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鸟哥私房菜 Linux最常用的基础命令总结

1.CentOS 基础命令

  • [Ctrl] + [Alt] + [F1] ~ [F6]  :文字介面登入 tty1 ~ tty6 終端機;
  • [Ctrl] + [Alt] + [F7]   :圖形介面桌面。
  • 登出: exit
  • 改变语言: LANG=en_US  (改为了us)  echo $LANG (显示当前语言)
  • 顯示日期與時間的指令: date
  • 顯示日曆的指令: cal
  • 关机(1):shutdown -h now (root特权下才可以执行)
  • 重起(1):reboot
  • 关机(2):init 0
  • 重起(2):init 6

2.目录管理

  • 改變所屬群組, chgrp [-R] name   (R 表示包括文件下的所有目录都改变)
  • 改變檔案擁有者, chown [-R] name  (R 表示包括文件下的所有目录都改变)
  • 改變權限,   chmod [-R] xyz filename (xyz 表示 数字如 770)
  • cd:變換目錄
  • pwd:顯示目前的目錄
  • mkdir:建立一個新的目錄
  • rmdir:刪除一個空的目錄
  • 檔案與目錄的檢視: ls -al
  • 複製檔案或目錄 cp -a  来源档 目的档   (全部copy 连同所有的设置也都copy)
  • 移除檔案或目錄 rm -r filename    全部删除

3.文档查询

  • 由第一行開始顯示檔案內容 cat
  • 一頁一頁的顯示檔案內容  more
  • 上一页                 less
  • /字串         :代表在這個顯示的內容當中,向下搜尋『字串』這個關鍵字;
  • q             :代表立刻離開 more ,不再顯示該檔案內容
  • 檔案檔名的搜尋(1)  locate  + 檔案的部分名稱   (限制是从资料库中获取资料,故可能有些资料找不到)
  • 檔案檔名的搜尋(1)  find +  档案名

4.磁碟與目錄的容量

  • df -h  列出檔案系統的整體磁碟使用量 以易读的形式
  • du -h  列出檔案系統的目录和档案的使用量 以易读的形式

5.磁碟的分割、格式化、掛載

  • fdisk 装置名称   磁盘分割   (未来重新作一个专题)
  • mkfs  装置名称   磁盘格式化
  • 挂载光盘---mkdir /media/cdrom (首先要先建立一个目录)
  •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挂载光盘)
  • 挂载优盘---fdisk -l (看是否有此优盘)
  •            mkdir /mnt/flash (建立一个目录)
  •            mount -t vfat /dev/sda1 /mnt/flash
  • 卸载光盘---umount /media/cdrom  
  • 卸载优盘--- umount /mnt/flash

6.压缩和解压缩

  • 壓 縮:tar -jcvf filename.tar.bz2 要被壓縮的檔案或目錄名稱
  • 解壓縮:tar -jxvf filename.tar.bz2 -C 欲解壓縮的目錄
  • 壓 縮:tar -zcvf filename.tar.gz 要被壓縮的檔案或目錄名稱
  • 解壓縮:tar -zxvf filename.tar.gz -C 欲解壓縮的目錄

7.vim 简单使用

  • 第一部份:一般模式可用的按鈕說明,游標移動、複製貼上、搜尋取代等
  •          移动-- gg 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一行
  •          搜索,取代 -- /word  (向下搜索一个字符串) ?word (向上搜索一个字符串)
  •                       :n1,n2s/word1/word2/g  (n1 與 n2 為數字。在第 n1 與 n2 行之間尋找 word1 這個字串,並將該字串取代為 word2 !舉例來說,在 100 到 200 行之間搜尋 vbird 並取代為 VBIRD 則:『:100,200s/vbird/VBIRD/g』)
  •         删除复制--- dd  删除整一行   yy 复制游标所在的一行  u 复原上一个动作  [Ctrl]+r 重做上一个动作
  • 第二部份:一般模式切換到編輯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 i, I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
  • r, R 進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 第三部份:一般模式切換到指令列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q 離開 vi
    :wq 儲存後離開,若為 :wq! 則為強制儲存後離開 (常用)
    8.擷取命令(一般配合管线一起使用)
    • cut  以“一行”为单位  ciut -d'分隔字元' -f fields <==用於有特定分隔字元
    • grep 可以解析一行文字,取得關鍵字,若該行有存在關鍵字,就會整行列出來! grep '搜尋字串' filename
    9.排序命令(一般配合管线一起使用)
    • sort 按字母排序
    • uniq 唯一值
    • wc  统计字数  (多少行,多少字数,多少字节数)

    10.帐号管理

    • useradd  增加一个用户 (后台已经做了 1.有一个以用户名的群组 2.未设置密码 3.home 权限为700)
    • passwrd + 账号名  更改用户密码
    • userdel + 账号名  删除一个账号
    • groupadd + 名称   增加一个群组
    • groupdel + 名称   删除一个群组
    • su + 账号名     切换账号
    • sudo + 语句     使用root 权限执行语句(需要授权,不然不能使用该语句)
    • visudo        授权

      ...(前面省略)....

      root    ALL=(ALL)       ALL  <==找到這一行,大約在 76 行左右

      vbird1  ALL=(ALL)       ALL  <==這一行是你要新增的!

