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18年过去了,老去的主角们用叹息与疲惫的眼神撑起了一样老去的《黑客帝国4》:没有新的危机,没有新的科技,没有新的哲学。没有新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新的答案。

作者:梁湘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基努·里维斯老了。这是看《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时的第一个想法。

1999年,《黑客帝国》第一部横空出世,以令人震撼的特效画面、动作打斗、未来想象、哲学内核对当时的影视市场降维式碾压,全球票房达到了1.7亿美元。它刷新了观众对于电影题材与制作的固有认知,是电影史上实打实的里程碑式作品。那年的基努·里维斯35岁。

4年后,《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与《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同年上映,以三部曲的形式将这个发生在近未来的矩阵史诗画上句点。电影里,39岁的基努·里维斯为了新世界的和平,背负着“救世主”的沉重头衔,消失在了矩阵里。他的离场,让他成了神。这是一个英雄必要的退场,也是一部封神级的影视IP必要的落幕。

不是所有的好,都值得回来。

但神话再临这个词,总是令人振奋的。时隔18年,《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上映,引发了老影迷的集体狂欢。盛大开场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基努·里维斯年近六十的颓唐身影。一样颓唐的,还有电影本身。失望声此起彼伏,口碑断崖下跌。

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影都青睐年轻,有的电影似酒,会随着时光的更迭越发甘醇。只是《黑客帝国4》并没有在青黄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落点,反而激发了“中年危机”式的三宗罪:恋旧、妥协、漠视。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恋旧:囿于过去

于科幻作品而言,对未来世界的预见程度决定了它的广度,对未来世界形成的逻辑决定了它的深度。

畅想未来说简单则简单,说难则难,无数的科幻作品都在试图推演。外星人侵略也好、人工AI叛变也罢,甚至在火星上种土豆的场景都有了瞄点;给出逻辑解释不太容易,科幻迷所能得到的统一答复无非是:人类傲慢自大、地球资源耗尽、机械取代肉体、探索新的家园。但最难的是:如何探究两个文明世界中间的转型期,在中间的断层地带,一边反思旧文明的消亡,一边预言新纪元的诞生。《黑客帝国》就在这一层面上,给出了史诗级的答案。

想象一个场景:某天,你从梦里醒来,一时间分不清哪边是梦,哪边才是现实。你在街上走,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你的痛苦、你的愉悦、你的家庭、你的职场,一地鸡毛,但也没那么糟。直到你突然被一个神秘人拉走,给了你两个药丸,让你做出选择——

“你以为的真实,其实是假象。吃下蓝色药丸,你可以在这个虚假的世界里继续生活下去;吃下这个红色药丸,你就能醒来见到真正的世界。”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种庄周梦蝶的哲学,自古有之。而《黑客帝国》把它具象成了一个带有悬疑色彩的科幻命题,随着主角的选择,真相一层层剥落:35岁的基努·里维斯吃了红色药丸,发现自己在一个装满营养液的容器里醒来,周围全是沉睡在仪器里插着导管的赤裸人类,世界被机械主宰。原来他之前经历的一切,全是数据在脑海中虚拟的幻影——与近期很火的“元宇宙”概念极为相似。

怎么办,是带着觉醒的人类反抗机械,还是回到那个永恒的梦里过完美好但虚假的一生?

为了人类的自由意志而战。

基努·里维斯的选择,有热血,有燃点。也正是这种气质,成就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少年感:在1999年,如先知般说出了一个让世人震颠的真相,却又画面一转,用自由、无畏、信念、爱情这些拥有强大能量的元素构成了主角的行动线。随着剧情的延伸,我们发现真相也是多元的:主角苏醒的“现实”也在机械的计划之列,所谓的“自由”“救世主”统统都是机械升级更新自我的阴谋。但是哲学的阴冷不至于让心脏冻结,因为血是热的,主角奔跑过的空气是热的,英雄陨落后升起的太阳是热的。这便是《黑客帝国》三部曲在科幻层面所能呈现的最大的宽容:让你反思现实、让你畏惧真相,却又让你积极地面对了未来。当之无愧的科幻史诗。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史诗结束后,还剩下什么?

以创新俘获信徒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在第四部给出的答案是:回望。

于是,当观众带着见到更大世界的期待走进《黑客帝国4》时,却发现,它已经说不出新的故事了:世界一派和平,一款叫做“矩阵”的游戏若隐若现地揭露了一些过往,58岁的基努·里维斯蓬头垢面,被告知“你曾经是救世主”。他茫然、动摇,回头却看到爱过的女人已为人妻,还生有两个孩子。想要打破这一切吗,必须得打破。因为这一切都是假象,你需要把人类从幻影中拯救出来。

18年过去了,《黑客帝国4》仍然在探讨“真实”与“虚幻”。主题没变,世界观没变,甚至主角团队几乎都没变。但是主角们,都老了。他们用叹息与疲惫的眼神撑起了一样老去的《黑客帝国4》:没有新的危机,没有新的科技,没有新的哲学。没有新的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新的答案。

更为出戏的是,影片以非常密集的频率,不断给观众进行《黑客帝国1-3》的情节闪回:经典人物重新登场,经典场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怀旧是种情怀,但是用过往片段进行填充的处理,则是将怀旧工具化。像极了一个深陷中年危机的男人,衣着并不体面,自顾自说起来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却又拉着对他还有感情的你,不断重复着自己过往的辉煌。当然,他也没那么脱节:从流行元素中挑选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的经典热点,让自己仍显得与时代相关。这种抖机灵,反而显得油腻起来。

