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武侠小说告诉我们,绝世高手在选择徒弟时,往往一眼看中骨骼惊奇、千年不遇的主角,非他不可,然后尽传绝世武功。但武侠小说毕竟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一般没有这样的主角,不过也的确有例外,苏定方择徒时就是如此。

贞观年间,苏定方考察了不少人,最终选择了一个叫裴行俭的小官。《新唐书》记载:“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意思是,苏定方说我的用兵谋略,世上本没有可传授的人,今天见到你之后,我发现你很适合,于是就把用兵谋略全部传授给裴行俭。

苏定方是唐朝绝世名将,破东突厥、灭西突厥、定吐蕃等,“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前所未有地将唐朝版图向西开拓到中亚咸海,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那么,让这样一位绝世名将另眼看待、并成为其唯一传人的裴行俭,到底有何来历,又建立过什么丰功伟绩?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公元619年,王世充称帝,裴仁基、裴行俨等人密谋刺杀王世充,不料计划泄露,王世充将叛逆者全部杀死,还灭了他们的三族,史书记载简洁而血腥,“事泄,皆见害,夷其三族。”

但王世充不知道的是,除了万人敌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之外,裴仁基还有一个叫裴行俭的儿子,当年刚刚出生,因不在身边而躲过一劫。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逃过一劫的裴行俭,果然有一个让人羡慕的人生。

贞观年间,裴行俭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军中低级文职官员,却被苏定方看中,学会了鬼神莫测的苏氏兵法。

按照小说正常套路,学会绝世武功,随即应当威震武林,但裴行俭却根本没有机会,一方面他长期担任文官职位,一方面唐朝太强大了、名将太多了,没有什么国家敢捣乱,真有重大军情也轮不到裴行俭出手。直到裴行俭60岁时,他才真正得到一次沙场征战的机会,而这一次就让他位列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中。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学得用兵奇谋之后不久,裴行俭就被调任为长安县令,在都城长安担任京官县令,说明他能力、人脉、皇帝信任程度等都非同一般,几乎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但这时唐高宗李治想要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裴行俭认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是祸国之始,于是就与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人密谋,最终密谋泄露被贬到西州都督府担任长史。

金子总会发光的,裴行俭能力太强,后来还是得到李治的重用,先后担任安西都护、吏部侍郎等职务。其中,在朝廷担任吏部侍郎时,裴行俭创立了“长名榜”(官员替补名单)、“铨注”(对官吏的考选登录)等,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被后世沿用。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裴行俭将为朝官退休、终老,但在他57岁时,终于出现转机,竟然有国家敢于挑战大唐霸权。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公元676年,吐蕃入侵,李治立即部署反击,任命裴行俭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又改任秦州右军总管,都受周王指挥。当然,裴行俭还是没能实现征战沙场的愿望,但这一次军中“镀金”的经历很重要。

公元679年,裴行俭正好六十岁,突厥十个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心怀不轨,与吐蕃结盟,计划在安西闹事,李治决定征讨他们,以打通向西通道,并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继位。但裴行俭却认为,不久之前刚刚与吐蕃作战失利,现在不宜劳师远征,只要运用适合的计谋,不仅可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而且还能解决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于是,唐高宗就让裴行俭率领1000多人护送泥涅师回国,并任命他为安抚大使。

裴行俭护送之路并不顺利,才出玉门关就遇到沙尘暴,向导都迷路了,于是一群人像没头的苍蝇,更为严峻的是严重缺水缺粮,使团成员非常疲惫。这时,裴行俭下令宿营举行祭祀,传令说:“水泉不远。”神奇的是,没过多久他们果真来到了一个绿洲。更神奇的是,不久之后他们顺利走到西域。这一段事迹看似神奇,其实与裴行俭精通天文地理有关,当然其中不乏运气成分。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想要护送泥涅师回国,就要突破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的防线,而裴行俭只有1000多人,几乎不可能突破,更别说平定叛乱了,但裴行俭最终却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首先,裴行俭麻痹叛军,大肆宣传说天气太热,暂时不能西行,于是叛军就没有防备使团。

