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推|《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

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小说。而在美国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的废奴小说则无疑是引发南北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废奴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汤姆叔叔的小屋》起到了进步文学在一个国家政治变动的关键时刻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结束前夕接见斯陀夫人时称她为“写一本书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了这样一个悲惨故事:汤姆叔叔是肯塔基州仁慈的庄园主谢比尔家的黑奴,他是一个基督徒,品格高尚为人可靠,因他做事忠心被主人提拔为总管。后来谢比尔在经济上负债累累,不得不用奴隶抵债,被奴隶贩子挑中的有汤姆和谢比尔太太贴身使女伊丽莎他的儿子小哈利。得知消息后伊丽莎连夜携子踏冰出逃,在途中与不堪忍受主人虐待的丈夫相遇。终于在废奴主义者的协助下,他们一家三口终于逃过国境线,到了加拿大获得自由。

书推|《汤姆叔叔的小屋》

伊丽莎和汤姆的妻子柯罗当时也在劝汤姆逃走,但汤姆拒绝了。他不愿自己逃走导致其他黑奴兄弟面对危险,他宁愿一个人承担厄运。在去南方的路上,他救了落水的女孩儿伊娃,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就将他买来带回家中。在克莱尔家,汤姆度过了平安的两年时间。小伊娃生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临死前给父亲留下“给汤姆自由”的遗言。眼看汤姆叔叔即将获得自由,克莱尔却因为劝架死于非命,汤姆叔叔面临被拍卖的命运。

凶狠的庄园主莱格利买下了汤姆,他有意提拔汤姆做监工。但由于汤姆生性正直,宁可被毒打也不帮助奴隶主欺压同为奴隶的黑人同胞。种植园的活又苦又重,汤姆为了一个女奴免受鞭斥之苦,偷偷将自己摘的棉花塞到了这个体弱无力的女奴的篮子里。莱格利发现后,命令汤姆鞭打女奴,汤姆不从,并说“我的身子卖给你,但我的灵魂不属于你”,结果招莱格利毒打。汤姆在一次掩护同胞外逃事件中被莱格利毒打,他宁愿死也不愿做背叛同胞的事。汤姆叔叔一直期待谢比尔家能赎他回去,但当谢比尔的儿子乔治·谢比尔前来接他时,他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书推|《汤姆叔叔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被列入小学生必读书目。作为对黑奴贸易的了解,《汤姆叔叔的小屋》能更真实地向孩子们呈现黑奴的生活,极大地满足儿童对黑奴贸易的好奇心,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片段欣赏

“这样吧,汤姆之外,再加上一个男孩或女孩。”人贩子的声音掷地有声。

“不添不行吗?我真的拿不出人来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会卖奴隶呢?我可真是什么都拿不出了。”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了。一个第二代混血男孩跳了进来,他大约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相貌俊俏,十分讨人喜欢。脸儿圆圆的,黝黑的皮肤闪着滋润的光泽,头发卷卷地贴在头上,像细细的绒线,又浓又长的睫毛下一双闪着亮光的眼睛中透着天真,一件红黄格子的小衬衫让他那种童真与清纯表露得更加无遗。这张清秀有趣的小脸上写着自信,却又有几分腼腆,可以看出主人平时的宠爱才会让他这么随意。

“吉姆·克罗,”谢尔比叫着这孩子的名字,“把它们捡起来!”顺手扔出了一把葡萄干。

孩子灵巧地左右跑动,来换取主人的赏赐,主人乐得哈哈大笑。

“来,吉姆,唱个歌,跳个舞,让这位先生来看看你的本事!”孩子便唱起了一首在黑人中很流行的节奏热烈的歌曲,全身还随着歌曲的节奏左右扭动,摇头跺脚,这滑稽的动作加上那清脆的童音,让人看得捧腹大笑。

“好极了!”黑利大声喝彩,扔了几瓣桔子给这孩子。

谢尔比的兴致似乎也很好,“吉姆,学学库乔大叔患风湿病时走路的样子。”

话音刚落,孩子立即变成了一副病痛残疾的样子,他滑稽的驼起背,用主人的大手杖拄着地面,颠簸蹒跚而行;那故意挤着小脸而显出的皱纹让人忍俊不禁,时而还咳嗽一两声,吐出一口痰,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两个绅士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好样的,吉姆,”谢尔比先生似乎非常得意,“让我们看看老罗宾斯是怎么唱赞美诗的吧!”

孩子停下来,严肃地把小脸拉得老长,努力作出庄严的样子,用故意压低的鼻音哼起一首赞美诗来。

“就这样吧,我决定了。”黑利忽然拍着谢尔比的肩膀说,“把这个孩子给我吧,加上他,我们的债务就算清了,这样够公道吧!”

女人是柔弱的,而母亲的心却是坚强的。怀抱着孩子,伊丽莎知道自己走得并不快。但她知道奴隶贩子已经到了庄园,发现了她的逃离,也知道他们一定会追来,所以在这几个小时中,她一步也不敢歇,一直在走着,走着。怀中的孩子是她力量的源泉,他太累了,现在已经睡着了。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听着他均匀的呼吸,伊丽莎的身上便又有了力气。她想起几小时前,孩子一直醒着,她跟孩子说,只要你不哭叫,妈妈就一定有办法救你。所以孩子一直用小手紧紧地搂着母亲的脖子,只是在快入睡时,才问了一句,“妈妈,我不用一直醒着吧。”

“当然,宝贝,你想睡就睡吧。”

“那我睡着了会不会被抓走呢?”

“不会的,妈妈不会让你被抓走的。”伊丽莎的脸上写着坚定。

“真的不会吗?”

“是的,放心睡吧,孩子,上帝也会保佑我们的。”伊丽莎语气中那不容置疑的肯定让孩子放了心,沉沉睡去了。怀抱着孩子,她的心更坚强了,那精神的力量使她的肌肉和神经坚不可摧,无比顽强。

最长的路也有尽头

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