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出现,我(们)大概不会知道她。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1】【玛格丽特 米】其人

2012年,巴西曾推出一部纪录片《Margaret Mee and the Moonflower》,主角是一位将近80岁的植物学艺术家,岁月虽然在她的脸庞上刻下了痕迹,但这位白发老太太却满怀童年时的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纯粹与执着,让我们见证了她的那份认真与专注。

可惜的是,这位名为玛格丽特 米(Margaret Mee)的伟大女性已经在20多年前离世,《Margaret Mee and the Moonflower》所记录的,是她最后一次亚马孙旅行的画面。

玛格丽特 米原名玛格丽特 ·厄休拉 ·布朗,出生于1909年,在开启后半段的传奇人生前,她曾在艺术学院浸淫多年,中途(二战期间)还曾在飞机制造公司德哈维兰(De Havilland)担任绘图员。

在与同学格雷维尔·米 (Greville Mee)结婚后,随了丈夫的姓,于是,改名为玛格丽特 米。

如果没有1952年的那次远行,玛格丽特女士的一生大概与寻常人一样,平平淡淡。那一年,她与丈夫前往巴西探望妹妹,被那里的风景所吸引,然后就和丈夫一度定居巴西。

如此看来,玛格丽特与丈夫应该属于“有闲阶级”,否则,如此任性的“中途彻底换职业”与“居住自由”可不是一般家庭能享受的。

于是,这位家底殷实,且有绘画方面艺术天赋的英国女士逐渐开启了崭新的“植物艺术家”事业。到了1956年,47岁的她又解锁了探险家的新职业,第一次踏进神秘的巴西雨林!

很多人会觉得前往亚马孙雨林探险是一件悠然自得的快乐之事,其实不然,玛格丽特当年的冒险,要面对的各种不可测的风险,风险不仅来自瞬间让人成为一堆白骨的食人鱼、带着剧毒的蜘蛛等各种不为人知的原始动植物,更来自不听话的同行者(如当地土著向导),或是不期而遇不怀好意的探险者(或是偷猎人)。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挡玛格丽特·米对亚马孙雨林中的花卉、树木、鸟类和动物的好奇与热爱,之后的32年,她前后深入亚马孙雨林多达15次,为植物科学和环保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后半生。

一路陪伴玛格丽特的物件中,最重要的是一把手枪,而最无价的恐怕是她的素描本、画笔与颜料。探险途中,玛格丽特会在现场画出植物的素描草稿,并把植物小心翼翼的保存并带回家,再完成最后的彩色稿。如今,我们还能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研究中心看到她当年保留下来的部分物种。

值得一提的,是被记录的植物中,有9种是此前从未被人们所知的,现在这些都以玛格丽特的名字命名的——现在你知道玛格丽特折叶兰和玛格丽特彩叶凤梨的来历了吧?

玛格丽特辛勤的付出并没有被世人辜负,各种荣誉是对她本人的肯定,她曾获得的奖项如下:

1971 · 古根海姆奖

1976 · 大英帝国员佐勋章

1979 · 巴西共和国南十字星勋章

1986 · 伦敦林奈学会荣誉成员

1990 · 联合国环境保护奖

玛格丽特女士的生命戛然而止于1988年11月30日——在此之前,她正积极准备自己的第16次“亚马孙雨林大探险”。在其后举办的追思会中,英国菲利普亲王及巴西政要均到场致哀。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2】永远的《森林之花》

说起来,玛格丽特·米(Margaret Mee)的突然离世真的让人觉得遗憾,因为1988年11月30日晚,她是在一场交通意外中去世的。

死于车祸,而不是寿终正寝。

读到这段背景资料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好人不长命”,真的是这样的吗?

或许,换个想法,一个人不知道生命将终,然后突然就离开,也算是一种并不那么痛苦地谢幕吧!

玛格丽特去世后,可以说给后人留下很多,比如她那伟大女性的形象、勇于探险的冒险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她那丰富的探险笔记和精致至极的彩色画作。

人的肉体虽然不是永恒的,但她留下的东西却可以是永远的。

比如她的这本《森林之花》。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这本《森林之花》不仅是一本亚马孙雨林探险笔记,也是一本收藏了160幅由玛格丽特·米本人亲手绘制的植物画作,更算是后人在时隔30多年后,对她的另一重尊敬与怀念!

然而,这本《森林之花》并没有收录玛格丽特遭遇的各种千难万险,全书给人的感觉就是纯净、美好——纯净的是文字、美好的是画面。

文字与彩色画对阅读者施展了穿越时空的魔法,让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原始丛林的迷人,好像能看到五彩的花草、神奇的动物,静下心,还能聆听到鸟儿在不远处歌唱。

除了这些关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玛格丽特还记录了她面对森林不断被破坏却无能为力的心痛,以及她对环境保护的发声——虽然只是文字,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像是一位女英雄般挥舞着自己的拳头,对那些bad guys发出正义的怒斥。

《金融时报》曾有这样的评价——

“玛格丽特·米用一支画笔和一把手枪守护了亚马孙森林。”

愿我们有机会认真读这位守护者的著作时,能感受到字里行间与五彩缤纷蕴藏的力量。…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3】《森林之花》收藏指北

通常我会把这部分称为【阅读指北】,但这次我换了个别的说法。原因无他,作为一本附赠了明信片、海报、精致外壳、印刷精美、纸张精良的大书,《森林之花》如此的设计初衷,更像是作为收藏品、装饰品或者是礼品。

客观地说,如果读者买这本书只是当做故事书,看完可能也就看完了——配图更像是配菜,有则赏心悦目,没有的话,似乎也并不削弱本身的故事性。

2021年底,不少出版商都推出了类似《森林之花》的“植物美学精装书”,目标受众自然是那些对生活满怀希望、仍有少女之心的温柔女性。

这些对日常生活带着憧憬的读者,自然是希望读书是获得一种关于【美的体验】,不仅仅是书中的文字、配图,还是书的外表和附带的心意。我想,这套《森林之花》绝对是做到了各方面的诚意至极 。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

正如前文提及的一样,这本书其实就是英国植物学画家玛格丽特 米的植物学笔记,读者要做的就是跟随着那些文字,一路观赏亚马孙雨林里的那些美丽花朵,然后,合上书本,回味那场“冒险”,慨叹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的奇妙,那是一个充满了生机与危险的森林,五彩斑斓又险象环生,让人心生向往但又难以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

于是,想想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能在自己的小小世界做一个安全又五彩斑斓的梦,多幸福啊!

简言之,这本书更适合女性读者,对于男性读者,自己买《森林之花》阅读实在有点奢侈,似乎更适合用来作为礼物送人,因为——

万一后续能成功骗得姑娘的芳心,人得了,书也得了,岂不美哉?

32年里,她15次冒险深入亚马孙雨林,终于成就了这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