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结交的朋友,所处的环境,对我们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交的朋友,所处的环境,对我们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这段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十一《史记上》。

这段话出自于一个典故。有一次,魏文侯对李克(也有地方叫李悝,他在魏国实行变法,使魏国强大起来)说:“先生曾经教导寡人,家贫就要想得贤妻,国乱就要想得贤相。如今要安排宰相,而宰相的人选不是成子就是翟璜,您看这两个人怎么样?”

李克没有直接回答,他就说了这几句话:“‘居视其所亲’,平时看他所亲近的是哪些人;‘富视其所与’,富裕时看他所交往或施与的是哪些人;‘达视其所举’,显达时看他所推举的是哪些人;‘穷视其所不为’,穷困时看他不愿做的事情;‘贫视其所不取’,贫贱时看他是否不苟取。这五点就足以确定宰相的人选了。”魏文侯听了之后就说:“先生请回,宰相人选已经确定好了。”

李克快步走出去,到翟璜家拜访。翟璜就问:“今天听说君主召见先生去选择宰相,结果是谁当宰相?”李克就说:“魏成子当宰相了。”翟璜一听就气得变了脸色,他说:“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他下面还举了几个例子,“西河的守将是我推荐的;君主对内最忧虑的是邺郡,而我又推荐了西门豹;君主要计划攻伐中山国,我推荐了乐羊;中山攻灭以后,派不出人去镇守,我又推荐了先生;君主的儿子没有师父,我推荐了屈侯鲋。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

李克听了之后说:“您向君主推荐我的目的,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来谋求做大官吗?君主询问安排宰相时说:‘不是成子就是翟璜,这两个人怎么样?’我回答说:‘这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缘故。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穷困时看他不愿做哪些事情,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有这五条就足以能决定了,何需问我李克?’因此我知道魏成子要做宰相了。您怎么能和魏成子相比?魏成子有千钟的俸禄,但是十分之九都用在外边,只有十分之一用在自己家里,他从东方聘来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君主都把他们奉为老师。而您所推荐的五个人,君主都任他们为臣。您怎么能够和魏成子相比?”

翟璜也是一个明理之人,迟疑之后,就再拜说:“我翟璜是一个浅薄的人,说话很不得当,我愿意终身做您的弟子。”李克告诉魏文侯这五条标准来确定宰相的人选,确实是不徇私情、以理服人。

“居视其所亲”,平时看他所亲近的人。亲近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么重要?在《吕氏春秋》中记载,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看了很多人,没有一个看错的。楚庄王就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说:“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是怎样的。如果这个人是平民百姓,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吉人。如果这个人是事奉君主的臣子,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喜好品行和善德的,这样的人,他事奉君主会一天比一天事奉得好,官职也会一天比一天高升,这样的臣子就被称为吉臣。如果这个人是君主,他的朝臣都是贤德之士,左右事奉的人都能够竭忠尽志,他一旦犯有过失,这些群臣都能够犯颜直谏,为他指正,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安定,他自己会一天比一天受人尊敬,天下的百姓也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心悦诚服,这样的君主就被称为吉主。所以,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不过是会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

看相的人只是观察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就能够断定出他的前途命运。这说明我们平时和哪些人亲近交往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不能不谨慎。

在《群书治要·墨子》中,说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墨子看了染丝的过程之后,就感叹地说:“洁白的丝,放进青色的颜料里进行洗染,它就变成青色;放进黄色的染料里洗染,拿出来就变成黄色。如果投入的颜料有变化,洗出来的丝,它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白丝放进五种不同颜色的颜料里,它就变成五种不同的颜色。所以对于所浸染的人、事、物环境,不能够不谨慎。”

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墨子通过看到染丝的过程给予人启示,告诉我们,所结交的朋友,还有自己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有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影响,提醒我们要“亲君子,远小人”,要交往那些对自己的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