其次,裴行俭暗度陈仓,邀请西域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百姓打猎,当地大约有上万人响应,但裴行俭却暗中前进,几天之后逼近叛军十余里。

第三,裴行俭大摇大摆,派人问候阿史那都支,告诉他不是来袭击他们的,随后又紧急召见阿史那都支。由于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计划秋季迎战使团,此时唐军突然到来,让他暂时想不出对策,又不想单独与唐军作战,于是就带500人拜见裴行俭,结果直接被抓获。李遮匐获悉之后,也投降了裴行俭。

事后,唐高宗亲自设宴慰问裴行俭,说:“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同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背盟弃约,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大唐设立的单于都护府所辖的二十四州都造反响应,叛军有几十万人众,都护萧嗣业征讨失败。于是,唐高宗不顾裴行俭的万里奔波,让他率领30多万大军平叛,《旧唐书》称叹“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中原王朝攻打草原,最大的问题在于游牧大军会攻打后勤,萧嗣业的失败就与此有关,导致不少将士因饥饿而死。为了狠狠地打疼突厥人偷袭唐军后勤的行为,裴行俭准备了三百辆粮车,车上没有粮食,而是秘密埋伏了5名精锐,同时安排精兵秘密跟随其后,由瘦弱士兵拉车前行,最终偷袭粮草的突厥人中计,几乎被全歼,《新唐书》记载说“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除了善于用计之外,裴行俭精通天文,也让唐军多次化险为夷。一次傍晚,唐军扎好营帐时,裴行俭却严令立即转移到高岗上,这让将士们牢骚不已。但当夜却是大雨滂沱,原先驻地积水一丈多深,将士们惊叹不已,都在询问原因,《新唐书》记载裴行俭说“你们别问原因,以后只要按我指令办事就行”。

后来,裴行俭计谋频出,又利用精通天文地理的知识,最终当年大败突厥叛军,杀死了突厥新可汗的阿史那泥熟匐,阿史那奉职被擒获,残部逃亡狼山,裴行俭班师回朝。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残逃的突厥人中,阿史那伏念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会合,继续叛乱。于是在第二年,裴行俭重整部队,但这一次他没有主动进攻,而是先派间谍离间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导致他们二人互相猜忌。随后,裴行俭许诺不杀降者,不久阿史那伏念押着阿史德温傅投降。至此,突厥叛乱被裴行俭轻松平定。

当然,裴行俭轻松平定叛乱,也与大唐国力如日中天有关,但裴行俭举重若轻的姿态,依然让人神往不已,唐朝中前期真的是名将辈出,几乎随便拉出一个都能在其他王朝成为中流砥柱。

可惜的是,由于小人裴炎作祟,嫉妒裴行俭的功劳,就向唐高宗说这两个突厥人的投降,其实不是主动投降,而是四面皆敌的被迫无奈。结果,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被处死,裴行俭的功劳也不予嘉奖,只被封为闻喜县公。听闻朝廷杀了两位降将,裴行俭感到遗憾,认为这会导致突厥人今后不敢再投降,之后就借口生病,退休在家终老。

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了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宋朝时期的武庙,扩充到了七十二位名将,裴行俭也位列其中。

唐朝真正文武双全之人,苏定方唯一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

纵观裴行俭一生可见,他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双全之人,在古今历史上极为罕见,堪称“儒将之雄”。其中,裴行俭的“武”,不仅仅只是帅才一面,他个人应该还有很高的武力,因为他父亲裴仁基是猛将,兄长裴行俨是万人敌,师傅是猛将苏定方,所以他的武力估计也不会差。也就是说,裴行俭几乎没有什么短板,治理国家、沙场厮杀、统帅大军等全都精通,这样的人差不多500年才能出一个。

然而,一代军神裴行俭,却被埋没在了史家的纸堆里,如今早已鲜为人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