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要论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哪个儿子最阴险狡诈,可能很多看官会想到四阿哥的狠,想到八阿哥的奸,想到大阿哥的毒。

但再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比起这些哥哥,十四阿哥胤禵更加阴险毒辣,只是因为伪装得太好,而一直不容易被察觉。

十四阿哥胤禵,表面上是八阿哥党成员之一,但其实从一开始,十四阿哥就对八阿哥怀有二心,只是以八阿哥党的身份做掩护罢了。

平日里,十四阿哥勤学武功,参悟兵法,对外表现出一个莽撞耿犟,不善宫斗的直人形象,但暗地里,十四阿哥研究的是帝王心术,而且修为颇高。

老十四总是躲在暗处,一般不发力,发力就是狠招,让人猝不及防。

太子第一次被废的那个晚上,十四阿哥伪造了一份太子的手谕,又在手谕中把十三阿哥胤祥也写了进去。

单从这个手谕的设计和内容看,十四阿哥的狠辣就超过了其他哥哥,在他的心目中,丝毫没有兄弟之情可言,不仅挡路的太子要除掉,无辜的十三哥也可以做炮灰。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浑水摸鱼,如果调兵手谕没有被发现,那么太子和十三阿哥就废了。

但如果手谕被看出马脚,又怎么办呢?无妨,胤禵搞阴谋,从来不自己亲自操刀,把借刀杀人之计玩到了极致,打着拥戴八阿哥的名义,又将八阿哥胤祀拉下了水。

万一败露,首当其冲的也会是老八,而十四阿哥最多只是从犯。

一张伪造的手谕,调来了凌普的大军,直接将当晚的局面搅合到扑朔迷离,连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神机妙算的邬先生,都不清楚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最大的危险,就是你身处危险之中,却不知道对手是谁,怎么做都不对。

还好,康熙皇帝是从大风大浪里过来的,紧要时刻一点都不慌,连下三道命令,就控制住了局面。

第一,调狼覃的部队进驻八大山庄,接替原来皇帝的警卫部队,负责行宫宿卫。

狼覃没有在剧中出现,但在书中,这位将军和魏东亭一样,是康熙皇帝最信任的将军之一,关键时刻,对康熙忠心耿耿的狼覃,比那些居心叵测的儿子们都可靠。

第二,命令侍卫将所有在行宫的儿子都叫过来,暂时软禁。

康熙皇帝明白,不管外面怎么乱,为什么乱,乱的原因一定就在那些儿子们身上,控制住他们,外面的乱军就会如群龙无首,作鸟兽散。

第三,火线提拔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为亲王,让几股势力互相制衡,以儿子们夺嫡的能力,去化解他们自己的阴谋。

九王各自为政,不可能一起行动,让他们互相监督,他们就会互相将各自的手脚捆得严严实实。

从这里看出,康熙这才是高手。

开始,太子和十三阿哥没有到场,康熙皇帝还有些担忧,等到太子唱着“我手执钢鞭将你打”进入烟波致爽斋的时候,大局就已定。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十四阿哥和八阿哥要的是乱,康熙皇帝要的是稳。所以康熙皇帝不知道对手是谁,也能快刀斩乱麻,掌控局势,令对手无所作为。

接着,张廷玉就看出了那张手谕有假,看出太子和十三阿哥是被栽赃的。

行宫之中,皇帝赶走了儿子们,单单留下一个张廷玉,体现出张廷玉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被权欲熏心的儿子们,还不如外臣可靠。

在张廷玉的提醒下,康熙再次仔细看了那张手谕,才缓过神来,明白自己也差点中了人家的圈套。

是的,十四阿哥这个圈套,一开始就把他皇阿玛也算计在内,想让他皇阿玛亲手除掉两个亲儿子,你说十四阿哥毒不毒?

事起紧急,无从查起,但在康熙皇帝的心目中,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等人都有嫌疑,唯独不会怀疑到十四阿哥身上,即使怀疑到,也会认为十四阿哥是受了八阿哥的指挥,替八阿哥张目。

康熙最狡诈的一个儿子,比老四狠,比老八奸,却被张廷玉识破

无论那张调兵的手谕是否被识破,十四阿哥都是赢家,父亲对哥哥们不断怀疑和打击,才有他老十四自己上位的机会。

康熙命令张廷玉向十三阿哥问话,十三阿哥回答自己根本不知道那张手谕的存在。

那一刻,八阿哥出了一身冷汗,和十四阿哥对视一眼后赶紧闪开。

八阿哥胤祀那时候,也意识到了十四阿哥用心险恶,连自己也被装了进去。

当时,康熙皇帝刚刚从图里琛那里得知胤祀诱供肖国兴,对胤祀的歹毒非常不满,所以对伪造调兵手谕一事,他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八阿哥,毕竟在康熙看来,只有八阿哥既有贼心,又有贼胆,还有将此事实施的能力。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康熙乾纲独断,不许群臣举荐八阿哥当新太子的一个原因。

调兵手谕之事,最后不了了之,十四阿哥得以继续隐藏心机,只有八阿哥一人觉察到了十四弟的野心,并在后来的夺嫡过程中,开始提防十四阿哥。

而经过这一役,八阿哥实际已经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