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治通鉴:庞统在职场上的过人之处!

刘璋请刘备进攻张鲁,刘备在葭萌安营扎寨,庞统向刘备建议说:“现在,我们应该暗中挑选精兵,昼夜不停地赶路,直接袭击成都。

刘璋那个人既不懂军事,又一向没有什么远见,大军突然到达,可以一举平定,这是上策。

杨怀、高沛都是刘璋部下的名将,各领强兵,据守关口,听说他们曾经多次上书,劝刘璋把将军送回荆州。

将军派人去告诉他们,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您打算回军救援,并让人打点行装,表面上作出要回去的样子。

这两个人既佩服将军的英名,又高兴将军离去,我想他们一定会轻装骑马来见将军。

乘机把他们捉住,吞并他们的部队,再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

退回白帝城,与荆州力量联合在一起,再慢慢策划进取益州的办法,这是下策。

如果迟疑着不离去,将会陷入严重困境,不能再耽误了。”

刘备同意采用庞统的中策。

参考《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庞统在职场上的过人之处!

评论

庞统受刘备重视,除了才华横溢,还不仅仅因为其受到诸葛亮和鲁肃的联合推荐,更重要的是,庞统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

不看别的,单看庞统给刘备献上中下三策,这个故事虽然老套,却是一个在职场上很有代表性的案例。

很多人在职场上,就容易犯错误,总是以为自己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完全正确的,因而跟顶头上司发生争执,搞得双方都很不愉快,最后出力还不讨好。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对于事情最后用哪个方案,顶头上司拥有的是选择权和决策权,而作为下属,拥有的只是提供选项的权利,不可以帮助顶头上司做决定。

三国里面,最出名的才子杨修,就是自作聪明,代替曹操下令,整理行装,准备撤军,最后因扰乱军心罪被处斩。

很明显,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他也知道当时最好的方案就是撤军,但是他不该私下里去替曹操做决定。

这一点,严重侵犯了曹操的决策权,这让曹操十分不爽,曹操无论如何也不允许的。

相对来看,庞统就比杨修高明的多,他也知道上司刘备的心思,但是他并不替刘备做决策,而是提供上中下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刘备自己选择。

庞统的做法,充分尊重刘备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不让刘备有任何不舒服,因而受到刘备的重用!

对此,大家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