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准确的说,这个问题问的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在中唐时期盛行,这种盛行一直延续到宋朝,直到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雕板印刷术而言,活字印刷术更加灵活,而且便于携带,节约材料,更避免了因为疏忽弄错字,导致整块雕板全部废掉的尴尬局面。
所以,活字印刷术出现后,立即风靡起来,得到了一致好评。?当然,雕板印刷术并没有完全被取代,它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两种印刷术是并行出现的,直到后来,才渐渐被活字印刷术所取代。可见,雕板印刷术的消失,并不是活字印刷术出现后,立刻消失,而是一个过程,两种事物同时存在的情况,并非罕见。?
那么,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明清时期,为什么会大量存在雕板印刷术?
?其实,不光是清朝,我记得当时上小学的时候,我也做过现印的试卷,就是把一张白纸,铺在一块写满文字的硬板上,然后油墨一滚,就是一张带着墨香,有些发潮的卷子,这种卷子很不清晰,还会弄得满手油墨。
即使是现在社会,这种非常老式的雕板印刷术依然存在,所以明清时期雕板印刷术的存在,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明清时期,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活字印刷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了主流印刷术,而活字从原来的泥活字,变成了木活字,铅活字,铜活字,甚至有铁活字的出现,不但数量大幅增加,活字的质量也不断增强,印刷出来的书籍也变得异常精美。
元朝一个叫王祯的人,甚至发明了转轮活字印刷的机器,可见,活字印刷不断地进步。
在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的同时,大量运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精品书籍也流传下来,比如明朝万历年间的《唐诗类苑》,清朝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乾隆年间的《英武殿聚珍版丛书》,这些大部头印刷作品,都是活字印刷术盛行的证明。?
如果从地域上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活字印刷术的大量使用,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除了政府干预而成的大部头活字印刷作品以外,地方活字印刷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活字印刷术最为先进,质量最高,也最盛行的地方,要数江南。
于是,江南活字印刷一度成了行业翘楚。
从宋朝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活字印刷术就受到了大众的青睐,经过元、明、清三代的不断努力,活字印刷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中国的印刷水平,原来越值得骄傲。而活字印刷术成了印刷界名副其实的主流。?
因此,对于问题中为什么明清时期雕板印刷术是主流,我并不认同。我只能说,雕板印刷术在明清时期甚至现在某些比较偏远的地方,都还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它们依然存在,就认为雕板印刷术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