枪史,估计连OG-43是个啥都不知道…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而可以完美佐证我这一观点的,则是它的内部结构,要具体说起LF系列的内部,看过我上期内容的朋友一定会强烈的即视感,这块区域可比外部设计可更等同的多了。

不能说是毫无关系,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可以看到LF系列的枪机组件,是一个上置的L型结构。它的内部容载一个携带小型复进簧的导杆,下方则延伸一块单独只具备撞针功能的抛壳挺的组合,前方则是枪管,这种结构和OG-43型的完全一样,具体确认我们可以看下下图与OG-43型的对比。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种总体的设计,我在上期就已经说明过它的优越性了,它主要落败的原因在于这些结构的组合之上,它并没有很好的将它们组合起来。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相对OG-43型,以及其余的意大利前辈枪型,它的整体设计的太过缩量,枪托的简陋使得枪械头重脚轻,虽然设计了枪机上置的配重法,但还是存在枪口上抬的问题,因此射击流程、弹道和精度也会不稳定。并且,该枪还存在弹容少和安全性低的问题,仅有20发的容载和一种保险,这加之它超过550发/分的高射速和容易走火的携带方式,更成为了一个桎梏枪械能力的因素。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因为这些明显的问题,它最终没能获得意大利军部的认可。不过开头我也说了,它最终秽土转生了,那就是它成为来意大利海军的制式装备。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一般来说,海军的单兵装备都属于第二档次,因此此类竞争第一档陆军制式武装憾败的武器自然也是够用的,弗兰基这家小公司,此后就依靠着这些海军的订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一直存续到了80年代。不过此战之后,它也一击即退,再也没有进入过SMG市场了。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武器在海军和陆地导弹旅总共列装了5000柄左右,进入60年代中旬后被M12型所替代,不过它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刚果、罗德西亚(现分裂)、美国(民用LF-62)和法国(伞兵团)等地很受欢迎,这是弗兰基能将SMG业务开展到80年代的关键。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60年代国际市场上SMG的业务可谓是群魔乱舞,前有GC国际向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苏系武装,后有比利时的Vigneron、德国的MP5、以色列的UZi、英国的Sterling等名枪入行竞争,要从它们的身上扯下一块肉来可不简单,但弗兰基不但做到了,还因为指向性和可靠性这个有点受到了广泛的推崇(来自罗德西亚士兵的说法)。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意造SMG武器的优越性,即便是一款失败者,也能在国际市场上搅风搅雨。

60年代的意造名枪崛起——Beretta M12型SMG

在此后,这两款装备着不同序列的SMG武器,一直占据着意国国内的SMG市场,直到60年代后才出现了变化。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1961年中旬,意国军械局签发了一批Beretta新式武器的订购协议,将一型武器列为了国内特战属性部队的主力战术武器,这款型号就是我前文多次提及的Beretta model 12型SMG,也就是所谓M12型冲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此时,正值Beretta的M5型冲锋枪列装意军制式武器没多久,想必诸位可能会对该公司间隔如此短时间内,就再次推出新型的决议存在疑惑,无法理解这种不符合逻辑的行为是为啥?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事实上,此前弗兰基公司的那次跨界对决,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果,且在一击之后就即刻退场了,但还是给Beretta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威胁感的。

它们意识到了,自己并非是独占优势的,再依靠二战时的设计吃老本必死无疑。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因此,它们在弗兰基LF系列面世后的不久,就彻底刨除了继续在马伦戈尼的38系列身上吸血的想法,由新的总设计师“萨罗萨”,开启了真正的Beretta公司新式SMG武器设计,这个企划被称为M6项目,最终孵化出了M12系列紧凑型冲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SMG远不同于我此前介绍过的任何一款枪型,它从内到外都做出了大幅度的设计理念结构原创,集合了“无外加配重的内部减震结构、整体式的稳定射击枪型、包络式的机匣、涂有环氧树脂的枪体、可极速拆装的快拆设计、规避走火的环绕式枪机结构、独特的连环保险机制和可外接多项外附件的模块化理念”这些优秀的设计,可以看得出Beretta公司这次确实做了十足的投入。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些提到的设计我都没有吹牛,只是有些自造词,因为有部分的设计连我都找不到原型,只能以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这款武器的独特性,毕竟连我都没见过的结构其实挺少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不过这些设计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M12是一款以可靠性出众而闻名的武器,而可靠性最大的特质就是结构简单实用,它们顶多是有些偏门新颖,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这些设计:

