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如果搜索“南京”二字,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鸭血粉丝,不是灌汤包,而是南京大屠杀,五个鲜血淋淋的字映入眼中,显得格外刺眼。

1937年,抗日战争进程过半,日军入侵南京,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蒋介石作为国民党军队最高统帅,在关于守不守南京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实从一开始,他就没有下决心守卫南京。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作为南京守军最高指挥官的唐生智,因个人失误指挥不当,导致守城军出现大混乱,在得到上级明确指令撤退后,国民党军队师长却丢下部队自己逃之夭夭。

南京失守的责任不应该由30万百姓守城军来承担,而应该由蒋介石和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承担。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虏的将士为何不反抗?是因为他们懦弱无能吗?其实事情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南京大屠杀后40年,一位死里逃生的老兵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这个谜团才公之于众。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日军的谎言

日军占领南京后,包围了南京城中30万民众与士兵,吓得大家四处逃窜,当时身为勤务兵的唐光谱就在其中,他在逃跑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名叫唐鹤程的人,二人决定结伴同行互相照应。

他们就这样跑啊跑,拼了命地往前跑,一直跑到了晚上,实在累得没有力气了,唐光谱提议先藏在山上,睡一觉补充体力,第二天接着跑路。

但没想到日军行动这么快,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进山进行了搜捕,日军发现了他们,将唐光谱和唐鹤程关押在了日军的大本营。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到了战俘营,日军诱骗他们,只要乖乖投降,就会优待他们,根据国际法规定,缴械投降的俘虏是会被善待的,再加之逃命的这几天,滴水未进,身心疲惫,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思考其他事。

唐光谱和其他战俘们相信了日军的谎言,放弃反抗,梦想着能喝上一碗水,吃上一个窝头,却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丧心病狂的日军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扫射,南京城内到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惨绝人寰

随后日军对他们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地摧残,先是把士兵关押起来,不给水喝不给饭吃,消磨他们的意志,最后将他们活生生饿死。

此时城中就剩妇孺和手无寸铁的男子,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疯狂的日军开启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开始了他们的暴行。

同时,还对南京城中的妇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欺辱,上至90岁老人,下到7岁孩童,更有甚者孕妇都不放过,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有的惨遭杀害,有的蹂躏致死,残暴程度,前所未有。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华裔记者张纯如出版的《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中,就这一历史惨案进行了详细记载和阐述,描述了日军轰炸南京、进攻南京、中国军队守卫南京、南京沦陷的全过程,以及日军在占领南京后所犯下的种种血腥暴行,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残暴无耻的罪行。

身处战俘营的唐光谱等人在战俘营饿到了第五天,还是滴水未进,看不到希望的他们聚在一起,奋起反抗,决定放火突出重围。

当天夜里,他们将房屋点燃,众人向外冲了出去,而狡猾的日军为防止有人逃跑,在牢房外围挖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水渠,熟悉水性的士兵一头扎进水里游到了对面,万万没想到的是,水渠外面还有一堵高墙,拦住了众人的去路。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日本兵闻声追来,对着他们就是一通乱扫,唐光谱眼看着一层又一层的人倒下,不一会儿就将水渠染成了鲜红色。见此景象,剩下的人吓得不敢动弹,又被日军押回了牢房。

死里逃生

次日天还没亮,唐光谱他们就被日军驱赶到了院子里,排成一排,日军将他们的胳膊用绳子串成一列,押着朝前走去,唐鹤程心里暗自嘀咕,日军这是要唱哪出,这是要把他们押送到哪里。

由于这么多天滴水未进,他已经饿得没有力气了,也想不了那么多了,闷着头艰难地向前走,只是再远一点的路他怕是要走不动了。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不仅仅是唐鹤程,还有很多人同他一样,站起来都费劲,可是又不能不走,稍有松懈,就会被日军用刺刀刺死,大家都在咬着牙勉强支撑着,就这样走了十几里地终于到了地方。

唐光谱见偌大的田地间,已经有数不清的人头在窜动,他意识到,日军这是要准备集体屠杀。见此状况,大家慌了神,纷纷开始逃命,只见日本军官一声令下,除了机关枪扫射的声音,就是不绝于耳的哀嚎声,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唐光谱和唐鹤程赶紧趴倒,藏在尸体下面不敢动弹,不知道过了多久,机关枪停了,唐鹤程询问唐光谱情况,两人确认没有受伤后,唐鹤程探头看外面的情况,没想到新一轮的射杀开始了,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唐光谱听见日军撤退后,准备拉着唐鹤程逃命,但唐鹤程身中数枪,已经死去很久了,数不清的人头就唐光谱逃了出来,剩下的士兵永远沉睡在了老虎山上。死里逃生的唐光谱,辗转多地,最终在南京六合县竹镇定居。

大白天下

就这样,一转眼过了40年,后有记者采访他,提及当年的大屠杀,记者好奇地问道:当时30万同胞对抗5万日军,实力悬殊,怎么就没有想要反抗呢?

唐光谱叹了一口气说道:饿了6天5夜,站起来都费劲,怎么去反抗呢。事实上,当时我国和日本相比,战略部署不严谨,武器装备实力悬殊,后勤得不到保障,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南京失守,失去30万同胞。

南京大屠杀时,被俘将士为何不反抗?40年后,一位老兵说出了原因

我们不能因为南京的丢失而责备、埋怨那些守卫南京城的中国军人,当时的南京守军确确实实拼命反抗过,但无奈日军惨绝人寰,违背公约,毒杀中国同胞30万。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