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唐朝宰相、诗人曾在其最著名的《悯农》中写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用来讽刺封建王朝制度下,农民沉重的税赋和贫困生活。

在古代,不管是农民还是商人都会受到很多剥削和压迫,特别是农民,在苛捐杂税必要严重的时期,即便是勤勤恳恳,辛苦劳作一年也可能吃不上饭。

正因为统治阶级的压迫,才令很多百姓怨声载道,其中就有一位瓜农,给出巡中的乾隆西瓜吃,但却险遭杀害。

乾隆大帝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苛捐杂税情况,在清代尤为显著,特别是乾隆年间。这个皇帝特别钟情于下江南游玩尽兴,就免不了会劳民伤财,增加当地百姓负担,而且这样的游玩竟然有六次之多。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他统治清王朝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后来因为不想超过他的爷爷康熙的在位年限,所以提前禅位给了颙琰,但即便如此,乾隆皇帝还是实际清帝国的实际操控人,直至去世。

关于弘历,还有一则有趣的历史插曲。他从小就聪明伶俐,所以很得康熙的喜爱,而当时康熙也正在为帝国的继承人而忧虑,虽然有“九龙夺嫡”,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康熙的手中。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最后,这位有着六十年帝王经验的老人,在见到幼时的弘历时,心中就有了继承人的答案,他曾说对弘历有过一句“好圣孙”的评价,正是这个评价,令弘历的父亲,当时的雍亲王,也就是四王爷胤禛,成了皇帝。

父亲成功登上皇位之后,这位好圣孙顺利继承皇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除了传位趣闻,这位乾隆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以在位时间最长,文治武功最盛而被永久记录,并且他也曾自称为“十全老人”。

如果按照功绩来说,十全武功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两次金川之役,镇压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初步奠定了大清王朝的版图,除了战事上的百战百胜,在文化上,他还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并且在乾隆年间,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时期。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但同时,这位乾隆大帝因为战事频繁,而导致徭役沉重,并且广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其中最令百姓所抱怨的是,六次南巡,每次都动辄几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劳民伤财。

他曾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

或许在皇帝看来,南巡是和战事同等重要的统治策略,但殊不知,这两项策略都给普通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特别是南巡,不仅令农民承受税赋,甚至还有杀身之祸。

乾隆出巡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在乾隆年间,弘历前后共有六次南巡,这个行为是仿照他的爷爷康熙而来,当时康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南方民情,也为了勘察河工水情,同时为了加强清政府与当时士绅贵族的联系,最终选择进行南巡,而且都是以微服私访的形式。

我们所熟知的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就是由这个历史渊源而来,但到了乾隆年间,南巡更多的是为了皇帝游玩,不仅形式主义严重,而且更加华丽和奢靡。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乾隆出行,不仅有众多嫔妃相随,而且太监,宫女更是众多,就连御膳房都一起随行,沿途不仅广设行宫,搭彩棚,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等生活用品,还动用了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

包括饮食方面更是奢侈无度,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清澈的泉水,北京,济南,甚至镇江等地都长途跋涉运输泉水。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后来以至于饮食太过油腻,而令乾隆没有了胃口,御膳房就广罗江南的时鲜蔬菜,做了油煎豆腐菠菜,号称“金镶白玉版,红嘴绿鹦哥”,乾隆吃完赞不绝口。

如此声势浩大的出行,就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银子从哪出?

虽然清政府有内务府,有官方府库,但常年征战,加上日常皇家的吃穿用度,已经所剩不多了,很多官员,一边要好好招待皇帝,一边又没有政府的拨款,就只能跟百姓征税。

沿途的行宫和翻修工程,就直接从百姓中征用,并且日夜加工,不管酷暑寒冬,为了皇帝能按时使用,都不得休息。

不仅如此,很多费用都是直接从百姓手中通过赋税征来的。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比如西湖旁的白塔就与乾隆出行有关,起因是乾隆游览西湖时,觉得风景很美,就像北京的北海,但就是少了一座白塔,当地官员听到这样的话,连夜用盐堆起了一座白塔。

如果是徭役赋税,百姓还可以忍受,但招致杀生之祸,就真的很可怕了。

招致杀身之祸的瓜农

在乾隆的出巡中,有一次正值酷暑,在行宫中的乾隆突发奇想,想穿上普通人的衣服去周边转一转,虽然周围人很担心皇帝安全,但圣命难违,大家还是做好了万全准备随乾隆微服出行。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刚出门没多久,乾隆就有点迷路了,分不清东西南北,但他的性格向来乾纲独断,并且顾忌到皇帝的威严,并没有向身边的侍卫询问路在哪里,而是继续向前走。

身边的侍卫虽然看出来皇帝迷路了,但谁也不敢说,也不敢提醒,只能跟在后面低着头走路。

最后乾隆还是走到了一大片西瓜田中,再也分不清方向,而此时正值晌午,大家口渴难耐,都很焦急。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最后在侍卫的帮助下,乾隆一行才找到了一处小小的瓜棚,坐下乘凉,瓜农大伯看他们个个疲惫不堪,虽然想给他们饭吃,但自己家里因为赋税已经所剩无几,只有几个西瓜,所以就弄了几块西瓜令乾隆解渴充饥。

乾隆看到老农如此善良,不仅内心赞叹,就和老农闲聊了起来,从聊天中乾隆发现这个老农,不仅能识文断字,并且对文学,政史,吏治有独到见解。

一向爱才的乾隆没想到一个小小瓜棚竟然有一位隐士,就问那个瓜农,这么好的文采和见识,为何不去当朝做官呢?

乾隆出巡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大加赞赏,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

瓜农却说:“当今朝廷黑暗,官场复杂,尤其皇帝多次南巡,民不聊生,这官是做不得的。”

听到这话的乾隆觉得如芒在背,坐立不安,匆忙告别后,让侍卫寻找道路,回行宫去了,但在路上乾隆左思右想,觉得这个老农自恃清高,诽谤朝廷,于是唤来一名贴身侍卫:“杀了他!”

乾隆出巡时路边吃瓜,虽然对瓜农赞不绝口,但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这看似是一件皇帝和瓜农的事情,其实是封建统治下,皇权和百姓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