所谓的“内部减震结构和环绕式枪机对安全性的提升”,其实都是新式的枪机组件带来的效果。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它的枪机组件采用的是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构造在国外被称为伸缩环绕式枪机。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主要是一个枪机组件内中空,容载枪管的组合;也就是说,从前反冲式枪机内部容载导杆、复进簧,再由这个枪机含着导杆、复进簧组合推动弹药入(枪)膛击发底火发射的形式被改变了;变为了直接将枪管塞入枪机之中、将撞针组和抛壳挺移动到枪机尾部,再由枪机组件直接在枪管外部运动,将枪机尾部的撞针组由后方蓄力的大型复进簧一次释放送到枪膛处的设计。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么说可能有些复杂,简单点理解就是一个枪管外面有个松动的外筒,用手(拉机柄)把这个筒拉到最后面,它正后的那个大弹簧就会被压缩扁然后蓄力,我们再扣动扳机后,这个筒就会被大弹簧推出去,然后沿着前面链接这那块区域,一直轨道运动到枪管的最前方与枪管合为一体,这时候外筒尾部的抛壳挺和撞针组就发挥作用了,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上膛和击发动作。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备注:枪机返回的动能可能是枪首处有小机构或弹簧,我没看见】

这个就是环绕式枪机的设计,那我上方提到的减震和安全性又和它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说,这里提到的安全性其实就是防走火这一块。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一般来说,常规的枪机组件都十分复杂,且触发多处位置都有可能造成枪机释放;但M12型就不一样了,因为它环绕式枪机是枪管和枪机共同搭建的,且只有撞针组和抛壳挺,所以不存在其他失误释放的基础,它唯一能走火的就是扳机组,而这块正被另一处“连环专锁扳机保险”的设计解决了,也就不存在失误击发这个选择了,也因此安全性成为了它代名词之一。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至于说另一个减震效果,这比上述稍微好理解一些。

我们可以将两者产生的力具象化,一般的武器的运行时,因为枪机组件重和与枪管分离的形式,所以这个力必然是一前一后不断发生变动的,而常规枪的减震设计也多是在两者之间抬高质量或减少结构,来维持射击时的力平缓。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而M12型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它的枪机组件被刻意的减重了,甚至到了与枪管质量相差无多的情况,更何况有能间断与枪管重合的枪机本身就有配重的能力,这种设计在射击时本身产生前后不平衡力的概率就很小,加之枪身特别设计的大型前握把就更甚了,我观察实射都没看见它带抖一下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综上,我觉得环绕式枪机是一种很好的减震设计,别的枪械需要在大的枪械组合阵列上做加减才能获得力平衡,它估计只需要改下枪管和枪机的配重,就能调节出一个很平稳的射击状态,此为M12型枪机的减震优势。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介绍完了内部构造,这里简单说说与它另外的机构设计优势关联的外部构造。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个外部构造主要包括“枪身设计、保险设计和外附装设计”这三方面,先看下枪身设计。

