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如果不是太在意,琅嬅这一生会不会过得好一点?

她这样的世家嫡女,自小受的闺训便是如何担起正妻之责,相夫教子,安家理事。被指婚皇子,并不在意料之外。当时的弘历并不是最得圣心的皇子,他需要富察族的支持,这也是琅嬅稳居正室的倚靠。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欢欢喜喜嫁入王府的琅嬅却不能不忧心,族姐诸瑛已经赶在前头生下了长子,长子非嫡子,这是琅嬅最尴尬处,还好诸瑛虽然也是富察族的姑娘,她那一支门第却差得远了。

府里的另两位侧福晋才真正令琅嬅忧心——高晞月娇柔妩媚,阿玛是弘历的有力支持者;青樱出身后族,性子骄傲,最得弘历偏爱。

琅嬅虽为正室福晋,对这两位妾室,面上礼敬有加,心中暗暗忌惮,若是这二位生下儿子……

是李朝送来的格格金玉妍进献了一个镯内暗藏零陵香的法子(剧中改编为富察夫人指使),这个法子狠毒吗?不见得,富察琅嬅这个人,虽然自私自利,但真正狠毒的事儿她是干不出来的。

正室防着有家世的宠妾生育,换个角度看,也是治家之道。《知否》中,羊毫每回侍候长柏后,海氏总让她喝一碗避子汤,那羊毫还只是个没有家世相貌寻常性情温厚的通房丫头呢,海氏都不许她生孩子,而琅嬅不过是防着家世显赫的宠妾,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相比较太后给高晞月定制的高冷药方,皇帝赏给意欢的“坐胎药”,琅嬅这一手,只是潜规则而已。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琅嬅为人诟病的还有“粗养大阿哥、精养三阿哥”一事,这件事很难理解吗?不是自己的儿子当然不心疼,更不能让他们挡了自己儿子的路。

“精养三阿哥”,用意在于把他养废。养废庶子,也是一种常规手段,《知否》中顾廷烨对自己亲生子昌哥儿都是打定了“养废”的宗旨,只愿他平平安安做一个富足的田舍翁,那么琅嬅对妾室生的庶子采取“养废”的措施,不难理解。

至于大阿哥,琅嬅“粗养”的目的确实存心不良,她是希望粗养着粗养着,大阿哥一不小心自己出个事,毕竟长嫡之争自古就有,为了亲生子前途坦荡,她当然希望那个碍眼的庶长子自生自灭。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一向自利的琅嬅做的与己很不利的一件事是把贴身侍女莲心赐给王钦,她的原意不过是笼络王钦,好时时探知皇帝的心意,却很糟糕地出来三个不良后果:

一、不堪凌辱的莲心暗中联手如懿灭了王钦,新上任的总管太监李玉是如懿的人;

二、王钦服用情药拉扯慧贵妃的举动,不仅使皇帝大怒杀了王钦,也迁怒了促成这桩对食的皇后;

三、琅嬅不体恤贴身侍女的做法,使得早就背叛她的素心背叛得心安理得。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琅嬅做过最狠的一件事,应该是冷宫放蛇,目的很明确,要庶人如懿的命。但这件事真正剖析起来,反而是她最应该做的。

彼时嫡子永琏薨逝,慧贵妃领着和敬公主经过冷宫附近时,捡到片烧了一半的纸人。慧贵妃和琅嬅商议后,认定是冷宫里的如懿咒死了永琏,这才有了放蛇之举,慧贵妃宫里的双喜,可是个驱蛇好手。

虽然永琏并不是如懿咒死的,但确确实实是如懿同海兰谋划,利用纯妃爱子心切,害死了永琏,这也是如懿一生的心病,甚至在她儿女连丧之时,会觉得是自己当年害死无辜稚子的报应。

所以琅嬅一生最狠的这件事,恰恰是她最应该做的,原因无他,就凭她是一位母亲。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说到冷宫杀人,难免有人要提到冷宫那一场大火,电视剧剪得稀里糊涂的,让人以为这场大火又是琅嬅指使。

原著中,琅嬅和素心有一段对话,当时的琅嬅凄厉而迷惑,她说自己所作所为,不过是防着该防的人,并不曾杀人放火,为什么会连丧两子,唯一的女儿还要远嫁?

彼时素心脸色煞白,她为什么会脸色煞白?因为亏心。

身为皇后最信任的侍女,素心暗中投靠了金玉妍,听从金玉妍指使,又打着皇后的旗号去吩咐慧贵妃行事。她的主子不曾杀人放火,她却给她的主子扣上多少杀人放火的锅!

对,冷宫这场火,是素心听命于金玉妍,假借皇后名义,去吩咐慧贵妃布置的。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至于其他零零碎碎所谓琅嬅的“恶”,又能有多恶呢?

比如御花园罚跪海兰事件,嫡子病重之际,帝后忧心,外头福晋命妇一波波进来请安探望,海兰一个小小贵人,居然在放风筝玩,不该受罚吗?多年以后,十阿哥丧期,魏嬿婉唱昆曲,如懿不也是罚她掌嘴五十,并在十阿哥灵前罚跪一日夜吗?

比如宫中每每有事发生,一旦证据指向如懿,琅嬅就巴不得顺水推舟坐实如懿的罪名。这种心情很难理解吗?想想身边令你深恶痛绝的人,一旦有关于他(她)的不好消息,你是希望他(她)好呢?还是巴不得他(她)倒楣?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霹雳。

琅嬅对如懿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懿后来对金玉妍、厄音珠、魏嬿婉的心情?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临死前的琅嬅,神思游离,痴痴茫茫,对自己的夫君坦露心迹,那原本是她一辈子都不会泄露的心思——皇帝喜欢的女人越来越多,孩子也会越来越多,琅嬅和她的孩子们得到的眷顾就会越来越少。皇帝给高晞月阖族抬旗,何等体面荣耀?对如懿又处处维护,连如懿被废入冷宫之时,皇帝身上都带着那块青色樱花红色荔枝的帕子!琅嬅如何能不怕?如何能甘心?历朝以来,宠妃恃宠凌辱皇后之事比比皆是,身为皇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若皇帝的心意变化,那么她所拥有的貌似安稳的一切便会烟消云散,琅嬅活在这样的畏惧之中,日日不得安生。

人之将死,琅嬅坦然认下她做过的事,但那一脑门的锅,她抵死不认,并拿富察氏全族百年的荣耀和福祉发誓。然而夫君不信,她那结发二十年,共同孕育过二儿二女的枕边人淡然反问——誓言若是有用,朕还要纲纪法度做什么?

琅嬅永远不会知道,只待她咽下最后一口气,她的夫君就动摇了,惶惑了,后悔了,伤心了。她生前拼尽全力守护的,死后都有了——她在夫君心里开出一朵带血的伤花,长长久久,摇曳成时光里的温柔。

《如懿传》原著:富察琅嬅临死前的倾诉,句句都是正室之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