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2009年1月3日,开国中将李作鹏去世,终年95岁;家人原定在1月17日举行追悼大会,八宝山殡仪馆也基本做好了准备;但在16日下午,家人却突然通知大家,原定在17日上午的追悼会取消,这是为何呢?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李作鹏“起”

李作鹏是江西吉安人,由于家庭贫困,李作鹏在长大点后,就开始到地里帮忙,李作鹏深知“识字”的重要性,在不忙的时候,就到私塾学习基础知识,虽然断断续续,但李作鹏聪明好学,很快就学会了不少字,可以进行简单的书信往来。

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后,革命思想迅速在周围传播开来,不久后吉安也建立了党组织,发起“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深受地主压迫的李作鹏见共产党与国民党不一样,是一个真正为贫苦农民服务的组织,因此参与到了党组织发起的农民运动。

1929年,出于革命发展的需要,“朱毛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到赣南一带发展;第二年春,毛主席在陂头召开了“二七会议”,决定攻打吉安。

李作鹏的家乡吉安,是当时赣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民党吉安行署的所在地,管辖着周围十余个县,且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反动派也派重兵驻守在这里,切断了赣江东、西两地苏区的联系;因此这里成为赣西反动派的“堡垒”,很多被红军打压的土豪劣绅,纷纷躲进吉安。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历时近一年,先后攻打吉安九次,前面八次均失败,直到1930年10月5日才拿下吉安。

红军攻下吉安后,建立了当时中国的首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随后,红军开始全面扩红,吉安的青壮年都以参加红军为荣,在红军的宣传下,短时间内就有七八千的青壮年参加红军,仅16岁的李作鹏就是其中之一,就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在红军队伍中,像李作鹏这样的“红小鬼”有很多;虽年纪小,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们迅速成长;李作鹏也是如此,在闲暇之余努力学习军事、文化知识,常常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李作鹏的行为,也引起领导的注意;不久后,调入中央军委工作,担任周恩来的机要员。

当时党中央距江西中央苏区有千里之遥,主要靠电报交流,李作鹏成为机要员后,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译电,专门译中央与苏区来往的电报;除此之外,李作鹏还在工作之余,学会破译敌人电报的技术,深得上级的肯定;见李作鹏虽然年纪小,但工作能力却十分突出,不久后就让他担任军委二局的科长。

李作鹏的职务虽然不高,但军委毕竟是苏区的高级军事机关,李作鹏能在这里工作,也算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虽然无法对军委做出的决定发表意见,但这里可以了解到军委指挥战斗的方式,以及战斗的进程等;同时,李作鹏因为工作的原因,免不了与红军高级将领有交集,在不断地接触中,李作鹏学习到了很多本领,为日后的独当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红军主力达到陕北后,深知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干部重要性,毛主席决定办自己的“黄埔军校”,设立抗日军政大学。

创立学校就需要老师,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很多优秀的指战员都倒在了长征路上,上级领导考虑到李作鹏不仅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有知识有文化,便将其调到抗大担任队长,也就是在这里,李作鹏获得林彪的注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此改变了李作鹏的一生。

当时林彪担任抗大的校长,他发现李作鹏不仅业务水平强,而且性格自己比较相似,两人的话不多,且不张扬,都喜欢埋头干事。

1937年7月7日,蓄谋已久的日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红军三大主力改编成八路军,林彪改任115师的师长,并将李作鹏带去上任,先后委任为侦察科长、作战科长等要职,参与制定115师初期的一系列作战计划。

不久后,115师大分兵,李作鹏跟随罗荣桓到山东开辟根据地,他在眼睛也是在这里负伤的。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1939年夏,日本皇族出身长田敏江率一个大队,深入根据地腹地,准备突袭115师的师部。

长田敏江的军衔虽然只是少佐,但由于背景好,有资料显示,他是裕仁天皇的外甥,此次来中国的目的是“实战锻炼”,所以驻中国的日军高层都对长田敏江很重视;来到山东后,日军抽调一个大队归长田敏江指挥,同时为让他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山东日军高层专门为他配备了一个炮兵和骑兵中队,以及伪军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连,组成“加强”大队。

在这种配备下,初来乍到的长田敏江根本不把八路军放在眼里,在伪军的开路下,长驱直入。

当时115师在师部驻地举行军民联欢会,突然接到报告后,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急忙组织群众转移,同时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陈光认为,一定要组织力量将这股敌人歼灭,区区几百人就敢深入我根据地腹地,如不消灭,那无疑是助长日寇的嚣张气焰,根据地将永无宁日,虽然当时可以指挥的部队只有几个连,但陈光有信心,利用仅有的部队,加上有利的地形,采取“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方案,消灭敌人。

长田敏江第一次遇到这种奇怪的战法,之前在学校学过的战法突然不知道怎么灵活使用,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快就中计;陈光指挥部队,趁着黑夜向敌人发起突袭,大败日军,指挥官长田敏江切腹自尽。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此战令日本皇族颜面扫地,为报复八路军,调集大军围剿凉山抗日根据地;陈光命令李作鹏率一支小部队掩护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大部队撤退。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李作鹏率部准备撤退;突然,阵地前落下两颗炮弹,随后就发出黄色的滚滚浓烟,李作鹏发现这和以前的炮弹不一样,一时间他眼前一片模糊,泪流不止,起初以为是日寇发射催泪弹,但事后才得知,这是敌人狗急跳墙,发射的毒气弹。

在发现不对劲后,李作鹏以最快的速度指挥部队撤离烟雾区;回到驻地后,李作鹏依旧泪流不止,且因为战地医院条件有限,只能先用药水反复清洗,左眼逐渐恢复正常,但右眼不仅不见好转,且还加重了病情,最终导致失明。