M12型是一个管式包络机匣的外结构,下方前中后相近间距挨着前握把、中弹匣和后握把三个突出部,整体枪身外部均喷涂有哑光黑色环氧树脂,其他再无其余构造。

这些设计拆解开来能获得很多的优势:一为以足够短的枪身容纳足够长的枪管行程,这能降低枪口上抬幅、保持弹药射程和精度,这是包络式枪械的优势。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二为快速拆卸能力,通过首尾的两个大螺帽,以及自己内部构造简单的优势(全身84个零件),甚至能够做到5秒拆卸,这M12型的枪械优势。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三为枪械重心上的优势,在上述LF系列我说过,枪械重心设计合理能带给枪械更好的射击稳定性,这一点很好的被M12型发扬了,它在小巧的紧凑型枪身上就加入了3个大型传力突出部,这在给射手提供了使用性舒适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射击时的震幅,配合前文提到的枪机减震,就造就了它另一个“稳定性”的代名词。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实,它枪身部分在各种资料中每每被提到的右折式枪托其实不咋地,又薄又没个好形状,如果它的其他枪身部分也像LF-57型那个样式,我也不会对它有高评价,但它与LF系列不同,它的受力点并不在枪托这块,这顶多算个添头,基本不大用,也影响不到重心,所以也无关痛痒了。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第四个则是全身环氧树脂涂料的喷涂,这个我想大家都知道,也就是抗腐和耐磨性的提升。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些优势带给了该枪“射程、精度、减震、快拆、稳定、抗腐和耐磨”等能力上的提升,可以说整个外部的设计萨罗萨绝对是独出心裁的,以极其简单的形式,就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这里我要给它点个赞!

最后说下保险设计,这是我在M12身上发现的另一个亮点,配合上述的设计剖析,才能看懂它,我称它为“连环保险设计”。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上述说过,M12独特的枪机设计,让它只需要注重扳机处的防误击即可,但各类设计师并非是我等带着上帝视角的看客,将很简单的东西以极复杂形式表现出来的不胜枚举,没错,说的就是那些早期研究意大利机枪的选手…

不过,萨罗萨明显并非此类,它针对缩小需求的设计目标定制了一套专门的定点保险机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十字保险(快慢机/标准名)只锁定握把上的握把保险,与枪机没有关联;这样,唯一连着锁定枪机的握把保险就无法按下,扳机也自然无法扣动了,也就没有了失误击发这一说,这配合前文的枪机结构防走火功能,可谓是将枪械的安全性做到了机制,而这并没有花费很复杂的内部构造来达成,此为连环保险设计。

综上,这款武器的设计就是这些,以总体的设计搭建来看,他取代了我心目中意大利冲锋枪OG-43型的地位,成为了我认为最好的SMG之一。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其实这款武器确实也被不少人封为神作,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它的拥趸,包括东亚、欧州、非洲、中东和南美等大区为单位的数十个国家都曾进口过它,并且收获的都是低价、高可靠性、高易用性和高安全性这样的好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目前这款武器有4个主要生产商,除了本国内的Beretta公司,还授权了巴西Taurus lnterational、比利时FN Herstal和印尼PT Pindad代为生产,该枪参与过越战,越G使用的版本是PT生产的,此后在黎巴嫩、两伊和利比亚战争中亦有登场。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如果看过《卡桑德拉大桥》,也许能在这部剧中发现它。

手下败将携大哥再入SMG市场,却遭大哥倒台后反收编——SOcimi Type 821 SMG

时间来到80年代,此时的Beretta公司在意国国内SMG市场上一枝独秀,无一合之敌,整个军用、警用和特殊SMG武器的市场均为它所占据。同时,它亦在其余各个类目也伸出触手,短时间内就兼并了不少的小型武器厂商,大有整合整个意国国内武器序列之意。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在霰、步领域混的不错的手下败将弗兰基再次见势而动,它们怂恿了一家外领域从事铁路有/无轨电车制造的大型资本,与之合资(出技术)组建了一家军工集团,在步、霰、冲领域同时对Beretta发起冲击。

【弗兰基帮Comici搭建由Binasco工厂、arluno和SASSATI工厂组成的一整套生产体系】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家外领域资本公司就是Società Costruzioni Industriali Milano, SpA集团,它们合资的公司简称为Socimi武器公司,推出在SMG市场上狙击Beretta的就是这里要介绍到的Socimi type 821-smg(索斯米821式冲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型号,看形象就能知道,它的源头是以色列的乌兹冲锋枪,两者的环绕式枪机、十字保险、握把保险和弹匣插槽设计完全一样,设计它的弗兰基也承认是以乌兹为蓝本设计的,这种关系我没暂时整明白,可能是弗兰基获得设计生产权?总之,这款821型相较之乌兹的区别很小,基本可以认定为是意产乌齐了。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许多朋友可能会感到疑惑,因为这种复刻从前设计的枪械并不在少数,最终也没弄出多点花头来,弗兰基为何觉得能用它来可以狙击风头正盛的M12系列呢?

