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人在清朝目睹砍头,群众欢呼不止中,他默默买下了刽子手的刀

这一年,亨利诺曼来到清朝的广州,他来自英国,是专门研究究远东问题的学者。在广州他目睹了一次行刑,让他印象十分深刻,他花了9块钱将刽子手的刀买了下来,并且在《龙旗下的臣民》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直到今天,这把刀还挂在我家的墙上,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不要去相信那些说中国文明已经进步的文章!”

那一天下午四点,街头上人头攒动,万人空巷,人们都在等待着什么,像是在期待一场表演,人们毫不恐惧,只是伸长了脖子站在那里,满眼冒光。刑场外是一个巨大的木门,门口站着一些兵勇和官差,他们站在门口,神色肃穆,扬言拒绝任何的闲杂人等进入,可如果你能递上几个硬币,奇迹就会发生,刑场的大门为你而开,而围观者们会一拥而入,官兵们不会去试图阻挡!亨利说:“如果你相信这些官兵说的话,你会觉得他们将拼死拦住你的去路。”

英国人在清朝目睹砍头,群众欢呼不止中,他默默买下了刽子手的刀

刑场其实就是一片空地,长宽都有几十码,就在昨天,这里还是一个陶器手艺人晾晒陶器的场所,今天就成了人山人海的刑场,而今天一过这里又将会回归本来的用途。地面非常脏乱,亨利和伙伴被挤到了靠中央的位置,距离行刑地点大约4英尺左右,这让他们能清楚地看到刽子手和犯人。

士兵们似乎也有些衣衫褴褛,他们压着一队犯人走进刑场时,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犯人带着手铐和脚镣,刽子手指挥着官兵将犯人带到不同的位置,现场有两个刽子手,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没有专业的服装和整齐的发式,衣衫褴褛得像两个难民。

15个罪犯被排作两排,他们似乎都对自己的命运无动于衷,显得非常麻木,只有一个人一直高歌不止,直到人头落地。开刀问斩的时候,一个刽子手把犯人头发上的竹片拿下来,另一个擎着刀,这把刀很大,刀身极宽,刀背很厚,刽子手举起大刀,在空中稍一停顿就落了下来,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让刀自然下落。然而当刀落在犯人的脖颈上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阻碍,就那样切开了犯人的脖子,脑袋就这样轱辘辘地往前滚。随后拿下竹片的那个刽子手就“呵”地一声把犯人的尸体往前一推,无头尸体当即扑倒在地。

英国人在清朝目睹砍头,群众欢呼不止中,他默默买下了刽子手的刀

当第一个罪犯被砍头时,全场突然间死一般寂静,其他罪犯也都抬起头向前看,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围观群众的心态就很好了,他们滞后而又整齐地发出“喔”的一声欢呼,来表达他们见证这“完美一刀”的喜悦之情,他们着迷地努力睁大双眼,生怕错过了任何细节。

刽子手不理会观众,他们跨过尸体走向下一个人,举起大刀又是一个手起刀落,人群又是一阵欢呼,就这样不断地重复着。

在这整个过程之中,每个犯人都带着动物般的好奇,看着前面的人被砍掉脑袋,然后再架到自己的脖子之上,砍到最后,刑场上的血都要没过脚裸了,围观的人们叫喊得越发忘我,然而当最后一个人头落地后,人群迅速安静了下来,很快散去,只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围着尸体戏耍着,互相把对方推到血泊之中……

英国人在清朝目睹砍头,群众欢呼不止中,他默默买下了刽子手的刀

犯人的尸体被丢到池塘,脑袋被挂在墙上示众,而在此之前,这周围的墙上已经挂了许多脑袋。等官兵处理好现场,亨利走上前去和刽子手攀谈了起来,刽子手告诉这个英国人:“刽子手并不是我的职业,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工作,赚点外快!现在刽子手这工作已经大不如前,以前砍一个两块钱,现在只有半块钱了。”

亨利听了不置可否,反而问道:“你的刀可以卖给我吗?”

刽子手回道:“当然!九元!”

就这样,这个英国人买下了刽子手的刀,挂在了自己的家中。并且从此不相信书中那些关于中国文明的描述。

我们不可否认,晚清是一个愚昧落后的时代,鲁迅曾说这是一个吃人的时代,但这不是我们否认古代文明的理由。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断头台还砍过国王、王后呢!人们不也一样看戏一般地欢呼?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晚清的人们饱受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的欺压盘剥,当人们吃不饱饭,穿不上衣,没有受过教育的时候,你指望他们能做出多么高尚的行为来呢?

英国人在清朝目睹砍头,群众欢呼不止中,他默默买下了刽子手的刀

(全文完)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