    11.例行性工作

    • crontab -e  编辑例行工作

    0   12  *  *  * mail dmtsai -s "at 12:00" < /home/dmtsai/.bashrc

    #分 時 日 月 週 |<==============指令串========================>|

    代表意義 分鐘 小時 日期 月份 指令
    數字範圍 0-59 0-23 1-31 1-12 0-7 呀就指令啊
    /n 那個 n 代表數字,亦即是『每隔 n 單位間隔』的意思,例如每五分鐘進行一次,則:
    */5 * * * * command
    很簡單吧!用 * 與 /5 來搭配,也可以寫成 0-59/5 ,相同意思!
    • crontab -l  察看所有的例行工作

    12.系統資源的觀察

    • uname -a  查閱系統與核心相關資訊
    • uptime  觀察系統啟動時間與工作負載
    • netstat  追蹤網路或插槽檔 (tcp 和 UDP 的状态)

    13.服务的启动

    • 服务的启动 (1)    /etc/init.d/*  服务名称 {start|stop|status|restart|condrestart}
    • 服务的启动 (2)    service [服务名称] (start|stop|restart)

    14.觀察系統啟動的服務

    • netstat -tulp

    15.开机启动的服务管理

    • 列出所有的开机服务   chkconfig --list
    •  更改开机服务       chkconfig [--level [0123456]] [服務名稱] [on|off]
    • 基于图形界面的服务管理 ntsysv
    16.系統設定工具
    • setup   (只有red hat 系列有)
    17.軟體安裝:原始碼與 Tarball
  • ./configure  這個步驟就是在建立 Makefile 這的檔案囉 (一般來說 configure 設定參數較重要的就是那個 --prefix=/path 了,--prefix 後面接的路徑就是『這個軟體未來要安裝到那個目錄去?』如果你沒有指定 --prefix=/path 這個參數,通常預設參數就是 /usr/local)
  • make clean  因為他可以去除目標檔案
  • make   make 會依據 Makefile 當中的預設工作進行編譯的行為
  • make install 通常這就是最後的安裝步驟了
  • 安装建议
    1.  最好將 tarball 的原始資料解壓縮到 /usr/local/src 當中
    2. 安裝時,最好安裝到 /usr/local 這個預設路徑下
    3. 考慮未來的反安裝步驟,最好可以將每個軟體單獨的安裝在 /usr/local 底下
    4. 為安裝到單獨目錄的軟體之 man page 加入 man path 搜尋
    • 你就必需要在 /etc/man.config 裡面差不多 40~50 行左右的地方,加入底下這一行:
    MANPATH /usr/local/rp-pppoe/man
          這樣就可以使用 man 來查詢線上文件囉!
  •  18.軟體安裝: RPM,  YUM 功能

  • rpm -ivh package_name  RPM 安裝 (install)
  • rpm -Uvh 或 -Fvh   RPM 升级
    -Uvh 後面接的軟體即使沒有安裝過,則系統將予以直接安裝; 若後面接的軟體有安裝過舊版,則系統自動更新至新版;
    -Fvh 如果後面接的軟體並未安裝到你的 Linux 系統上,則該軟體不會被安裝;亦即只有已安裝至你 Linux 系統內的軟體會被『升級』!
    • rpm -q[ai] RPM 查詢  

    -q  :僅查詢,後面接的軟體名稱是否有安裝;

    -qa :列出所有的,已經安裝在本機 Linux 系統上面的所有軟體名稱;

    -qi :列出該軟體的詳細資訊 (information),包含開發商、版本與說明等;

    • rpm -e 软件名           RPM 反安裝

    19.YUM查询,安装,升级,移除功能

    • yum list 软件名称  :列出目前 yum 所管理的所有的軟體名稱與版本,有點類似 rpm -qa;
    • yum install 软件名称  :後面接要安裝的軟體!
    • yum update  :後面接要升級的軟體,若要整個系統都升級,就直接 update 即可
    • yum remove  移除軟體

    20.yum 安装/移除大型的软件

    • yum groupinstall 软件名称
    • yum groupremove  软件名称

    21.系统自动升级

    • yum -y update  系统升级命令

        vim /etc/crontab

        ....(前面省略並保留設定值)....

        0  3 * * * root /usr/bin/yum -y update(每天三点自动升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