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对于逐渐大权在握,成为封疆大吏的年羹尧,邬思道曾经有过一段极为精准的评价:

“我担心的是年羹尧的今后,封疆大吏、大权在握,又远处蜀地,倘若捅出篓子便是天大的麻烦,王爷不可不未雨绸缪啊!”

雍正皇帝登基后,首先解除了皇十四子胤禵的西北兵权,然后任命了“杀伐决断、难以控制”的年羹尧接任“大将军”,统帅二十多万兵马、节制西北四省。

“大将军”较之“陕甘总督”,权力更胜;西北边塞较之“蜀地”,距离京城更远;再加上昔日的雍亲王,已经成为雍正皇帝,年羹尧能够“捅出篓子”的几率更大、能够造成的麻烦更大。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可就算如此,雍正皇帝非但让年羹尧担任了“大将军”,还给予了其绝对的信任和支持。

初任“大将军”,打算用富宁安将军“杀鸡儆猴”的年羹尧,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雍正皇帝以后,雍正皇帝给予了这样的回应:

“你的想法,朕深以为然,朕将二十多万兵马交给了你,也就是将社稷的安危托付了你,你要有雷霆手段,不能有丝毫手软,该怎么做放手去做,朕会支持你!就是做错了,朕也不会怪罪你!军需粮草,朕自会源源不断的接济你,总之,你要替朕争气,剿灭了叛军,守住了西北的门户,你就是朕的恩人!”

凭心而论,雍正皇帝这种程度的支持和信任,如果不是年羹尧想着“养寇自重”,就算是十个罗布藏丹增恐怕也不是对手。

可正如邬思道当初的担忧一样,年羹尧取得西北战场的阶段性胜利以后,便立即变得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一度让雍正皇帝陷入两难境地。

是朝廷真没人了,还是雍正皇帝谁也信不过,才让年羹尧担任这个“大将军”?

朝廷并非没人,带兵出身,在军界拥有极大影响力威望的胤祥就曾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这个“大将军”!

雍正皇帝难道还信不过自己的“铁杆兄弟”——胤祥?或者,胤祥的军事才能还比不过年羹尧?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当然不是!

雍正皇帝登基后,曾经对胤祥狠狠的敲打了一次。胤祥明白了雍正皇帝的苦衷后,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从,臣即前缨请命,愿往青海与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一场大捷下来百邪全避,那时辰皇上就能腾出手来清理吏治了!”

不可否认,如果胤祥成为“大将军”,最起码能够在三个方面强过年羹尧:

1、西北战事的时间将会大幅度缩短,军需粮草的耗费也会大幅度降低;

2、雍正皇帝身上背负的“只重用汉人,不重用满人”,后者“只重用奴才,不重用人才”骂名,将会彻底杜绝;

3、类似年羹尧“恃功而骄”的负面情况,不会出现;类似雍正皇帝严密控制年羹尧的情况,不会出现;因为重用年羹尧而让雍正皇帝背负的一系列负面形象和舆论攻击,更不会出现。

总之,如果胤祥担任“大将军”,西北战事便只是一次“捎带手”的小插曲,既能迅速稳定边疆,又能有效树立雍正皇权的权威,更能避免“功高震主”的负面情况出现。

可就算有着这么多的优势,雍正皇帝还是拒绝了胤祥的主动请缨,还给出了这样的理由说明:

“十三弟啊,朕要的就是你这份心雄万夫的壮志,但青海你不能去,朕身边没有护驾的不成啊!朕已令人传诏,命年羹尧进京补大将军缺,有你和衡臣他们,朕跟前的事儿就好办多了啊!”

胤祥,本就是康熙皇帝留给雍正皇帝的“擎天保驾”之臣,基本相当于雍正皇权的“镇山石”,更是雍正皇帝权威和地位的绝对保证。所以,雍正皇帝的这条理由并不是没有道理。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只是,这绝非全部理由,甚至连主要理由都不能算!

让胤祥出任“大将军”,会让“八爷党”,尤其是会让胤禵不服

1、康熙朝时期,康熙皇帝才是统治阶层唯一的第一梯队,像胤禛、胤禩、胤禵这类皇子只能算是统治阶层的第二梯队,也是为皇帝分忧、为朝廷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何况,康熙皇帝晚年逐渐将政务交给了诸位皇子负责,皇子担任“大将军王”便成了份属应当。

可等到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前朝皇子便升级成为皇帝手足,成为了统治阶层的第一梯队。也就是说,原本理应当差任职的皇子们,已经升级成为领导别人的“绝对主子”了,再让他们担任“大将军王”便不再合适。所以,这个“大将军”就只能让“奴才”去干。

很明显,胤禵和胤祥都是这种情况,自然不再合适。如果剥夺了胤禵的兵权,让胤祥接手,胤禵乃至整个“八爷党”会有何种反应,可想而知。

只是,雍正皇帝有“奴才”,“八爷党”乃至胤禵同样有“奴才”。雍正皇帝重用年羹尧,为何就不能重用其他人呢?