陈光、罗荣桓见李作鹏病情迟迟得不到好转,便特批他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北平看看。

李作鹏化装成一个商人,找到了一家名气比较大的医院;几个医生在经过会诊后,认为如果做“眼角膜移植手术”可以保住他的右眼,但或许是当时技术条件还不是特别成熟,最后手术并没有成功,李作鹏彻底失去了右眼,这也是后来他长期带墨镜的原因。

李作鹏晚年回忆:当时战争年代戴墨镜的人少,敌人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军官,因此经常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但即便如此,也不影响李作鹏后来在战场上的发挥。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为和国民党争夺东北这块战略要地,派遣大量干部和主力部队挺进东北。1945年底,原山东军区司令带着一套指挥机构来到了东北,交给东北民主联军司令林彪指挥。

当时林彪正愁没有得力的干部可用,罗荣桓此举犹如是雪中送炭;见干部中有爱将李作鹏,心里十分高兴,当即下令让李作鹏留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部工作,担任参谋处长,协助刘亚楼的工作。

辽沈战役结束后,原本计划休息3-6个月的东野,奉中央的命令,率主力南下入关,准备参加平津战役,李作鹏的部队也在南下的序列中。

由于傅作义最后审时度势,宣布起义,古都北平得到和平解放,直接缩短了平津战役结束的时间。

自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大部分被消灭殆尽,解放军的兵力达到数百万人,为方便管理,中央对部队进行统一整编,东北野战军改编成第四野战军,李作鹏的第六纵队改编成为43军,隶属于15兵团。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1949年底,四野抵达雷州半岛不久,就收到了中央要求一鼓作气解放海南岛的命令;李作鹏担任军长的43军是林彪手中的王牌部队,他亲自点将李作鹏,让其率部参加战斗。

从1950年3月5日开始,43军在李作鹏的指挥下开始分批偷渡琼州海峡,与琼崖纵队汇合,加强后续的接应力量。

17日,43军发起强攻,但行进到一半时,风突然停了,所以船只全部停滞在海面上;下面各部队的纷纷请示是否返回;但李作鹏下令:用槽摇、用浆划、只许进、不许退,退者军法严处。

43军就这样奋勇登岛,与40军里应外合,相互配合,没有重蹈金门战役的覆辙,胜利解放了海南岛,此战歼敌3万多人,而我军仅伤亡四千多人,这也成为李作鹏军旅生涯中最得意的一仗。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李作鹏“伏”

李作鹏一直是林彪倚重的左膀右臂,非常注重对李作鹏的培养;在解放海南岛后,在林彪的直接推荐下,升任15兵团的参谋长;不久后,又调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一、第二高级步校的校长,后来林彪离开中南到北京工作,也将李作鹏带去上任,推荐出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

林彪1959年出任国防部长后,地位进一步提升,李作鹏也跟着受益,出任海军副司令;尤其是1966年后,林彪的职务达到巅峰时期,李作鹏也升任海军第一政委,成为海军的一把手。

但成为“萧何”败也“萧何”;1971年9月,李作鹏的老首长林彪在蒙古温都尔汗遇难,他听到消息后十分惊愕,万万没有想到老首长会做出这样的事,但也深知自己的政治生命可能要结束了。

果不其然,林彪遇难后,李作鹏等人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开除党籍,撤销一切本兼各职,送进秦城监狱关押。

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秦城监狱关押的李作鹏被判有期徒刑17年;但因身体不好,加上早年曾受到日寇毒气弹的侵袭,在判刑后就被保外就医,刑满释放后被安排落户在山西太原。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当时组织上考虑到李作鹏过去的历史问题,在出狱后,要求他改一个名,但李作鹏坚决反对,最后上级反复做工作,李作鹏才同意改名,他给自己取了“李明”的名字,寓意着“明人不做暗事”。

在山西生活期间,组织上每个月给他发放350元的生活费,和三十年前被授予中将军衔后的待遇差不多,只是购买力远不如从前,但他还是很知足。

晚年时期的李作鹏一直在写回忆录,其中革命战争年代的有两部,“特殊时期”的有两部;当时有一位出版商找到了李作鹏,希望能出版他的图书,起初双方谈得很好,但最后出版商却说:“如果要出版这几本图书,可能要改名”。

“我李作鹏就是李作鹏,坐不改名,行不改姓”李作鹏答道。

“如果不改名也可以,但得到海外出版,否则国内很难出版”出版商说道。

“不行,我是一个中国人,决不到国外出书,在中国能出就出,不能出就给老鼠啃掉”李作鹏愤怒地说。

见李作鹏这么坚决,出版商摇首而退。

开国中将李作鹏,晚年犯错误入狱17年,去世后追悼会被临时取消

2009年1月3日,李作鹏因病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出后,过去的上级、部下、战友纷纷打电话表示哀悼;同时,政府领导也来到了李作鹏的家里,在听取了李作鹏家人的汇报后,双方商议举行小规模的追悼会。

起初,李作鹏的家人在家里设置了灵堂;数日后,决定到八宝山租用场地,举行一个小型追悼会;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很快就将场所布置妥当,并通知了五六十个亲朋好友:17日举行追悼会。

一切都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着;但在16日下午,中央领导找到了李作鹏的家人,在经过商讨后,决定取消17日的追悼会,一切从简。

历史有时候像在开玩笑,以李作鹏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劳,葬礼应该办得风风光光的,但由于在特殊的时期做了“特殊”的事,在去世后,一切只能“从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