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用文物之力——讲述中国故事

何尊铭刻“中国”,

中国万众一心。

提振中华精神,

打赢防疫战争。

为西安加油!为中国加油!

宅兹“中国 ” 佑我中华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珍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何尊,是周人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是周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 李岐

何尊,通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6公斤。尊是古代的盛酒器,“何”是器物的主人。形似一个喇叭状的花瓶。通体四道扉棱,极富立体感。上部以芭蕉叶和蛇纹点缀,腹部是高浮雕的饕餮纹,下部为浅浮雕的兽面纹。通体以云雷纹填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疏密有致,凝重而富有变化。

1963年何尊出土于宝鸡市贾村塬。1965年9月,被宝鸡市博物馆征集入馆。1975年,国家文物局在北京故宫举办“全国新出土文物汇报展”,何尊被调往北京,在清理蚀锈时,在何尊的内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由此何尊身价倍增。

何尊铭文到底写了什么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何尊铭文记载了3000年前周成王的一次重要讲话。讲话的对象——贵族何与其他的贵族青年。成王说:“我的祖父文王受命灭商,父亲武王灭商后,想在洛阳营建都城,如今都城建成,我也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你们的先祖曾辅佐周王室,立下赫赫功劳。你们现在还很年轻,要好好的向他们学习。”

何尊铭文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历史文献完全吻合,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对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证史、补史的作用。

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到那两个被圈住的金文了吗?

这是什么字,我怎么不认识!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这就是最早的“中国”二字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什么是“中”

宝博微课堂▏最早的“中国”在这里——何尊

有学者认为“中”的本意指旗杆,中间的椭圆形是把手,上下飘扬的是旗帜,当部落首领有事时,就竖起旗杆以召集众人,大家环立于旗杆周围,听候君王发布命令,“中”不偏不倚,不畏惧,也不侵犯。

什么是“国”

金文中的“国”原始字形是“戈”加“口”,即“或”字,其中,“戈”是声符,兼有执戈守城之意,“口”则表示人们居住的城邑。到了春秋时期,四周又被了“口”,表示国之疆界,最初的“国”并没有明确的疆界,最早的“国”字也忠实地记录了这一特征。

【 今天的“国”字】

20世纪50 年代,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专家们在汉字整理简化过程中,因“国”的异体字较多,如何规范引起争议。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席的郭沫若提议,选用大“口”配“玉”形式的简化“国”字,这既避开了帝王的封建思想,又提醒我们要像爱护如玉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他的提议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简化“国”字正式通用至今。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到何尊中的“宅兹中国”,此刻你的胸膛是否热血沸腾,面对疫情,让我们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全民战“疫”,民齐者强!

编 辑:史 琳

责 编:翟慧萍

审 核:康军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