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陈宦,湖北安陆人,苦孩子出身,他的名声虽然比不上北洋三杰,但是陈宦可以说是袁世凯后半辈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的帮助下,袁世凯解决掉了黄兴和黎元洪。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陈宦

就像如今社会,穷人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读书一条路可走,在民国时期亦然。陈宦父亲早逝,和母亲相依为命。陈宦母亲深明大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她省吃俭用,送陈宦读最好的学堂。

陈宦也非常懂事,他拼命学习,最终考入了湖广最高学府武昌经心书院。在这里,他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贵人:香帅张之洞。

张之洞非常赏识陈宦,将其保送到武备学堂,后又到北京京师大学堂深造。但是在乱世,毕业即失业,文武双全的陈宦不愿北漂,南下谋生却到处碰壁。失魂落魄的陈宦回到了故乡,亲友们远离他,怕他借钱。好在陈宦是个读书人,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出转变。于是陈宦改行弃笔从戎。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不久八国联国攻占北京,陈宦以书生从戎,和联军血战于朝阳门,率85骑突围。沿途一路走,一路捡,捡到丢弃的兵饷13万7000两,千里护送交到军机大臣荣禄手中。

荣禄愣住了,因为他不敢相信,乱世之中居然还有人拾金不昧,冒着生命危险将国家公款完璧归赵,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总而言之,荣禄对陈宦另眼相看。

从此,陈宦名声起来了。这个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人,受到了老乡黎元洪的另眼相看。于是黎元洪将他举荐到北京。北京城里只有一个红日当头的人物,袁世凯。陈宦想要攀上这支高枝。

袁世凯这个人就不用再次进行介绍了。他既任人唯亲,又任人唯贤。刚开始接触陈宦,只是想借助他拉拢黎元洪和湖北实力派。慢慢才觉得陈宦不是简单之人,便另眼相看。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袁世凯

能被袁世凯赏识,陈宦激动不已,士为知己者死,你重用我,我用命报答你。凭借多年读书经验,陈宦发动头脑风暴,给袁世凯上演了一场“民国版隆中对”。

目前大势,天下三分,三大人物,三个政治中心。北京:全国的政治中心,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子弟们是这的主宰;南京:革命党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孙中山是思想激进的青年人膜拜的偶像;武汉:黎元洪作为首义元勋,影响力不可小觑。

袁世凯的光芒可以照射整个北京,却不一定能照射到武汉和南京。所以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袁世凯的影响力扩展到武汉和南京。首先要解决的是最大的对手,南方同盟会都督的中心,黄兴。

摆平一个人,无非也就那三处:生活作风,工作能力,金钱。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黄兴

黄兴的人品不用多说,说了也白费口舌;能力也是众所公认,只能用金钱来解决他。但黄兴这样的君子,也不会为金钱所动。黄兴看似无懈可击,陈宦却另有高招——让黄兴缺钱,让黄兴手中军队缺钱。

当时黄兴手中有10几万人军队,成分也极为复杂。革命成功了,大家都盼望有好日子过,领一大笔钱复员转业。

黄兴天天发电报催袁世凯。袁世凯方面回的话只有一句:你急我也急,只能慢慢等。黄兴性子好,能等得了,可他手下的那些兵等不了。士兵们开始躁动,南京城内火光冲天,等第二天黄兴回来,南京城内已经是一片焦土。

这次哗变造成财产损失巨大,黄兴深感惭愧,主动承担所有责任,向袁世凯打辞职报告。袁世凯肯定开心坏了,但是辞职报告给退了回来。不但退了辞职报告,还发了一笔慰问金。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不得不说袁世凯这招有点狠,这招下来以后,很多人不服气了:黄兴只知道拥兵自重,贪恋权位,人民受苦,他却自己拿抚慰金,所谓伟人,不过如此。

舆论铺天盖地,黄兴特别委屈,写了辞职信,可是不批准,退了慰问金,你们不知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一直写辞职报告,直到袁世凯批准为止。袁世凯最后当然要批准的。但也不能让开国元勋闲着不是,正好黄兴有个叫孙中山的老朋友修路呢,不如两人做个伴,省得寂寞。

