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风骨昭世忆叶老——纪念叶浓先生逝世三周年

■冯晓军

风骨昭世忆叶老——纪念叶浓先生逝世三周年

转眼叶浓先生已去世3年了,但他留下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仍伴我们左右。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个饮誉文坛的诗人,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个忠厚长者。品德高尚 心系祖国叶浓先生曾书“诗品书品画品,人品至上;文气才气灵气,骨气当先”,这是他品格的真实写照,他的人生和艺术始终心系祖国、关注民生。他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参加救灾、扶贫、助学、帮困、慰问等社会公益事业上千次,多年来直接交给慈善总会和省级慈善协会的作品百余幅,平均每年捐赠、赠送作品在800~1000幅,他积极为家乡人民谋福祉,捐赠多幅作品并筹集二十多万元建学校、修村路等,他经常说:“我们要爱党,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民族。”其人品修养,一直被文坛、书坛、画坛当作美谈,视为楷模。刘自椟先生曾说,“跟着叶浓好好学,这个人有好多的优点,是现在好多文化人不具备的”,表达了对叶浓先生的敬佩之情。弘文明德 着述启人叶浓先生一生从事新闻事业,他创作的新闻、言论、通讯、诗歌、特写、杂文等多种体裁作品,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例如《王保京等九位庄稼汉从西北农学院毕业》的长篇通讯,在1961年4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一版头条发表后,第二天即被《光明日报》转载。他先后在《秦岭》副刊发表了80多篇小杂文《瓦砾集》,既针砭时弊又发人深思。其中有的被外地省报转载,有的被选入西北五省区编选的《杂文选萃》一书,有的被西北杂文编选组推荐给中国文艺大系杂文卷。尤其在主持文艺部、出版部工作期间,他能根据编委会的意图正确掌握宣传方针,指挥编采工作,并且亲自参与比较大的采访活动。他还很重视通讯员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通讯员提高写作能力。他曾给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干部培训班和有关的会议讲解过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受到了好评。雷珍民先生说:“先生崇高的道德修养,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扞卫者和弘扬者。”享誉三秦 德艺双馨叶浓先生出生在高陵县一个贫寒的农家,自少聪慧敏悟且好学,曾随齐白石弟子长安张少山学画数载,22岁即在县城举办《野农画展》。后虽从事新闻事业,对艺术的喜爱却从未间断。他的书法楷、隶、行、草皆能,以行书见长。扎实的书法根基,也为他的花鸟画夯实了基础,拓展了空间。他的人生阅历,使他对艺术史、哲学、社会和人生理解更为开阔、深邃,他的艺术气质和内涵更显开放、大度、包容,他的艺术作品表现出一种勃勃生机、昂然向上、充满活力的独特风格和魅力。1999年举办了以叶浓为首的“关中五老书法展”;2000年举办了“叶浓师生书画展”;2005年举办了“叶浓诗文书画回乡汇报展”;2007年举办了“邱星、霍松林、叶浓书法展”,他的作品以“挺拔苍劲,风骨动人”受到广泛赞誉。他深爱着三秦大地,从中获得了无限艺术资源和创作灵感。他内心朴实而敏感,富有生活情趣。他秉承“文以载道”、“成人伦,助教化”的艺术要旨,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弘扬真善美,让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文化熏陶。叶浓先生的作品雄浑峻阔、潇洒飘逸,这也是他心性修养使然。叶浓先生壮心不已、追求不止,坚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退离新闻工作岗位之后,他发挥余热,从事书画教学,热心传艺,孜孜不倦,编着书法教材20万言。叶浓是中国书协“德艺双馨”艺术家,享誉三秦、名播海内外。年届九秩之际,仍笔耕不辍,曾获得“第七届文化艺术政府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文华奖”最佳创作奖“、新中国成立60年荣誉奖”、“中国书协成立30年荣誉奖”,这些荣誉他受之无愧、实至名归。着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叶浓先生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书画文三绝,是陕西书坛、画坛、文坛的耆宿,我们永远怀念他、学习他。”叶浓先生对艺术的挚爱、执着,是后学的榜样和动力,他对书画艺术的贡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风骨昭世忆叶老——纪念叶浓先生逝世三周年
风骨昭世忆叶老——纪念叶浓先生逝世三周年
风骨昭世忆叶老——纪念叶浓先生逝世三周年

留言肖云儒:叶浓先生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书画文三绝,是陕西书坛、画坛、文坛的耆宿,我们永远怀念他、学习他。钟明善:笔精墨妙丹青圣手,正直坦荡斯世大贤。雷珍民:我的一举一动,我的学习生活,都是按照叶老的标准来要求。要学习老先生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具体行动上。屈应超:叶老一生都在弘文倡翰,一生都在持笔敦人,一生都在弘文明德。编辑: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