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公认的民国四大美女之一,为人也非常风流,物评不一。

林徽因
林徽因12岁的时候,就由父亲林长民作主与梁启超15岁的儿子梁思成定了亲,两人当时也很来电。可是林徽因后来随父亲去了英国,16岁的她在这里遇到了另一个风流人物、大诗人徐志摩,两人立刻坠入热恋。
问题在于,徐志摩当时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儿子、夫人张幼仪正怀孕五个月;徐志摩还是梁思成的师兄,他清楚地知道林徽因一梁思成的婚约,但他还是坚持边离婚边强烈追求林徽因。
徐志摩与林徽因
梁启超知道此事写信给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痛骂徐志摩,于是林长民只好于1922年将林徽因带回北京,林徽因重回梁思成的怀抱。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了婚。
梁思成为人也有些木讷,但他也不傻
可惜的是,无论是婚前还是在结婚之后,林徽因仍旧与徐志摩纠缠不清,直到徐志摩于1931年因去北京参加林徽因的沙龙而飞机在山东失事为止。
林徽因妇行不端并不是只限于她交往徐志摩一人,她同时还与另一个著名的学者金岳霖暧昧不清,死后还让老金的墓就在放在她的墓边上。就连梁思成自己都酸酸地说,林徽因爱老金比爱我自己多一点,老金爱林徽因比我爱林徽因也更多一点。
林徽因带着女儿,正对着老金开心地大笑
所以有人骂梁思成刚死了林徽因就立即另娶别的女人,其实是不理解梁思成一生的委屈。我们也真的佩服梁思成,能够忍一个人忍到一辈子。
当然,惦记着林徽因的并不是只有这三个男人,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量级的男人,就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风流成性的张学良。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学良
“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这是张学良回忆录中的原话。
张学良年轻时正式情人有13个之多,都是中国、世界各地的名媛闺秀。情人中最出名的,就是赵四小姐(父亲是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了。
赵四小姐赵一萩给风流成性张学良当了私人教师,这自然不是为了一点什么代课费,两人之间如果不产生些什么,那才不正常呢。美丽的赵四小姐还生下张学良的唯一成年的儿子,叫张闾琳,让张学良一脉有后。
四小姐也是美人,为了张学良与父亲翻了脸,与父亲登报脱离父女关系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张学良杀了东北军总参谋长杨宇霆后,他掌控了奉系军政大权,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
也是在这一年,张学良将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和公立沈阳文科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东北大学,并亲自出任校长。
张学良亲笔题写的”东北大学“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据说也是张学良提出的
张学良的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建筑系,聘请了梁思成担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于是带着新婚的夫人林徽因来到了东北大学,林徽因这时候已经成长为一名腹有诗书、学富五车的美女学者了,她也任教于东北大学,教授美术装饰史与建筑专业英语。
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想要一个全新的东北大学校徽,于是就举办了校徽设计大奖赛。
林徽因以“白山黑水”设计图案得到了第一名,在领奖台上,张学良第一次见到了林徽因,惊艳得差点晕倒。
因为林徽因那带有一种书卷气息的典雅美,迷人的笑容,高雅的谈吐举止,那种精致而婉约的气质,是张学良以前从来也没有见到过的类型。
生性风流的少帅一眼而生情、情深而难以自禁。
俗话说,锄头挖得深,没有撬不开的墙角。
张学良不断找机会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接近。一次次接近,张学良发现林徽因不接受、但也不拒绝。
于是张学良自以为林徽因是默许了他。
那林徽因有没有动心呢?我想她应该是有动了心的,张学良除了教书外,无论哪个方面恐怕都要比梁思成强太多。
张学良认为水到渠成了,就找了一个有身份的人去转告林徽因和梁思成,说自己对美术装饰史和英语都很感兴趣,想聘任林徽因给自己做私人家庭教师。
要知道赵一荻赵四小姐就是给张学良先做私人教师、后来做女秘书再后来做了情人的,张学良聘任林徽因的做法,明眼人哪个会不知道呢?
虽然为人开放,但是林徽因心中有一个坎:因为她的父亲林长民,就是在郭松龄的军中被张作霖的东北军杀死的。
思前想后,林徽因最终没有跨过这道坎,于是林徽因冷淡地谢绝了张学良的聘请,借口自己体弱多病要回北京静养,很快就收拾了行装与梁思成离开了沈阳。
因此可见,只要一人心中有底线,有时候裤带裙带也不是那么好解的。
当然也有人为林徽因感到惋惜,认为如果她如果从了张学良,会比跟着梁思成要幸福得多。
其实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她如果跟了张学良,后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第二个赵四小姐;而跟了徐志摩,也不过是第二个陆小曼而已。
结束语:林徽因还是林徽因,因为她的才情,而成为一代代人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很多对林徽因不满的人,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一句,人无完人,希望大家还是多一些对她的包容。一个女人做出的各种选择,有很多的时候说不定也有她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