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曾经有一段历史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春秋战国。
周武王灭亡商朝,分封天下,大小诸侯一千八百国。三家分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时期。

由于春秋战国诸侯国太多,很多诸侯国都有过力压群雄的时期。“霸主之君”一词来自于鲍叔牙对齐桓公所说的五种国君,后来所说的“春秋五霸”就是五位“霸国之君”。
其中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这五位算是认可度最高的“春秋五霸”。
就这榜单上的五位霸主,其中的宋襄公应该是争议最大的了,到底能不能入榜?
1:诸侯国爵位,宋国是诸侯国之首,为一等公爵。
宋国第一位国君为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微子在商朝遗民中威望极高。为了防止商朝遗民反叛,周成王将毫地封为宋国,将一半的商朝遗民驱进宋国,并让微子来治理宋国。且赐宋国为一等公爵,“作宾于王家,而非臣下”,应该是一千八百诸侯国中与众不同的一国,也是颇有影响的一国。
宋国就爵位而言入“五霸”没有问题。
2:国家实力,军队数量。
一个诸侯国赖以生存的根本便是军队,军队的多少决定国家的实力大小。春秋时的超级大国也称作千乘之国(一乘大约七十五人,千乘估约七万五千人)。秦、晋、楚都是老牌的千乘之国,齐国在齐桓公时期也达到千乘之数。而宋国在泓水与楚军对峙时为宋国倾国之兵为七百乘。所以宋国应该算这五个国家里面唯一一个不算千乘之国的超级大国。
宋国就国家军队实力而言并不能和其它四国相并而论。
3:论国君的综合能力。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之后宋襄公欲行齐桓公一样的霸业,在曹宋边境会盟,因为鄫国没有参会就杀掉了鄫君祭祀河神,与其倡导的仁义大道向背而行。
后来宋襄公在宋国境内孟地再次会盟,被楚成王囚禁。最后楚国边境随军进犯,楚国回防。宋襄公得以回朝。
《孟地会盟的宋襄公》
为了报楚国囚禁之仇,宋襄公带领兵车与楚军对垒于泓水,两军对垒宋襄公依然高举仁义之旗,待楚军全部渡过泓水方才开战,结果被楚军大败。经此一役宋襄公便一病不起,宋国也再不复之前荣光。直至后来的“战国七雄”也没有宋国的名字。
所以宋国宋襄公能登上“春秋五霸”名单,首先是他前期的人物形象受到别的诸侯国的赞赏,其次平定了千乘之国齐国的内乱。最后宋国作为一等公爵影响力还是存在。
要是论国家实力和主君能力,宋国宋襄公并不能与另外四国相并论。
仅此个人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