这个原因更简单,或者,雍正皇帝面对这样的质疑更有理由反驳。

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是谁举荐的?皇八子胤禩!

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又是谁举荐的?皇十四子胤禵!

一个被你们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提出反对意见!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当初的“政治交易”,就注定了胤祥和“大将军”的无缘。

想当初,为了将年羹尧推到“陕甘总督”的位置上,皇四子胤禛举荐了皇十四子胤禵担任“大将军王”;但为了打消胤禵的疑虑,皇四子胤禛曾经给出过不举荐胤祥的理由说明:

“西北那么大的战事,关系到朝廷的安危,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谁能够带兵取胜!在咱们阿哥当中啊,也就一个老十三还一个你,可叫我举荐我第一个就要举荐你。为什么呢?因为十三弟的外公是喀尔喀蒙古的大汗,倒不是说他去带兵就会反叛,而是牵了这层关系就会影响军心。”

凭心而论,皇四子胤禛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也正因为这个担忧,胤祥和“大将军王”便再无无缘了!

作为皇子,胤禛能从大局出发,考虑到胤祥担任“大将军王”的弊端所在;作为皇帝,胤禛更要考虑胤祥的身份带给军心的负面影响。所以,不管雍正皇帝有多信任胤祥,胤祥都不宜担任“大将军王”。

更重要的是,当初的这句担忧是说给皇十四子胤禵听的。如果让胤祥担任“大将军王”,这句担忧必然会成为胤禵反驳的理由。康熙朝时期,胤祥是喀尔喀蒙古大汗的外孙,雍正朝时期就不是了?当初,胤祥会影响军心,现在就不会了?

甚至,胤禵会将胤祥对军心的影响大肆宣传,争取朝野上下的共鸣,到时候,雍正皇帝又会落得何种境地,可想而知!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西北战功以后,胤祥的命运堪忧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雍正皇帝之所以拒绝胤祥的“主动请缨”,还在于对胤祥的刻意保护。

功成名就的年羹尧,到底死在谁手里?

死在御史言官的手里;死在张廷玉、李卫这等雍正宠臣手里;更是死在了“八爷党”这类雍正皇帝的敌对势力手里。

“功高震主”的案例很多,但真正作到让皇帝下定决心诛杀的又有几个?哪个不是朝臣拼命弹劾,拼命建议的结果?

胤祥,安安稳稳的助力雍正皇权,还被人慢性毒杀;如果胤祥迅速取得西北战事的胜利,立下不世之功,必然会遭到别人的嫉恨,毒杀是一方面,疯狂弹劾、疯狂攻击又是一方面。等到胤祥被安上“功高震主”、“威胁皇权”的罪名后,雍正皇帝该如何处置胤祥?

杀,不舍得;不杀,朝臣不愿意!到时候,雍正皇帝面临的局面势必会更严峻!

所以,为了保护胤祥,也为了不让自己落得更难处理的困境,雍正皇帝绝不能让胤祥出任“大将军”。

只是,拒绝了胤祥以后,雍正皇帝就不担心胤祥会多想,或者会认为这是雍正皇帝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可吗?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来看雍正皇帝接下来的两道谕旨:

第一道:“即着陕甘总督年羹尧实补大将军缺,即刻进京,陛见就职。原大将军王允禵,实晋郡王位,赏亲王俸。”

这道谕旨,既是对原大将军王胤禵的安抚,又是给他的交代。

第二道谕旨:“当年允祥在先皇手里办差,干得很漂亮啊,先帝也常说,允祥乃吾家千里驹啊。朕对他也是深有了解啊,如今他在上书房赞参机枢,朕看封个亲王,赏三眼花翎还是应该的嘛!”

这道谕旨则是对胤祥的安抚和交代。原大将军王,雍正皇帝的亲兄弟也只是“实晋郡王位,赏亲王俸”;胤祥只是“毛遂自荐”了一把,就直接“晋封亲王、赏三眼花翎”,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雍正王朝:宁用年羹尧,也不用胤祥,雍正为何如此选择“大将军”

帝王心术,周密如此、高明如此,康熙皇帝果真没选错人!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