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时期,王平被调任与彭雪枫搭档,但他觉得不好工作,推荐张爱萍与其搭档,这是为什么呢?

彭雪枫是一位老资格将领,他在1933年就担任过红三军团4师师政委,此时的王平在4师十一团担任团政委。
后来,彭雪枫负伤离开了前线,黄克诚接替了师政委的职务。
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整编,编为了两个师外加一个独立团,四师师长师张宗逊,政委师黄克诚,政治部主任师张爱萍,而王平依然担任红十一团团政委。此时的彭雪枫回到部队,担任了五师师长。
渡过赤水河后,部队精简机构,红三军团取消了师到编制,师领导干部到团任职,张宗逊担任了10团团长,彭雪枫担任了13团团长,此时的王平担任了十一团政治处主任,协助政委张爱萍。
会理会议后,上级让王平升为了红13团政委,而13团的团长是彭雪枫。彭雪枫是自己的老上级,无论文化程度,还是资历水平都超过自己,他觉得自己担任团政委不合适。
而且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红军时期,政委可以对重大问题作出最后决定,权力相当大。他如果担任政委,觉得自己不便对重大问题做最后决定。
后来,随着战争形势,政委有最后决定权被取消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他不担任十三团团政委,就推荐了张爱萍担任,张爱萍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好,也担任过师级干部。就这样,他留在十一团继续担任政委。
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他们都成长为了军队高级将领。只可惜彭雪枫过早牺牲,要不然也是大将军衔。不过,他后来成为了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