就这样,陈宦帮着摆平了黄兴,接下来要处理的,便是黎元洪了。

对付黎元洪的手段,可谓是费尽了心思。黎元洪虽然无公害,但是其影响力不可小觑。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的武汉已经不是那个武汉了。现在总有一批人围在黎元洪身边,玩实弄虚,可偏偏这些人又不能得罪,因为他们是革命的元勋,是民国的功臣。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黎元洪

武汉有三武:蒋翊武、孙武、张振武。

其中张振武最目中无人,因为他们知道黎元洪虽然是副总统兼湖北都督,可手中无兵无卒,其实就是个傀儡。因此张振武一言不合就对黎元洪当面拍桌子,甚至拔枪相向。虽然是吓唬人,可是影响力不好,好歹黎元洪是大家公认的领袖,开国的伟人,不能让人这样肆意践踏吧。

所有的这一切都被袁世凯和陈宦看在眼里。现在是该“帮”黎元洪的时候了,陈宦在北京和武汉之间来回穿梭。他给黎元洪传递了一个信息:“三武”这样闹腾,无非是想加官进爵。现在袁世凯满足他们的愿望,准备将其调到北京,表彰革命元勋,册封为将军。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黎元洪以为袁世凯好心帮他解决难题,准备好了台词,将心有疑虑的张振武哄得心花怒放,组织了几十人大规模的观光团,出发去北京。可是到了北京,袁世凯热情接待的只有喝酒、打牌、玩乐。张振武等了一个月,觉得没有指望,便回到了武汉。

这一回不要紧,黎元洪刚恢复的笑容又布满了忧愁,用人、财政等无不处处受制,黎元洪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和张振武的矛盾更加激烈。

袁世凯的电报又来了,仍然热情地邀请张振武等十余名武昌起义的有功之臣进京,这一次要授勋,授将军军衔。这一次袁世凯更加热情,叫出了冯国璋、段祺瑞、姜桂题等老将出来轮流作陪。

这一次袁世凯动真格的了。因为此时陈宦已经悄悄来到武汉,黎元洪身边,告诉黎元洪:张振武要求太多,迟早要回来的。一听这话,黎元洪头都大了,能有什么方法让他永远不回来吗?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张振武

陈宦做出一个杀头的手势。黎元洪犹豫不决,但老实人黎元洪怎么能防住袁世凯、陈宦精心策划。要么继续忍,忍无可忍还是走这条路。只要拍封电报给总统,一切都由他负责。

一听责任不在自己,黎元洪拍出电报,张振武因一封电报丢掉性命。黎元洪很安心,反正一切由袁世凯给他挡着,大不了定一个因公牺牲,多给点抚恤金不就可以了解了。但事情没有他想象中这么简单。

张振武的随从和在京的湖北籍议员誓为他讨个公道,“为什么要杀革命元勋?”袁世凯语气肯定,我是有证据的,说完拿出黎元洪的电报。大家傻眼了,敦厚老者黎元洪竟然唆使袁世凯杀人。

黎元洪怎么也想不到,人是袁世凯杀的,现在自己竟然变成了幕后黑手,火力点转移到黎元洪身上,黎元洪顶不住,继续找陈宦。

不出名的陈宦,做了很多大事,比如帮袁世凯“解决”黄兴,黎元洪

陈宦早有准备,一封以理服人的电报早在脑里模拟了上千遍。他列举张振武“十五大罪”,说明张振武不得不杀。一封电报,将一个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黎元洪写活了。袁世凯当然知道黎元洪的政治分量,这时候拉他一把,他能不唯袁世凯马首是瞻?

袁世凯以大局出发,让他们掂量张振武、黎元洪孰轻孰重。如果不要大局,直接冲他袁世凯去。所有人都被袁世凯犀利的目光震慑住了,一言不发出了总统府。黎元洪的“危机”被袁世凯拦了下来。

袁世凯这么照顾,黎元洪感激涕零,从此跟着他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