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共传了17位皇帝,这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但是,数百年来大明王朝却存在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大多数皇帝都非常短命。

纵观明朝的17位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享年71岁)、明成祖朱棣(享年65岁)、明世宗朱厚熜(享年60岁)以外,其他都没有活过60岁,大多数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驾崩了,其中寿命最短的天启帝仅仅活到了23岁,直接将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大幅降低。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明朝皇帝剧照

查阅史书后,我们发现与明朝紧挨着的几个朝代,他们的平均寿命都高于大明。比如说,唐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为46.4岁,宋朝46.5岁,清朝43.2岁,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当时整体的生活水平过低,所以导致明朝人们的寿命都短。但事实并非如此,就以大臣为例,他们的生活远远比不上皇帝,但是明朝大臣超过60岁的人数不胜数,甚至还有人活到了90岁左右。

那么为什么偏偏明朝的帝王就这么短命呢?他们到底怎么了?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都不敢记载。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首先,我们发现天生体弱或许是皇帝早逝的主要原因。其实,明朝皇帝并不是一开始就身体虚弱,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生下了几十个儿子,除了当上皇帝的朱棣,其他的儿子都成为了藩王,这些藩王的后代大多数都十分昌盛而且健康,比如说庆成王有100多个子孙,肃王的子孙数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唯独朱棣的子孙却一个比一个体弱,比如说成化帝年仅30岁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如同腐朽的枯木一样衰败;孝宗更是从小就身体虚弱,当上皇帝也一直病痛不断,后来登基的几位皇帝也都是身体素质极差。因此不少人猜测,很有可能是朱棣本身存在一些遗传疾病,所以他的子孙才会个个体弱。但是史书中并没有直接记载这样的原因,毕竟皇帝身为一国之主,负责编撰史书的官员全都要臣服于皇帝,所写的内容不能有任何抹黑皇帝的可能,所以即便真的存在这样的原因,史书也是不敢记载的。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其次,过度劳累也是导致皇帝早逝的原因之一。朱元璋登基后,取消了在我国古代王朝中存在了数千年的丞相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在皇帝手中,但是也导致了原本属于丞相的工作都转移到了皇帝一人身上,加重了皇帝的负担。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国事下,皇帝们的身体积劳成疾,最终导致了早逝,

不过,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这么勤政爱民,明朝也出现了不少昏君,比如说明仁宗、正德帝、天启帝,他们从不为国家和百姓考虑,只顾着自己享乐,整日沉溺于酒色当中,最终因为过度的放纵而死。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故宫宫殿一角

最后一种猜想是来自于近年的一个发现。有专家在检测故宫的时候发现,皇宫中墙上的涂料或许也是导致皇帝早逝的原因之一。朱棣登基后,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并且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当时使用了大量的朱砂作为宫墙和地砖的涂料,我们都知道朱砂中含有大量的汞,这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如果刚刚修建好就长期呆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对身体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小孩子的影响更大。

明朝早期的皇帝如朱元璋、朱棣,他们一生中大多在南京办公,而活到60岁的明世宗登基前是在南方长大的,没有从小就住在皇宫中。反观那些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中的皇帝,他们从幼年时期就在红墙内生活,身体慢慢地被过多的重金属影响,很有可能因此慢性中毒,最终早逝。

明清史话: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谜团或已解开,难怪史书不敢写

看到这,很多人或许会奇怪,为什么同样生活在紫禁城的满清皇帝却相对比较长寿呢?一个是因为,这些涂料中的有毒物质是有一定的释放时间。还有就是满清皇帝其实并不常住在皇宫中,大多数皇帝都是呆在圆明园中处理政事,而且每年夏天皇帝们还会去避暑山庄生活一段时间,所以他们相对来说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影响。

以上这几种猜想,都是基于史实来分析的,而历史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这些猜想或许可以解开明朝皇帝短命的谜团,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奇怪为什么连史书上都不敢明说了。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参考资料:《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