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慈禧突然“意气风发”地向十一国宣战,想要给洋人们一个教训,让他们也知道知道自己可不好惹。

可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将诏书下发各省之后,东南诸省的督抚们却泼了她一盆冷水,让她看清了现实。

李鸿章一句“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已让慈禧心中心酸不已,老李呀老李,枉我宠你这么多年呀!

张之洞一句“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则让慈禧惊怒不已,好个张之洞,眼里还有没有哀家了?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东南诸省督抚联合发起的“东南互保”,让慈禧看清了怎样的现实呢?

第一,慈禧对于底下官员的控制力已经没有她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强了,她虽已执掌清朝近40年,统治地位没人能够撼动,可是却也正在慢慢失去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绝对权威,她老了。

第三,官员们对她、对清朝的忠诚度也远没有她想象中的的那么高,他们更看中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不是她的利益。

第二,她不该这么冲动地向11国宣战,她不是洋人的对手,乌合之众的拳民也没她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这恐怕也是东南督抚不肯出兵的原因。

所以,她在看清楚了现实之后,便匆匆忙忙地卷着光绪皇帝跑路了。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那么,当八国联军拿到了慈禧给的好处,将北京和紫禁城还给慈禧之后,她是如何对待这帮在她危难之时袖手旁观的东南督抚们的呢?

李鸿章挺惨的,虽然对慈禧忠心耿耿,也和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可是,当时他孤身一人远在广东,却也在迫不得已之下被张之洞等人裹挟着加入了“东南互保”的行列。

后来,慈禧一召他入京和洋人谈和,他便急忙忙让人抬着入京去了。

李鸿章在甲午以后被雪藏了一段时间,后来奉命出使欧洲赚回了一点政治资本,这才再一次被慈禧起用,可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广东竟然还能碰到慈禧向洋人宣战、东南督抚撇开慈禧玩“东南互保”这么狗血的事。

他最想不到的恐怕是签完《辛丑条约》后,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所以,对于李鸿章,慈禧不论是想补偿他也好,是想处罚他也罢,她都没有机会了,只能流下两行老泪。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对于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人,慈禧不是不想动他们,而是不敢动,也动不了他们。

慈禧虽然还是清政府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可是她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力究竟还有多少,她自己可心知肚明着呢。

张之洞和李鸿章一样是晚清的中兴名臣,时任湖广总督,又在湖广经营已久,可以说势力深植于湖广。

慈禧想要动他?还真不敢动,也动不了。

张之洞真要闹起来,也够慈禧喝一壶了,“东南互保”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她不但不能动张之洞,还得好好哄着他,怎么哄呢?张之洞呀,你是有功的,当赏——“论功,加太子少保”。

张之洞在载沣摄政之时,仍然显赫,载沣也得敬他三分。

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虽和张之洞同为总督,可是实权却略高于张之洞,慈禧尚且不敢动张之洞,焉敢动刘坤一?

所以,慈禧事后给刘坤一加了太子太保的头衔,高于张之洞。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再说说袁项城,慈禧为什么没动袁世凯?

慈禧曾经为了增强对军队的控制力,让荣禄出面整编出了前、后、左、右、中五支武卫军,聂士成部位武卫前军,董福祥部为后军,宋庆部为左军,袁世凯部为右军,荣禄部为中军。

这五支武卫军可谓是清政府当时最强的五支王牌军,可是,经八国联军一打,前、后、左、中四支却被打死打残废了,失去了战斗力,唯有袁世凯的右军当时奉命开往山东平乱,后又加入“东南互保”,从而得以保存。

这么一来,清政府的王牌军便只剩下袁世凯所部了,所以,慈禧仍然不敢动他,也不能动他,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是将军造反的话会怎样?

所以,哄好袁世凯成了慈禧稳定局势和维护统治最为关键的一步,李鸿章一死,慈禧直接让袁世凯坐上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位置,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东南互保”,慈禧事后为何反倒升他们的官?

慈禧心中也拔凉拔凉的,无奈呀!如果可以的话,她难道不想将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这几个人换了?

想!

但是,凭她当时的掌控力却已经办不到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