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1955年9月份的时候,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共产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其中少将798人。1958年的时候,又有8位将领被补授少将军衔。1961年到1965年间,又有554名大校被晋升为少将。这样一来,开国少将的总人数就达到了1360人。在这1360人当中,许多人都担任过要职,但当过政治局常委的却只有三个人,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是1916年出生。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第一个出任政治局常委的开国少将是李德生。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12岁参加革命,担任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送情报,每样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两年后,他正式加入红军队伍,跟随部队参加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和战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德生在八路军129师中任职,担任过军分区主力团团长,期间曾率部奇袭日军盘踞的马坊据点,一战扬名。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抗战胜利后,李德生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李德生率领12军在第二阶段参战,并出任前线总指挥。战后秦基伟曾多次称赞12军的功绩,并说“12军是取得上甘岭作战全部胜利的保证”,李德生和他的12军当年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贡献之大,由此可见。从朝鲜回国后,李德生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并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第二个出任政治局常委的开国少将是汪东兴。汪东兴是江西弋阳县人,16岁时加入红军队伍,当时红10军的领导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方志敏。一年之后,汪东兴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参加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公安部第九局局长和公安部副部长等职,在中共十一大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第三个出任政治局常委的开国少将是刘华清。刘华清是湖北黄安人,黄麻起义后参加革命,三年后正式加入红军队伍,担任过红25军政治部科长。1934年18岁的刘华清随红25军参加长征,在独树镇遭到优势敌人围攻,战斗中他左腿踝骨上侧中弹。由于伤势太重,上级打算把他留在当地养伤,但刘华清坚持带伤上路,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走完了长征。

1360位开国少将中,这三人成就最大,都是正国级,还是同一年出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华清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担任过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中原野战军2纵6旅政委、二野第11军政治部主任和第10军副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长期在海军中任职,为我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四届一中全会上他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