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1952年,开国将军王扶之被美军的炸弹埋在指挥所里,就当所有人都已经放弃救援的希望时,两只苍蝇飞了出来,这让人们精神大振。

只要苍蝇能活着,人就一定会活着。36个小时后,王扶之和作战副科长王盛武终于被挖了出来,他们虽然还活着,但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王扶之的这次受伤还要从范弗里特进行的一项试验,破坏枪眼试验所起。因为中朝军队的阵地用普通的炸弹是根本无可奈何的,他希望直接摧毁志愿军坑道口和枪眼,炸毁中国人的坑道。也就是在这次实验中,王扶之的空道口被炸塌。

那么志愿军的坑道工事到底结实到什么程度呢?范弗里特为什么要进行破坏枪眼实验?我们看看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对志愿军的坑道战术是如何讲述的。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志愿军开始大挖坑道的时候,彭德怀已经放心地离开朝鲜战场。美军已经对前线的志愿军束手无策。那段日子里,美国人在上面打炮,志愿军在下面挖洞。

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坑道防御网,是无数的地下长城。在这些地下坑道中,拥有着交通壕,主干道,甚至连厕所,礼堂,会议室,餐厅,宿舍都有,简直就是个地下城市。

李峰在《决战朝鲜》中统计,中国军队总共挖了1250km的隧道,相当于从中国连云港一直挖到了西安。志愿军所挖掘的各种交通壕长度达到6240km,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上一些。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为了挖掘这些坑道,我们挖出的土石方高达6000万立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按照1m?的大小来排列,可以围绕地球赤道一周半。而这一切几乎都是战士们用双手完成的。

《决战朝鲜》中讲述了一名志愿军老兵的回忆,这名老兵就参加过坑道挖掘工作:当时每个连队一个月就会用费上千把钢钎,摊开每一个战士的手掌,发现都是一层层极厚的硬茧。

这些坑道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在李奇微发动的夏秋作战中,平均每50发炮弹会杀伤志愿军一人,但坑道工事基本完成后,美军要发射660发炮弹才可以杀伤中国军队一人。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日本有专家非常震惊地说:自从有了坑道之后,志愿军的打法便从以前的运动战变成阵地防御战了。他们的炮兵好像越来越多,而且隐蔽得非常出色。如果从天空上看,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蜂巢,中国人的土工作业能力实在令人惊叹。

李奇微也接到了报告:如果要彻底捣毁这些坑道,美国人恐怕要付出80万以上的死亡,这让李奇微感觉非常头痛。将志愿军的坑道称之为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

实际上自从开始坑道战之后,美国人就已经知道战争实在打不下去了。联合国军只能在无聊的阵地对峙中趴在地上数蚂蚁。有些士兵甚至在埋怨:还真不如真刀实枪的和志愿军打上一仗,也总比天天待在阵地大眼瞪小眼强。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这就是志愿军的坑道战。更让范弗利特傻眼的是,自从王扶之那次事件出现后,后期的志愿军顶部坑道厚度已经由原来的30m达到了50m,就连原子弹都无可奈何。而且每个坑道至少会挖出两个出口,这可怎么打呢?

《决战朝鲜》援引了彭德怀的话:现在的敌人是进退两难的。要打打不赢,要谈判,资本家的暴利可就没有了,经济危机也要来了。可我们却不一样,我们本来就是为了和平而作战的,就算是你们要作战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越打越强。

当然了,坑道作战只是《决战朝鲜》的一部分,这里面还讲述了美国人发动的细菌战,他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志愿军战俘的,也分析了朝鲜战争的重因,决策过程,以及板门店谈判等重大事件。

开国上将被埋在坑道,却让范弗里特更为头疼:加固后原子弹炸不塌

推荐大家多多阅读一下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这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命运的经典作品,成书以来得到了上千万军迷的赞誉,一个月就卖出了30万册。新版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百余幅历史照片,给人以极强的代入感。

《决战朝鲜》全面客观介绍了历史事件,得到了军事战略专家乔良,王湘橞的联袂推荐。就像是作者李峰在书中所写的一样:不是我写的好,而是先辈们打的太好了。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