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张内蒙古最好的名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变幻莫测的云彩、风驰电掣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牛羊、憨厚淳朴的牧民,艳丽如血的夕阳…….在黄河水的滋养下,那真是一幅冲天撼地的风景画,怎一个好字了得?!

黄河追着太阳走,来到内蒙大草原,似乎特别青睐这里的人文风景,久久地在成吉思汗陵、阴山岩画、昭君墓、大窑文化……前流连徜徉。《黄河万里图》正是在这美丽风景的吸引下在内蒙古问世了。

内蒙古如果与中原历史名城比文化资源,比文化底蕴,可能稍逊一筹,但其草原文化的精华与黄河文化的灵魂“牵手”,却使内蒙古文化承受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形成独有的风格,绽放异样的光彩。这种将文化品格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使文化血液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基因,历史长河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血液,从而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艰难历程。

成吉思汗陵园:建立赫赫武功的“一代天骄”,改变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不事远征,横扫欧亚大陆,不断地寻找敌手,不断地骑马扬鞭,不断地拉响弓箭,不断地指点江山,终于建立起一个声势显赫的大元帝国,将中华版图扩至历史之最,给华夏文化带来了鲜活的气息,令全世界历史学家叹为观止。如今,曾经强悍无比的英雄静静地躺在这片草原上安眠,大野雄风依在,大漠雄鹰远去,在千年史册上独领一代风骚,成为“永远的成吉思汗”。这似乎在向世人说明:乱世只有刀剑,盛世才有琴弦。当文明无法与野蛮相抗衡时,刀光剑影可能在政治舞台上晃悠闪烁。但当文明战胜野蛮时,统治者就会扯起文明的大旗为自己呐喊。5000年的华夏文化就是在“刀剑”和“琴弦”的不断碰撞中开辟着曲折前行的道路。

昭君墓:一代美女王昭君用自己的“远嫁和亲”换来了汉朝60年的和平盛世,死后换来了世代相传的尊崇。千年琴声犹在耳畔,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从皇恩浩荡中走出来的苗条淑女,怀抱琵琶远离故土,带着一声叹息,两行热泪,踏上了漫漫“和亲”路。正是随着王昭君的远走高飞,黄河文化开始与西域文化形成良性的交流、交融、交汇,从而促进文化的双向发展,构建起中华文明多元化的精神基座。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就像崔巍的昭君墓,在几千年的茫茫大漠上,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营造出强大的文化气场。这一文化气场虽已历经千年,但并没消解在朔北的风雪中,也没消解在对昭君和亲价值的重新确认上,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提升了整体气韵。

元上都遗址:这是是我国现存少有的保存完整和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直通元朝历史主脉。留下遗址,自然就留下历史,留下记忆,让后来人在猝然之间感受千古气势,在草原深处撞见旷世奢华。

元上都遗址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平面呈正方形,内有皇家园林,元代诗人称北苑、御园,当门一站,眼前依然能领受当年万马奔腾的热闹气氛;皇城平面近方形,内有孔庙、翰林院、大龙光华严寺等遗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草原古城,竞有孔夫子庙赫然耸立了数千年。由此可见,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教人野蛮。儒家文化无论经过多少岁月过滤,都在历朝历代的庙堂上闪烁耀眼光芒,这不能不说是5000年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内部不对称的分布着30多处院落遗址和大型建筑基址。拥有如此宽阔基座的城墙是极为宏伟坚固的,可它为什么变成了茫茫草原的废墟呢?就像是上演一出有声有色的时代大戏,突然出来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让人不胜惊愕叹息。

与其他古城文明遗址相比,一度繁华喧嚣的元上都显得格外幸运。如唐朝的洛阳城、宋朝的汴梁城、元朝的大都城等,都由于历史的变迁,其遗址都荡然无存。但元上都遗址却因其规模宏大,又地处草原深处,所以得以快速地走进历史后,悄然升格为古迹,成为中国游牧民族古代都城罕见的实物例证。内蒙古应当庆幸有个元上都遗址,虽历经千年风雨,至今还气势非凡,威力不减,仍可以感受到王气上升,祥云盘旋,以一个巨大的背景让中华文化具有永久性的探索色彩。今天的我们,面对遗址可以采撷千古歌吟,发思古之幽情,但不能沉湎于那个草原王朝的美梦中留恋忘返,也不能陶醉于对文化历史的恋恋不舍,而是要着眼于把绵延千年的华夏文化重温一遍,从每一片砖瓦中嗅出恢宏的蕴涵,从草原文化中吸取精神气韵,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把壮阔的中华文化远扬传播。

大窖文化遗址。在这块不起眼的小小空间中,漫长的黄河文化压缩在层层叠叠的泥土中,像一部无字的大书,记录着人类文化漫长的历史:文化来自何方?去往何处?过去如何?未来怎样?今天的人们就是想通过窥探这个遗址在历史长河中找到方位感,给现实和未来找到根基,为传承文明凝聚精神力量,同时将远去的文化搜集起来,舒展开来,发展下去,让中华文化烛照千秋。

黄河,奉献给内蒙草原的是鲜花,草原奉献给黄河的是胸怀。进入新时代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蒙西地区享受到的第二个重大战略和发展机遇。内蒙古正在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鄂尔多斯:《黄河万里图》诞生的福地。主创团队在此历经一年,数易其稿,终成大作。通过画家的画笔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鄂尔多斯”,前程如朝霞般灿烂,煌煌文化之魂,益发光芒万丈。

《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
《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
《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
《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