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在抗日战争中,三叔侄一起上阵杀敌的事,肯定有。但是,在知名的将领中却不多闻。

然而,这样的三叔侄还是有。

其中,两个在国民党军,一个在八路军。

他们就是徐向前及其兄长以及族叔。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其兄叫徐受谦,族叔叫徐子珍。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生,徐子珍却是保定五期生。

徐向前是共产党,徐子珍却是国民党。

1928年,徐向前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去了海陆丰,担任红军师长,时年27岁。徐子珍则考入蒋介石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时年35岁——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几年后,徐向前成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为有名的“赤匪头子”;徐子珍则成为国军少将,在阎锡山晋绥军中,下辖两个团,为少将旅长。

徐受谦参军,远在徐向前之前。他19岁时,就跑去了当兵。徐向前报考黄埔军校,就是他给弟弟写的信。但是,他一直没有大作为,先是干书记员,后来搞军需。徐子珍当旅长后,他跑到族叔手下,才当上个军需副主任。

三叔侄一起抗日杀敌,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徐向前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为此,他给断了联系多年的徐子珍和徐受谦写了一封信,其中说:

“现国难日急,正我辈为国家民族效命之时,勿自消沉,应负起伟大之使命。”

随后,徐向前前往太原,与阎锡山商谈共同抗日作战事项,并与徐子珍相见,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9月,129师开赴抗日前线。

10月,忻口会战开始。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这是在中国北方对日军进行的一次超级大战,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川军一起参加,与日军大对决。徐向前等率领的八路军129师和徐子珍率领的晋绥军204旅都在参战之列——这一战成为徐向前三叔侄唯一一次共同参加的战役。

在与日军作战中,徐子珍的204旅是对日作战的主力,打得十分英勇,伤亡惨重,难成建制——随后,徐子珍调往绥西,担任少将屯垦军司令。徐受谦也随之而去。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在忻口战役中,徐向前率领一个团负责牵制日军,配合国军主力作战。他的爱将陈锡联率部火烧日军阳明堡机场,震惊天下。

忻口失守后,徐向前率部转入晋东南,开始游击战。

对于三叔侄共同上阵杀敌之事,重庆的《新华日报》曾专门进行报道,其中说:

“徐子珍,徐向前副师长的家族叔父,叔侄皆抗日,虽一为国军将,一为共军将,但同负民族解放之责任,实为佳话。”

忻口战役之后,徐向前指挥了响堂铺伏击战,再转战河北、山东;徐子珍、徐受谦则参加了著名的五原战役。在战斗中,徐子珍立下战功,被授予中将,徐受谦也升为中校军需主任。

三叔侄齐上阵杀敌,两个为国军,一个为八路军,年龄小的后成元帅

徐向前与徐子珍、徐受谦终究分属国共两军,在抗战中可以携手,共御外辱,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内战即将爆发,三人何去何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时为国民党中将的徐子珍不愿叔侄兵戈相见,作出了一个决定,主动退出军界。1949年,他与徐受谦一起追随傅作义将军和平起义。三叔侄才重归于同一阵营。

1955年9月,三叔侄中年龄最小的徐向前被授予解放军元帅军衔,成为徐门盛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