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一词中曾写到:“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一句话可谓是道破了人生,不管我们到达什么样的境界,人生中的不如意总是伴随着我们。即使是古代的秦始皇,也曾经面临过尴尬的伦理问题,到死都不得安生。

所以,永远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大概完美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着完美,但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路上,不断的成长却永远无法达到。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就是如此,虽然他是清末四大名臣之一,但事实上他依旧还是有很多的遗憾。看来很多人觉得李鸿章的遗憾大了去了,当年的北洋水师以及他的三眼花翎都被人给毁了,这种遗憾肯定伴随终身。

但事实上,李鸿章很遗憾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想要去外放当学政,然而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李鸿章的遗憾

据史书记载,光绪二十三年,李鸿章已经七十三岁,当时据说他有可能和大学士瞿鸿禨一起外放为顺天府乡试正考官。在史书记载中,瞿鸿禨是出了名的清流,而且弟子门生满天下,而且当年就是他终结了袁世凯的秀才之名。

李鸿章能够和这个后起之秀一起外放学政,自然非常开心,于是李鸿章当天就拉着瞿鸿禨彻夜长谈,可谓是聊了大半天,从当年的洋务运动一直说到了历史人生。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可惜的是,李鸿章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一切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年老的李鸿章最终也没能外放学政,而且在四年以后,李鸿章在心力交瘁之中去世。

因此,正如李鸿章自己所感慨,他一生中有两大遗憾,一个是北洋水师的瓦解,另一个就是他从来没有出任过一次学政和主考。

对于这样一个遗憾,很多人肯定不能理解,北洋水师的失败是李鸿章由辉煌跌落到人生的低谷,这种失败可遗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李鸿章当时已经成为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以及三眼花翎的拥有者,为什么他还会对外放学政这么感兴趣呢?这就不得不说到李鸿章的读书生涯以及学政的讲究。

二、李鸿章的读书生涯

据史书记载,李鸿章年轻的时候读书也是天资聪慧,当年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后来又点了翰林,紧接着就开启了三年的翰林生涯,后来又转了三年的翰林编修。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从李鸿章的这段生涯来,他读书还算是不错的,远高于普通人。但如果要细究的话,李鸿章的读书生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

因为在当时有很多人调侃李鸿章,话是这么说的:“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说的就是李鸿章进士的身份,是二流水平,和如夫人一般。

一般来说,能够成为翰林院编修,那么只要表现出众,就可以获得外放学政的机会。正如《春明梦录》中记载,“从前的京官,以翰林最为清苦,所盼者,乃三年一放差耳。”

翻译过来就是,清朝的翰林官,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了一点,但只要等待,可以熬上三年,赶上外放的机会,所以翰林院的官外放成为学政是很有机会的。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但事实上,李鸿章在读书期间根本没有得到过任何外放的机会,而是干了整整六年的时间,然后选择去家乡练团练。

另外,梁启超曾经点评李鸿章的往事,认为他应该是不学无术。其中特别说明,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当幕僚的时候,居然经常睡懒觉,结果耽误大家的早饭。因此,李鸿章在读书做人方面的确并不努力。所以,当年李鸿章六年的时间也没有熬上外放的机会。

三、学政和主考的好处

但也有人会说,李鸿章虽然当年不学无术,也没有得到翰林的尊严和认可,但是李鸿章的确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并且训练出了近代的海军部队,他完全可以不再留下遗憾,那么为什么李鸿章还会对这个“学政”念念不忘?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学政和主考的好处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多。首先就从学政和主考本身来说,能够外放一次学政,就可以获得巨额的收益。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以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尚书为例,他晚年担任过山西主考,一共获得了一千一百二十五两白银,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账目。曾国藩曾经也出任四川主考,结果当时穷困潦倒的曾国藩,居然获得了高达六千两的收入。

因此,当学政和主考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发财,而且在地方上可以获得大家的尊重,这是实际的涨工资。

另外,能够成为学政和主考,就已经意味着可以成为下一轮考生的老师。永远不要低估这些学生,指不定哪一天就会从中蹦出几个高人。遥想当年,李鸿章也只不过是个赐同进士出身。张居正当年也是靠着成为国子监的校长,才能够拥有门生故吏那么多。

所以,拥有了学政和主考的地位,就相当于拥有了桃李满天下的资格,而且可以留下美名,获得足够的尊重。当年李鸿章虽然地位极高,但与和他一直对抗的张之洞比较清楚,实在是在当老师方面差太多。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张之洞不仅多次担任浙江乡试副主考,湖北学政以及四川学政,甚至还创办了尊经书院。所以,李鸿章在政治方面非常的尴尬,不管怎么碾压张之洞都总感觉低了一头。

四、往事如烟

总结学政和主考的好处,以及李鸿章的读书经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李鸿章的人生缺憾还是挺大的。虽然他拥有了那么多的权力,但说到底他还只是一个教育并不成功的读书人,应该还是属于非典型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李鸿章总是感慨,自己远不如老师曾国藩的原因。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儒家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哪怕一个人的地位高得像李鸿章这样的地步,但他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居然还是想着要桃李满天下,想要当一回老师。

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也使得很多人即使再怎么开眼看世界,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根基。这既是一个好事,因为也可以稳定社会,但同时在那个变动的年代里面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此,像李鸿章那样的人物也最终只是跨出了半步,康有为梁启超也是如此。

清朝“学政”和“主考”是啥官,李鸿章为什么会抱憾终生?

结语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李鸿章面临天下未有之变局,却总是拘泥于儒家传统教育,最终也没能突破儒家的框架,实在是让人有些可惜。

同时,他的人生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特别是在年老的时候,回首整个一生,可能我们真正遗憾的东西不是那些真正让我们从高峰跌落到低谷的悲剧,有可能只是少年时候的一段缺憾。不管我们走到什么样的境界,总会留下一些意难平。

所以对于人生,我们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生活中没有完美,因此我们没必要追求完美。但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珍惜身边的每一个存在,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的意难平尽可能的小一点。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让这些缺憾变得更少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