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画画,本是文人墨客的爱好,本是热爱者的痴迷。可是到了当下的时代,画画成了职业,也成了谋生活的手段。也因此画画不再是文人墨客的爱好,反而成了,影视等其它文艺界的敛财法宝。也因为画画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吸引了各个阶层人士的加入,造成了画界群魔乱舞的现象,也因而使得画画成为了不归路。

高志刚山水画
画画是条不归路,但是越是不归路,就越是有异常大的诱惑。因为只要从这条不归路里杀出,就会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物。这个,我们不用去看前人,就看今朝。如现在活着的画家,范增、崔如琢、曾梵志等,哪一位不是从这条不归路上杀出来的。谁能不承认他们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我们仰慕的名人。所以,明知道画画是条不归的路,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士纷纷踏入。在里面翻江倒海,逾越杀出。
宋庄,是画画人追梦的地方,当然这是往高雅里说,或者为曾经是。但是,现在宋庄画画的,其实就是来赌人生的。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范增。成为崔如琢,成为曾梵志、方力钧。扬名立万,享受世人的仰望。可是有没有想过画画这个领域能承载几个这样的人。这种明知不归路,也要弄尖了头挤进来。还是纯粹的画画人吗?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赌徒吗!当然不是全部画画的都是赌徒心境。也有是为了追求艺术和喜欢而来画画的。但是在时间的摩擦下,这些人也逐渐地变味了,也被同化为了赌徒。
说到宋庄,本是画家摇篮,但是逐渐地演变成了赌徒的热土。如果剖析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谈现在的书画市场,以及变得怪怪的书画圈。在书画市场里由头看到尾,画的面貌几乎一致,就是有两种、三种,也都是同质化的东西。也因而,书画市场的画作,艺术性不见了。曾经的书画圈,大家做成块不是吟诗作对就是“即情抒发”或者是互相探讨交流自己的绘画心得。再观现在,书画圈里每天都是高谈阔论地在说自己是艺术家,自己作品是千锤百炼而产生的自吹自擂者,关键是牛还没吹完,扭头就会到一个直播间去表演,回头就说在这个直播间走了几百张画,买了几十万。画画的文人气节没了,画的艺术性也就没了。那么这画还会有收藏价值吗?希望各位画画的,收藏的同时反思。如果有其他认知或见解,我们可以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