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刘邦看到功臣喝醉酒,耍酒疯还有人拿刀砍柱子,这太不像话了,太不尊重刘邦这个人了。
刘邦很生气,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做。此刻叔孙通看透了刘邦的心思,正是他帮助刘邦制定了礼仪,让刘邦知道当皇帝的尊贵的。
叔孙通薛县人,在秦朝二世的时候,就在二世身边做事。由于他精通儒家经书之类的学说,所以,被秦朝征去做了待诏博士。
在这个职位上叔孙通,还没有做到风生水起的地步。就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于叔孙通来说,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倒霉。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占领了陈县。

陈胜军的规模已经十分强大了,国家在不镇压一下。大秦王朝可能就会姓陈了。二世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后,开始召集博士和儒生,问他们怎么看待陈胜起义这件事?
儒生一般都是比较耿直的,毕竟学的都是孔子仁义忠孝那一套。
他们就如实的回答了,说陈胜这是在谋反呀。现在的势力正盛,朝廷应该尽快派兵去把他们给剿灭了。谋反这件事,是二世最不愿意听到的。我刚当了皇上就有人谋反,我有那么差劲吗?
在说了即使是真的谋反,你们也不能说出来,太伤自尊了。
所以,二世听完他们的回答后是勃然大怒。叔孙通虽然熟读经书,是个地地道道的儒生,但是他这个人一点都不迂腐,很有眼力见。
二世问话的时候,他没有回答。他就是在等着其他人先说,然后他才好把握二世的心思,顺着二世的心意去说。
二世一愤怒,叔孙通觉得机会来了。
叔孙通跑出来说道:“几位同行你们说的太严重了。这分明就是几个小蟊贼在闹事吗。如今天下都是一家人,百姓手里的兵器早就给销毁了。各个郡县的城池该拆除的也拆除了。他们拿什么来谋反呢?
所以,各位还是不要太过惊慌了。朝廷不是派人去剿灭这些鸡鸣狗盗之徒了吗?我劝各位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不必为如此小事过于忧虑了。”
二世听完叔孙通这一解释,大为高兴。当场就赏赐了叔孙通锦二十匹,新衣一套。然后还提拔他当了博士。
而那些说是谋反的人,二世下令,把这些谎话连篇的人全部打屁股或者罢免官职,让他们回家养老。
散会后,那些被打屁股,免职的人,很是气愤。他们不敢骂二世昏庸,所以,他们要把这口恶气都撒到叔孙通身上。
“陈胜那一伙明明是反贼,你叔孙通怎么如此的不要脸,说他们是蟊贼呢?”群臣找到叔孙通议论道。
叔孙通告诉他们道:“要是我不那样说的话,我的小命今天就有可能保不住了,诸位的也是。”
叔孙通说完这些话,拿了二世给的赏赐,就直接回家了。由于这次对二世说了谎,谎言终究是会有捅破的那一天的。
所以,叔孙通再也不去昏庸的二世那里上班了。他隐隐约约中感到,如此昏庸的二世,用不了几年就会自己玩完蛋了。还是另谋高就,方为正道。
想到这里叔孙通就开始了跑到起义军陈胜那里来闹革命了。很显然在这里他没有受到重用。等到项梁的队伍壮大后,叔孙通又跟随了项梁。在项梁手下他还是没有混出什么名堂来。
要说他也是点够背的,还没来得及跟项梁混个脸熟。很不幸的事就发生了,项梁在定陶战死了。叔孙通一看项梁都死了,项羽还是一个嘴上连毛都没长的孩子。跟着这么个毛孩子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他要离开这个组织,他感觉怀王可能更有实力,于是又跑到怀王的手下讨了一份差事。跟着怀王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又看走眼了。
这怀王那里有像个王的样子,这分明就是傀儡呀。叔孙通又开始考虑改弦易辙了,他再次跑到项羽的手下。
当刘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彭城时,叔孙通一看,原来项羽并不算是什么大鳄呀。看看刘邦这阵势,比项羽那可是牛逼多了。于是叔孙通又跑到刘邦手下来做事。
还好,在刘邦手下,别管刘邦多么的艰难,他都一直跟随着刘邦,再也没有选择过跳槽。虽然他这个人的眼光并不怎么准,但是他对刘邦一直都还算是比较忠心的。
荥阳对峙时,刘邦的仗打的异常的艰难。叔孙通给刘邦推荐了一些勇士,来帮助刘邦。这时候跟随叔孙通的学生就不干了,他的学生有一百多人。
这些人都是天天埋怨叔孙通,为什么不推荐自己给汉王,而推荐外人呢?叔孙通说,你们这些迂腐的家伙,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你们能去前线打仗吗?
我推荐给汉王的那都是什么人呀?亡命之徒。打仗你们真的行吗?他这一说所有学生开始选择了闭嘴。
叔孙通告诉他的学生,你们也别着急。现在汉王每天都在给项羽打仗,哪有时间管理其他的事呢?等有机会,我一定会给皇帝推荐而重用你们的。
刘邦刚刚消灭了项羽,这个机会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