事实上,这款武器最终确实是大获得成功了,一举抢占了Beretta公司在警用、中央安全行动局和NOCS政要保护小组的份额,这种成功可能是来源于我们看外国型号发出“这个吊,给俺也整一个”的意见,意国并不排斥一个本国产的世界名枪乌齐,要知道这可是名头能盖过巅峰M12系列的世界名枪!(虽然实力盖不过)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总之,这款与原型乌齐相差很小的复刻枪械在1983年后获得了意大利武器局的认可,获批在此后列装意大利的特殊和职能部门。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SOCIMI 821型其实于原型也有一点点的改动,SOCIMI的老板甚至为了这部分变化去申请了专利。

它们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外部材质、紧凑设计、枪托设计和握把设计这几点上,这些改动带来的优势主要可以包含在如下:

一为外部材质从钢制机匣调整为铝合金制的机匣改动,这降低了枪身1.05kg的重量,最终空重2.4kg。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二为枪身从480mm缩减至400mm、枪管从260mm缩减至200mm的改动,这提升了枪械的便携性,降低了之于原型的过速问题,从600发/分变化为了550发/分(枪管缩短)。

三为从两折式枪托改为右折式枪托的改动,这个因为重心受力的问题,属于降低射击稳定性的改动。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四为弹匣握把指凹槽的加入,这个很简单,提升了枪械的便用性。

综上,821型之于乌齐的改动很小,但还是提升了不少枪械性能的,这款比原型稍微强不少,加之因为内部环绕式枪机带来的单手稳定射击能力,这枪也没比M12型差很多,配置给上述几个部门也是完全够用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型号一直服役到了1989年,给Beretta在国内的市场保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么下去Beretta公司可能就不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了。不过,一次事件的出现扭转了这个局面。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进入90年代上旬后,SOCIMI集团本部因为遭遇Mani pulite事件,直接原地解散,留下孤零零的弗兰基公司在风中凌乱,此后就因失去大量资金流入,而在同年被Beretta控股公司兼并了,形成了现在我们见到的格局。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了解意大利SMG的朋友可能会知道,Beretta最近还在开发新概念SMG,就是因为市场全是它的,只要整出来就有人买单,这些都是缘于此次竞争和下面要说到的Benelli对决获胜而取得的。

Beretta守卫SMG市场的再次对决,来自Benelli和Fiocchi的合击——CB M2型SMG

在80年代初,还有一款狙击Beretta的SMG诞生,它就是Benelli CB M2型冲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武器由新武器制造商Benelli和老牌弹药制造商Fiocchi合资的武器公司出产,是Bruno Civolani的作品,在当时属于意国国内的第一个无壳枪项目(世界上最早在1930年提出)。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相对于纯抄袭的821型,这款武器自己的设计构思更多,不过我却并不怎么看得起它。

因为,这款武器确实设计的不咋地,我甚至觉得萨罗时期比烂的那几把枪,都比它强很多。它既没有常规的作战能力,新加入的结构也全都在拖后腿,导致它最终成为一把普通枪械都比不过的垃圾,没有任何带脑子的生物为它投资,最终它烂在了1985年,比前面那个抄袭款混的差的不止一心半点。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究其原因,是这款无壳枪即没做到常规无壳枪的优秀特性,又丢掉了常规枪的可靠性造成的,它就像由上上期我提到早期意造机枪和从前的燧石枪一样,是把各种功能都加在一起,却没有浓缩的设计。简单来说,就是你需要洗衣功能,它被在框架里面开发,直接给你搬个洗衣机来,松散的连在框架之外,不出毛病才怪了!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以内部构造为例,为了适应后方无壳的9MM Aupo弹,它就枪机设计的可塞入弹膛,把撞针安装在弹膛上方,然后依靠枪机头的阻塞和上方撞针组,达成弹药的密闭击发动作。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么个结构,诸位看客绝对会没问题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该公司被解聘人员对吐露,撞针组多次断在弹壳和弹膛间的记录不胜枚举,枪机头磨损问题直到最后也没能解决。

