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前些天汉文帝霸陵的确认,成为全社会的热点,整个汉代十一座帝王陵的脉络全部完整了,刘氏子孙终于在某种形式上“团聚”了。然而在汉朝还有一位仅做了27天的“废帝”被排除于整个帝陵之外,不能供于庙堂之上,悄悄地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他是西汉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经历了从王到帝再贬为平民最后又封侯的跌宕传奇人生。

如果不是这座墓葬的发现,他可能永远不会被从尘封的历史中被翻腾出来,而他却以这种独有的形式吸引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傲然于十一帝陵之上,让两千年后的人们深深的记住了他,不得不说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迟到的补偿了——他就是被大家戏称“壕”无人性钱巨巨巨多的海昏侯刘贺。

如今,距离海昏侯大墓的发现已经有十年之久,“海昏”这个词语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热词。十年来,海昏侯墓有什么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今天我们和《中国考古大会》一起再次走入海昏侯墓,去探索这座无穷无尽的西汉文化的宝库。

海昏侯其人

刘贺拥有着最最显赫的出身,祖父是叱咤风云马踏匈奴的汉武大帝刘彻,祖母是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李夫人。他从小就生活优渥,世袭着父亲老昌邑王刘髆(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的爵位在封地过着衣食无忧的逍遥生活。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然而他的安逸在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被打破了,汉昭帝刘弗陵去世。由于刘弗陵没有子嗣,权臣大将军霍光便征召刘贺去主持丧礼并继皇帝位。

但刘贺极度缺乏政治经验,皇位还未坐热就急于行使各种权利,仅在位27天就被霍光以“荒淫无度,不保社稷”为由废黜,成为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废帝”。刘贺被废后,霍光又尊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刘询)为皇帝,史称汉宣帝。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刘贺被废后,返回故国昌邑,而昌邑被除国,降为山阳郡,只留汤沐邑两千户。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南昌)就国。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封侯四年的刘贺去世并遭除国。

对于海昏侯的评价,不但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盖棺定论,反而争议越来越多。他到底是骄奢淫逸、荒诞不羁的登徒子,还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翩翩佳公子,亦或是被奸人所害、虎落平阳的落魄霸总,十年来我们企图从他的陵寝中找到蛛丝马迹来管窥究竟。

奢华陵墓现世

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的墩墩山上,惊现汉代大墓,后经抢救性发掘确定为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及其家族的墓群。海昏侯陵园总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陪葬品数量巨大,做工精美,数量惊人,更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墓葬。

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制品、铜钱、玉器、漆器、青铜器等各类物品,极尽奢华之能事,不断地刷新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想象。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而近年来,对于出土文物中的“孔子衣镜”、齐《论语》的解读以及出土中药质地及其炮制工艺等项目的考古研究都有了新的发展。

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1. 金器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自不必说,一直都是全社会的焦点。出土量之大之精美,是最直观的让人们感受到刘贺扑面而来的壕壕壕壕气和荣耀的大项。海昏侯墓共出土了480件重量超过120公斤的各类金器,包括385枚金饼,50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数量超过之前所有汉墓出土的黄金的总和。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马蹄金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金饼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麟趾金

2. 漆器

海昏侯墓共出土漆木器约3000件,其中保存完好、能辨认出器型的1100余件,既有壶、鼎、耳杯、盘等饮食用具,也有奁、盒、笥等生活用品以及盾剑鞘等武器,琴瑟等乐器,更有通体髹器的家具、马车等,是目前已知的西汉墓葬中出土漆器品种、数量最多的一处墓葬。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李具漆杯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漆樽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漆御酒杯内底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漆御酒杯外底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孔子屏风(衣镜)

值得一提的是,这组漆屏风出土的时候散落在地,碎成了很多块。考古人员在清理屏风表面的时候,发现了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和孔子及其弟子的画像。这套组件起初被称作屏风,不过很快就因背后的铜板以及镜框、镜掩、镜背图等被确认是衣镜,所以简称为“孔子衣镜”,孔子衣镜上的画像和文字都是非常珍贵的发现。

在汉代,做这样的一组漆器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非一般人能拥有。《盐铁论·散不足》: “一桮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为费多矣。”这直接反映了刘贺生活之奢靡,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孔子屏风(复原图)

而这组漆屏风(衣镜)上面不仅有孔子和他弟子的生平和言论,还绘有他们的形象,这也是现在所能见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孔子画像。虽然图像不是很清晰,但还是可以分辨出来人物有孔子和颜回,还有子赣和子路,有堂骀子羽和子夏,还有子张与曾子。

此组屏风(衣镜)虽然大部分已残 ,但正反面都保留部分文字。在反面在孔子与其弟子图像的两侧,都用墨书记载了他们的生平及言行的传记,文字均为汉隶。正面文字中直接写出了“衣镜”二字,内容被称为《衣镜赋》,大部分也保存较好,也为汉隶,所以具有很高的文本价值。

刘贺用这衣镜照衣照面还照心,能求福祛邪,看门守宅。与其它汉镜明显不同的是,这是一面孔子主题的,除了常用照面,刘贺还用它修身养性,他显然是在用孔子语检视自己,约束自己,并学习他的偶像孔子在逆境中的如何修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3. 铜器

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铜器500余件,包括食器、酒器、水器、生活用品、兵器、车马器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刘贺生前生活的直接证据,同时这也是一批西汉铜器的标准器。此外,在墓葬北藏阁出土了堆积如山的五铢钱,有十几吨重。出土的五铢钱也让我们获取了汉代铜钱以一千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实证,将“千文一贯”的币制往前推了一千年。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五铢钱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青铜雁鱼灯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博山炉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铜染炉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铜炉鼎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铜纽钟

4.竹简和木牍

海昏侯墓出土了5000余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其中包括西汉简本的《诗经》、《礼记》等,还有《论语》《孝敬》等儒家经典,还有首次发现的《六博》棋谱。其中,在《论语》中发现了《知道》篇,这很有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的版本。

《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是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齐论》到了汉魏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篇,《知道篇》和《问王篇》。海昏侯墓里面释读出来的就是失传了1800年的《齐论》,这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5.玉器

海昏侯刘贺墓共出土玉器400余件,散放于墓室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玉印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玉璧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龙凤螭纹韘形玉佩

6. 中药材

出土于漆木盒中的“中药材”曾经被广泛的报道为“冬虫夏草”,但近些年经过科学检验,被证实为中药材“熟地黄”,加工工艺推测为地黄经水和热处理后加上辅料层,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最早的中医炮制品实物。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刘贺虽然富可敌国,但却患有风湿类疾病。山阳郡太守张敞在向汉宣帝禀报刘贺起居状况中就形容刘贺:“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所以出土的熟地黄疑似是墓主人刘贺生前吃治疗痿病的补品。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专家们还验证出此熟地黄最可能的加工方法就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米蒸法”,采用米蒸法是为了减少草药与铁器的直接接触,影响草药的药性。(米蒸法后来发展成了一种食物的烹调方式——粉蒸,如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萝卜等各地名菜)。米蒸法的确认,也将我国蒸法以及米辅料加工法的应用历史提前到了公元前59年。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刘贺墓中共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远不是一篇短文一期节目可以尽述的。展望未来,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还在继续,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都正在进行。海昏侯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解读才能把更真实立体的海昏侯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面貌全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拭目以待。

海昏侯:西汉第一土豪的十年重生之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