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杀了皇帝杀或者废了太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后果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在封建王朝,太子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的储君,一旦皇帝过世之后,一般都由太子继承皇位,稳定社稷,选定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很重要的,但是也有一些皇帝将自己的太子处死,或者逼死,导致后来国家的政局不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1、汉武帝刘彻和太子刘据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年8岁的太子刘佛陵即位,这差别就很大了,刘彻70岁,儿子8岁,怎么看都像是爷孙两个,其实刘佛陵不是刘彻的第一人太子,第一人太子是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汉武帝28岁的时候有的刘据,封为太子,对他寄予厚望因为巫蛊案,刘据被杀,年纪37岁,这个被汉武帝给予厚望的太子,满意的守成之君可以说是被汉武帝逼死的,虽然事后证明是冤案,但是刘据毕竟第六任,汉武帝也深受打击,后来年幼的刘弗陵继承皇位,大权被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给掌握,到了宣帝事后霍光家族被清算。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拓跋晃
要说拓跋焘是北魏最重要出色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陵灭佛,发展经济,使得北魏的国力迅速提升,并且统一了北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帝王,但是到了晚年也变得有点昏聩了,他的太子叫做拓跋晃,此时的拓跋晃受诏总领国事,他为人也比较有才能,将国事治理的井井有条,拓跋焘最宠信的宦官宗爱和太子不合,所以告诉拓跋焘太子要谋反,拓跋焘居然还相信了,于是将辅佐太子的几十个人全部杀掉,而虽然没有杀太子,但是拓跋晃经过一吓,没有多久就死了,后来拓跋焘知道事情的真相,来没有来得及处置宗爱,就被宗爱指使太监给杀掉了,后来拓跋焘的另一个儿子被宗爱扶持成皇帝,没有多多久也被杀,北魏国力逐渐衰弱。
3、隋文帝杨坚和太子杨勇
这个比较出名,杨勇是杨坚的长子,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但是没有杨广的名声大,而杨广也比较会装,让杨坚心里也想要换掉杨勇,立杨广为太子,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传说杨坚最后时刻顿悟了,但是被杨广给杀了,杨广即位之后,好大喜功,使得国内人民的负担沉重,最后杨广本人也死在了江都。
3、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李世民当皇帝之后被立为皇太子,即使后来他的腿有毛病了,李世民还是说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后来李承乾谋反失败,从者被杀,李承乾被废除太子之位,几个兄弟争夺皇位,最后李世民李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他有一个厉害的老婆叫做武则天,大唐差一点在武则天手里彻底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