我说这到底图啥呢?整这么复杂就为了无壳弹的那点高射速、移速?啥都没弄出来枪械问题就一大堆了,那个毛病不比提升那点量严重多了?这个Bruno Civolani让我想起了那个花20万造17万假币的人才…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里,且先把内前部的毛病先放放,这比之内后方的设计问题只能算小故障。那个才是大头~

我想无壳弹的优势大家都了解一点,最浅显的就是避免抛壳了,这直接关联的就是枪机组件和上膛的结构,这能带给枪械更快的高射速,因为抛壳功能被省下了么,所以回来时就能直接抓弹了,减少了内部动作,射速自然也就快了。

那么CB-M2在这点是怎么表现的呢?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首先,它们选择了一个极度复杂的内部构造,因为前面有弹膛需要推、上面有撞针需要推,又不是环绕式轻型枪机,外部还连着保险这些机构,总之整体怎么也简单不了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枪机构造。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了,无壳枪的优势有“内部构造简单”这一项(笑了)。

其次,CBM2那根很细的导杆复进簧是在上边用来推动撞针组的,所以下方的推弹挺是没有弹射机构的,这也意味着枪机下方的推弹挺每次运动都不均衡,也就是说它在射击时,每时每刻都处于不可靠运动中,这极易产生卡壳卡弹问题。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也是该枪做为无壳枪,却专门设计了个“抛壳窗”的原因。必要时,误击发和运行时卡住的弹壳,可以通过这里清理出来,这种构思属于问题没办法解决,就把它留着供起来(设计专用抛卡壳窗)的处理方式,我愿称其为“史上最烂”。

这里说了下内部构造,其他的部分我暂时没找到什么资料,看外面也还算能过得去,可能是也内部太拉了,所以把视线都集中在那了…

最后简单说下这枪里Fiocchi公司的设计,也就是那款9mm Aupo弹。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这款弹药虽然被称为无壳弹,但其实就尾部露出来了,它相比普通弹的区别在于,它射速能达到1000发/分,且也没有弹头这种东西,整体就是一个方的勺子型,前面都是金属,后面都是发射药,在射击完毕后,在空气中会被压缩成一团金属,直到击中对手。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它的发射药要比常规弹少10/3,不过内压和火力却高一些,这也是它拥有与常规弹不同能力的关键。

它的弹壳尾部有一个像内凹的弧度,这是用来回收失误弹药的设计,如果失误击发了,那弹壳就会发生变形,然后卡住CBM2推壳挺上的内向外衍生抓壳勾,将弹壳带回后方的抛卡壳窗,使枪械回复正常,不过这一点其实也是缺陷,因为弹壳会对抓壳勾造成损伤。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正经人都想着怎么避免,它想着怎么把缺陷掩盖)

综上,就是我目前对这款武器的认知了,总结就是一把垃圾枪,狗都不爱用。

它虽然和821型一样,都属于跨界狙击Beretta的产物,但因为它这种独特的设计,这款武器最终也没能获得任何经销商的亲睐,比之前者抢占大量市场的行为烂多了。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也许是看不下去了,Fiocchi与80年代中旬抛售了手里的合资公司股份,将这个烂摊子丢还给了Berenlli,自己回头专精子弹事业去了。而Berenlli公司,则被Beretta控股也收购了,与弗兰基成为了一个老大手下的小弟,虽然它很菜,但它生产线啥的还是有价值的…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现在的benelli

此后Beretta公司,车体统一了国内的SMG市场,能与之正面竞争,争夺市场份额的只剩下了国外的各国镇国之柱,其中又以HK公司为首,它的MP5和Beretta的Pmx、M12双分了意国SMG市场。

本系列完结

意造SMG系列完结,幽灵M4和Pmx懒得扣字了,下期更新意大利手枪。

意大利冲锋枪发展史下篇——「1950-2022」

感谢观看,如果喜欢可以给小D点个赞和关注!#军事##军事趣科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