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已是风雨飘摇,正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瓦解前夕。帝王专制,官吏腐败,百姓愚昧落后!且看一组外国人用相机记录的大清,王朝最后的衰微一览无余,国弱民难安,百姓腹不裹食,衣不蔽体,就别让那些清宫剧给骗了!

图1: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年间一位居住在郊区窝棚里的老妇人,饱受岁月与生活的摧残,蜷缩在破旧的棚子中,眼神黯淡无光,让人看了非常心痛与同情。晚清时期社会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平民百姓常年忍受地主官府的剥削与压迫,生活本就异常艰辛,一旦碰上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毫无招架能力,只能被迫沦为乞丐,四处流浪。

图2: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民初汽车与马车的合影,一辆象征着新世纪的前卫思想,一辆象征着中国旧时代的封建传统,很有讽刺意味。清末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百姓思想落后迂腐,尽管那时候汽车早已在西方国家诞生,平民百姓遇见这么个能动的铁皮架子还是会吓一跳。

图3: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时期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子,照片中她穿着厚实饱满的冬装,衣着华丽,一脸富相,这样的装扮是当时的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但对于这些“出生即成功”的富家小姐来说却早已是家常便饭,同时随着时代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发觉这张照片中的美感了。

图4: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晚清我国农村地区正在使用猎枪的猎人,相比于近代枪支而言,照片中的猎枪显得十分笨重,枪身也非常长。这很可能是由陕西机器局所生产,清军已经淘汰但许多偏远农村地区依旧在使用的抬枪,这种枪净重就有30斤,长约1.6米,因为不易操作,射击时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使用。

图5: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晚清年间一群拿着自己照片的孩子们。当时的照相技术十分新鲜,许多的照相馆也都设立在列强的管辖区内,能出入照相馆拍照的人都非富即贵,普通百姓更是由于对照相的排斥心理不愿意入镜,许多的民间老照片都是外国摄影师所拍摄,画面中的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照片看起来非常高兴。

图6: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时期一位晕死在街头的乞丐,无人问津,十分可怜,让人同情。照片中的这位乞丐身上盖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赤着双脚,看起来年纪也非常小,此时正是寒风刺骨的冬季,一旁空荡荡的饭碗十分显眼,我们无法想象在晚上他是如何忍受饥寒交迫的痛苦,但更让人哽咽的是一旁唯恐避之不及的冷漠行人们。

图7: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年间两位在照相馆拍照的小姑娘。受古代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许多百姓都不认可新鲜的拍照技术,认为被会照片“摄走魂魄”,但也不乏一些思想较为开明的人愿意接受。仔细看,照片中的两位小姑娘一位裹脚,一位天足,应该分别是汉族和满族的,她们牵着手,看起来感情非常好,不同民族也丝毫影响不了两个人的感情。

图8: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清末时期两位躺倒在床上吸食大烟的男子,浑浑噩噩,犹如活死人般没有任何生机。晚清年间社会凋零,中国门户被迫打开,无耻的日寇为了掠夺中国财富,惨无人道得向中国市场投入大量的廉价鸦片,导致整个社会笼罩在毒气的阴霾之下,上至王权富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吸食,许多人为了续吸变卖家产,妻离子散,惶惶不可终日。

图9: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图为晚清时期一群获得食物救济的灾民,正在狼吞虎咽得大口吃着米饭,看起来十分满足。自清朝中期以来,汉中人口急剧增加,加上当时农业技术条件更新不及时,人地矛盾冲突加剧,普通百姓苦不堪言,一旦遇上大范围的自然灾害,许多百姓瞬间沦为乞丐,政府为了安定社会,也时常发放赈灾粮,但大多数的百姓依旧得不到任何的救助。

图10:

晚清老照片:可怜小孩路死街头无人问津,图十是光绪帝葬礼现场!

这张照片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例封建帝王—清朝光绪皇帝葬礼的现场,声势浩大,气派十足。清末时期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而光绪也只是名义上的一国之帝,根本就没有实际权利,但即使是这样,皇帝死后所举行的葬礼传统却依旧没有改变,百姓们被要求要跪在道路两旁,以示哀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