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家冬两中心技术领域 抓住有限机会磨练队伍

正在崇礼古杨树场馆群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进行的2021至2022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对于在那里工作的技术业务领域人员而言,是北京冬奥会前又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由于工作内容涉及成绩、通信、信息、无线电监测、网络安全和音视频六个方向,北京冬奥会场馆运行的技术业务领域作用非常重要。北京冬奥会赛时,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内,诸如记者撰写新闻消息所需的成绩生成流程,又诸如全球亿万观众收看电视转播信号的通信服务,再诸如比赛现场声光渲染、现场解说背后的音视频技术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技术业务领域,而且还容不得丝毫的错误出现。

国家冬两中心技术领域 抓住有限机会磨练队伍

“我们的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崇礼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对前期的基础施工和设备的低温保护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的团队有韧劲,去想办法克服困难。再有就是疫情对我们的人员集结有影响,一些人员暂时不能到岗,就需要团队中有人能够顶上来,或者多做一些。”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技术副经理郭星罡说,“我觉得,所有这些在北京冬奥会开始前,都是可以解决的。”

郭星罡非常推崇领域内的一句名言,技术最好最美的状态,就是默默无闻。而为了达到这种状态,除了在组建团队时招聘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加以日常培训外,还要通过技术演练和测试赛的锻炼来进一步提升能力和自信。按照国际奥委会技术规范指南要求,在奥运会开幕前的第100天和第50天,竞赛场馆都要进行大范围的技术演练。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为周一会介绍考察内容,周二到周四连续演练三天,周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办法。

在月初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时,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就进行了技术演练。当时,受国际奥委会派遣的技术演练官员来到场馆内,每天制造20到30个场景,以此考察技术团队的应对能力。“说俗一点,就是来搞‘破坏’。”郭星罡说,“比如进入机房拔掉线缆,在远程进行一些计算机上的操作,甚至是病毒和黑客攻击。但经过了第二次技术演练后,我们现在感觉信心更足了。”

眼下正在进行的国际训练周,对于郭星罡和他的同事就又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40天的时候,郭星罡代表冬奥会赛时默默工作于这一领域的160余名同事表达了决心,他说:“我们会竭尽全力,为举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