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

作者:鹏鹏看世界,

一夜之间,一百六十多万亩农田被瞬间摧毁,超过二十三万人不幸遇难。当年那场轰动全国的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到底是怎么发生的?那个号称固若金汤的板桥水库,又是怎么溃坝的呢?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必删

一九七五年八月,一场罕见的暴雨席卷了中原大地,最终引发了那场骇人听闻的758河南特大洪水事件。在这轮自然灾害中,共有60座水坝接连溃坝,近一万平方公里受到灾害波及,数以百万计的群众一夜之间无家可归,损失可谓惨重。那么,这场大灾是如何发生的呢?关于河南洪水的故事,我们还得从南宋时期说起。我们知道,除了黄河外,淮河流域也是养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摇篮。在南宋以前,淮河流域还算稳定,同时也是历代王朝当之无愧的粮食产区,人口极为稠密。不过到了1128年,南宋为了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将领杜冲在河南省将黄河改道。也正因如此,大量黄河水被迫从泗水流入淮河,到1194年,淮河迎来了第四次大改道。

导致流域内的河南东部、安徽北、山西西南部等地变成了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的地区。也是从这时起,黄河长期侵淮,大量的泥沙淤积,使得淮河水患发生了严重改变,水患变得越来越频繁,直到上个世纪,淮河流域每年依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水灾。那么当年河南的特大洪灾又是怎么引起的呢?你知道当年轰动一时的板桥水库溃坝事件是什么吗?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大力治理淮河水患,其中板桥水库就是治理过程中所修筑的一个标杆工程。1951年,河南省集结了四个县城,四点二万余人修筑板桥水库,历经两年时间正式竣工。板桥水库的主体以粘土矿作为原料,高为二十四点五米,总库容达到4.9亿立方米,其中3.75亿立方米以积蓄洪水建造目标是抵御日降水量达300毫米的。百年难遇洪灾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板桥水库的防洪能力极具信心。不过由于技术有限,这座水库在建成后就陆续产生了裂缝。直到1956年,苏联工程师就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最终板桥水库建设了仅仅5道泄洪道。而原本计划的是保守的12道,在修复完成之后,苏联方面还自信满满地称啊,这座水坝绝对是固若金汤的。为此,板桥水库也被称为铁坝。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中国正值大跃进时期,为了治理水患,淮河流域修建的水库是越来越多,进而导致水流不断减少,污染也越发严重。此外,因为当时修建水库,关键在数量,不在质量,盲目修建诸多水库,导致淮河河道被重重水坝分割开来。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间,淮河流域都存在着致命的阻塞。而这也给1975年那场惨烈的板桥水库崩溃事件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

1975年8月,当时台风"莲娜"一路沿着中国东南地区北上,抵达了河南北部。按常理来讲,像"莲娜"这种台风在深入到内地之后不久便会消失。不过当年澳大利亚附近的南半球空气向北爆发,太平洋西部热带复合线出现北越,导致台风在陆地登陆后依然没有消失,反而以强劲的势头跨过长江,一路向中原挺进。"莲娜"作为太平洋上的暖空气,当和北方的冷空气相见时,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暴风雨。你知道四十六年前的河南特大洪灾有多惨烈吗?1975年八月五日,暴风雨不期而至,上半夜暴雨如注,翻江倒海,此时的日降雨量已经达到了 448 毫米,比当地以往创下的最高纪录还要多出 40% 左右。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

接下来的两天暴雨分别持续了16个小时和13个小时。在台风连续停留的一天之内,河南的降雨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050毫米。

暴雨肆虐之下,板桥水库下游遭遇洪水侵袭。为此,在六月时,有人就提议让板桥水库泄洪,不过这项申请很快就被拒绝了,给出的理由是,下游正在受灾,上游万万不可开闸。就这样,板桥水库又苦苦地坚持了一天,直到七号板桥水库才决定泄洪。不过,由于通讯路线因暴雨损坏,所以说该项指令迟迟没有到位。八日凌晨时分,石漫滩大型水库宣告溃坝,水库中积蓄的1.2立方米的巨量洪水在四个多小时内喷涌而出。与此同时,板桥水库的库容也早已逾越过了安全水位,总库容量只有4.9亿立方米的水库,此时承接的却是近7亿立方米的洪水。八日午夜一点,洪水漫过坝体,然而由于淤泥堆积阻塞,溢洪道路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泄洪。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规模宏大的板桥水库也溃坝了两座超级水库溃坝后咆哮而出的洪水顺势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淮河上62座水坝接连崩溃。然而最致命的是,板桥水库溃坝之后,形成了10公里宽7米高的滔天巨浪。这只猛兽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向下游狂奔。最终这一连串惨重的溃坝事件波及了近30个县市,导致160多万亩农田被瞬间摧毁,超过一千万人受灾,二十三万多人死难。其中有很多人是在睡梦中被夺去了生命的。迄今为止,758河南特大溃坝事件依然是史上破坏力最强的水库溃坝灾难。

有多少人知道河南758特大洪水事件?

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里。[凝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