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刘备刘玄德更是其中的主要人物。看过的人都很熟悉,这位刘备逢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商贩。但刘备正是凭借着中山靖王这个名头,从一介草民一路变成一方诸侯。

刘备也算是皇室的血脉了,为何没能像别的皇亲国戚一样继承先辈的地位呢?这就要从他的先辈中山靖王刘胜的生平讲起了。
逍遥王爷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记录上是有名的逍遥王爷。现在我国问世的三件国宝,都是从他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分别是长信宫灯、错金傅山炉和金缕衣。但对于刘胜来说,这些不过只是他在世时的常见之物,以此可以见得刘胜的生活有多么奢华。
后世的文人墨客在对刘胜进行评价时,都对他的生活作风很是不屑,甚至连刘胜的宗亲都看不起这个败家子。但是刘胜对这些人的抨击不屑一顾,他觉得自己身为王爷,就应该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奢华人生,繁琐的政务自然有下属去替自己处理。这位中山靖王真的如同历史记载的那样不堪么?纵观刘胜的历史,可以发现,刘胜非但不傻,反而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物。
推恩令
那个年代,汉武帝雄韬伟略,发动全国之力抵抗匈奴的入侵,导致战事频发。若是此时藩王趁机造反,汉王朝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正是汉武帝所头疼的地方,所谓的想要攘外必先安内。
那么削藩这件事是一定要办的,但是如果手段过于强硬极有可能会让动乱提前发生。就比如著名的“西汉七国之乱”便是汉景帝削藩方式不对,逼得楚王、赵王、等7位藩王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
关于削藩的手段,汉武帝决定使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先是以淮南王刘安谋反为切入点,使用雷霆手段镇压,同时打压与淮南王交好的一众相关人员,足有上万人被牵扯其中。在最大的刺头淮南王被解决以后,汉武帝紧接着推出了下一个重磅炸弹,“推恩令”。
不得不说,推恩令是一计狠棋。原本诸侯的子嗣中唯有长子可以继承封地,推恩令就是将长子的这一特权下放给诸侯所有子嗣,让诸侯们家里内部打得不可开交,每个人的领地也越来越少。
“傻”王爷
汉武帝的手段已经施展,诸侯的势力开始逐渐被削弱。而中山靖王这边则依然是该吃吃该喝喝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的样子,唯一与平时不同的就是开始不停地生孩子。
有人说刘胜的这些做法就是他的本性,但是如果纵观全局,会发现这位中山靖王其实非常不简单。刘胜的做法很像当年的萧何,萧何也是到了晚年开始放浪形骸,沉迷于酒色之中,才从汉高祖那里留得一命。
刘胜非常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他明白弟弟上位后必然会削藩,所以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贪图享乐的浪荡王爷。那个时候局势如此动荡,诸侯藩王人人自危,生怕哪一天就惨遭毒手,而刘胜则是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一点都没有受到削藩的影响。
刘胜将汉武帝的推恩令看得很明白,其目的就是减少诸侯的领地,那么自己就拼命地生孩子来分化自己的领地。汉武帝也因为刘胜的积极配合,对他并不上心,这样刘胜才得以继续过着自己的好日子。
刘胜的结局可以说是比其他人好得太多了,那些追逐权力的诸侯,下场大部分都并不美好,反观刘胜,一辈子吃喝享乐,死后还获得追封,甚至连陪葬的物品都是如今的国宝。汉武帝英明神武,但他掌权时大汉江山一直四分五裂;中山靖王一生荒淫无度,极致享乐,最终光复汉室的却是他的儿孙,只能说命运真的是很奇妙。
结语:
从刘胜的做法来看,有时候并不能一味地去追寻权力,要学会分析局势。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以退为进在某些时候并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毕竟人首先要活着才会有机会,无论任何时候最先思考的不是怎么前进,而是看看自己能不能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