从这种角度来讲,《黑客帝国4》在受众层面的策划,是一项巨大的失败:媚粉严重,但粉丝并不认账;新观众看不懂,还不如直接重看《黑客帝国》第一部。它的存在成了一块鸡肋,在新时代的场景里没有传承,也看不到更好的未来。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妥协:消极抵抗

如果说,《黑客帝国4》大量对过往的闪回镜头,是一种中年式的恋旧,那么开场前半小时,则是通过台词传达了一份中年式的妥协。

你见过有电影在剧情里吐槽控诉自己背后的资本力量吗,《黑客帝国4》就是:

“时代变了市场不景气了,我们心爱的母公司华纳兄弟决定制作三部曲的续作。他们告诉我,不管有没有我们,他们都会做续作。他们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不合作,他们会终止我们的合同。”

不难想象,这出现在电影里的赤裸台词,是不是一样也出现在了现实中。

当然,在一些喜欢恶搞的搞笑片里,这样的处理会让人会心一笑,但《黑客帝国》系列以宏伟严肃的科幻议题著称,贸然出现的戏弄讽刺并不能完成自首,将观众纳入乙方阵营,反而以不讨喜的姿态让人敬而远之。

说到《黑客帝国》系列最出名的地方,确实要将哲学层面往后稍稍——主创团队极具商业片头脑,即便是未来科幻世界,动作打戏、感情纠结一样不少。尤其是动作镜头,占了三部曲极大的比重,中国功夫搭配了激光枪战,下腰躲子弹的“子弹时间”尤为破圈。

如果《黑客帝国4》无法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至少在动作层面,也该有新的突破吧?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答案显而易见。

伟大这个词是相对的,需要立足时间。如果说1999年,《黑客帝国》在制作上惊艳全球,那么到了2021年,《黑客帝国4》的画面、特效,只能属于网络质感。更别说中年主角团队的动作场景,连最经典的“子弹时间”都成为次级的自我模仿,更没了新的烙印更迭。

而这一切,主创团队早有预知,一边妥协着,一边反抗着,通过台词与暗示,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身陷中年危机的男人的消极抵抗:看似不甘实则放任,看似自嘲实则偷懒,看似致敬经典实则无力创新。《黑客帝国》原本讲述的是无法实现创新的机械矩阵,奴役操控人类,利用人类的觉醒反抗完成自我更新的故事。在那里,人类努力对抗机械,就是为了证明:自由意志是存在的,爱是存在的,世界需要人类的智慧发展,而非机械式的复刻流水。无数人在三部曲的启发下,深入思考着自己与未来。

反而,到了《黑客帝国4》,这个无力创新的复刻故事,亲手迎接了原本要对抗的机械文明,把救世主拉下了平庸的泥潭。

是妥协,也是中年危机下的最大悲哀。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漠视:暴裂无声

《黑客帝国》三部曲是革命性的,它用前瞻式的影像,揭露了未来的某种可能,同时也叩问着最古老的文体论:世界是真实的吗,我是存在的吗,我可以得到自由吗?这些哲学议题被超前的技术与酷炫的画面传递,嵌入了当代人的流行文化。

在它呈现的世界里,基努·里维斯饰演的Neo其实可以是任何人。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发现救世主的故事,而是一个人,在种种选择之下,选择成为救世主的故事。抛开后两部的宿命论,Neo在每一个路口都做出了抗争,如同人类真实历史上的每一次抗争。

也因此,《黑客帝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太自我了,主角之外,皆为路人。救世主实打实地拯救了世界,同时也漠视了世界。

如果说《黑客帝国》三部曲因为其新颖的世界观与刺激的肾上腺动作戏,让这份缺失不值一提,那么《黑客帝国4》里,这份漠视则被放大了:除去救世主之外,其他人皆为工具人。有人负责报信,有人负责引导,有人负责历练,有人负责最后的对决。甚至女主角的爱情,都是一种既定的铺设。

当《黑客帝国》遭遇“中年危机”

回到1999年的《黑客帝国》,女主角Trinity冷艳、时髦、强大,但她仍然只是一个被预言告知“你会爱上救世主”的被动角色。观众不知道她的人生经历,看不到她内心如何权衡、如何奔赴这份宿命般的爱情。于是,《黑客帝国4》中,同为中年人,Trinity身上其实有着极大的挖掘点,尤其是当她被机械给予的虚假婚姻绑定,还孕有两个孩子的时候。

救世主要拯救世界,女人如何逃离自己的家庭?

这本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切入点,却被剧情漠视掉了。我们看到了一个身陷中年危机的男人,跌跌撞撞地完成了一次英雄救美,而这个“美”自然得理所应当地爱上他,因为他是一个英雄。漠视之下,这样的一份自信,显得傲慢起来。

同样被漠视的,自然还有观众们。满怀期待之下,观众们等了18年,看到了一部有着内部矛盾、不断经典闪回、无力创新、视角自我、破罐破摔的新时代旧电影,如同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一边对过往喋喋不休,一边伸出手去抢夺票房金钱。

诚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境,甚至在资本的操控下,一切的爆裂都可能发不出声音。把IP当成摇钱树,过于市场化的狗尾续貂,毁掉的可能不仅一座黑客帝国,甚至会蔓延到更深更广的宇宙。观众们可能撼动不了什么,影视从业者可能无力撼动什么,但可以期待、需要期待,当足够数量的人先醒来时,必有先知去指引THE ONE从混沌的幻影中醒来。

这才是影视层面的救世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