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虽然说起来很短,但其实也有好几十年,在这段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变化,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逐渐走上辉煌,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也可能忽然陨落。
曾经就有一位名气甚广的少女,她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享誉全国,被大家视作天才文学青年,她登上过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颁奖典礼、也受到过央视新闻的专访、还曾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访日。

她的前途已经不能用光明来形容,应该说是光芒万丈,她的名字叫做庞秀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天才,但在这些经历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无比悲惨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没有走到结局以前,人人都有机会,天才可以轻易被捧上天,也可以轻易被毁掉。
1979年的12月6日,天津一户普通人家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这个孩子并不算特别受宠爱,不过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所以父母还是把她当作继承人来培养。
庞家的条件很一般,她的父亲是一位工人,母亲则是典型的全职太太,整天只会呆在家里忙活家务。
当时工人这个职业待遇还是不错的,也相当稳定,所以这一家子虽然不富裕,但日子也还过得去。
不过庞家平时的吃喝用度、家里的摆设等等却显得非常寒酸,这不是因为省钱,而是把钱用到了别处——买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庞秀玉的父亲也不例外,虽然他没有足够的天赋和条件,最后只能妥协于现实成为了一名工人,但他从小的理想就是能当上作家,所以他一直以来都在大量购买书籍。
这个“大量”可不是一点点,而是一万多本,这些东西几乎塞满了他们家的任何一个角落。
庞毅已经过了热血的年纪,他心怀不甘而又认清了现实,几乎所有这样的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都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就像一种传承。
而在当时,因为国家教育考试等制度的改革,通过读书而出人头地成为了一条康庄大道,于是所有人纷纷挤了进来,从中也就涌现出不少天赋异禀的“神童”。
这些神童一出名后就得到了广泛关注,被大书特书,让老百姓们艳羡不已,庞毅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他便下定决心也要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出类拔萃的神童。
他的计划一旦开始就没法停下了,即便庞秀玉此时不过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年纪都还不够开始读书,别人都在家里受着父母照顾的时候,庞秀玉就被逼着开始认字、背诗、学算术...
总之,庞毅制定出了一套无比严格的计划,他清晰地规定了女儿在什么年纪应该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每天要做多长时间,这个计划甚至于精确到了每分钟,没有一刻空闲。
可怜的庞秀玉小小年纪就要承担比同龄人十倍以上的压力,可以说别人家的孩子才刚学会走路,她就要学会撑杆跳了。
在童年里,她几乎没有一丝玩乐的时间,只要不是吃饭和睡觉,就是学习,学了这个学那个,父亲的任务如果不按时按量完成,就会遭到严格的惩罚,这让她长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当然,这种魔鬼式的训练虽然痛苦,但效果也肯定是有的,庞秀玉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能认全、书写所有的字,还能熟练应用算数,脑袋里也背下了大把的古诗、古文,远远在起跑线上拉开了别人。
等到她开始进入小学时,其他孩子根本没办法和庞秀玉相比,老师教的东西她早就滚瓜烂熟,这让她周围的同学们无比崇拜。
老师觉得她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但他们不知道在这背后,庞秀玉付出了多少个日夜的痛苦煎熬,而庞毅只看到了别人羡慕的眼光,是的,自己的女儿是个天才,这是一件多么有面子的事情。
于是祸根从此埋下,庞毅怎么说也看过许多许多的书,但却不知道有个成语叫做“揠苗助长”。
世俗的虚荣感不仅没有让他看清现实,反而使他更加认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对的。
所以庞秀玉从小学便开始了“创作”,她在父亲的规定下,每天要写很多的文章,因为这是一个“作家”的必经之路,如果不知道怎么写或是缺乏素材,那就去阅读那些中外的大部头名著,从中寻找灵感。
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能用文字打动人,靠的是自己的阅历和对情感的表达与感受,但年纪十岁左右的庞秀玉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都还一无所知,她哪里来的阅历,哪里来的真情实感呢?
于是她只能被迫不断写下许多空洞的文字,不过只要看起来像是“很有水平”的文章,父亲就会认可、夸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庞毅迫不及待地开始将女儿的作品向各大出版社投稿,作为一个小学生,庞秀玉的文学基础还是过于深厚了,所以她的文章很快就被刊登在许多报纸、杂志上,那些作文比赛上的奖项更是拿到手软,这些都让她成为了同龄人、甚至更高龄学生中的翘楚。
凭借着年少有才的和当时趋势的影响,庞秀玉的名气逐渐开始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父亲庞毅的刻意推动之下,她频繁地登上各种电视节目、参与各种采访,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么一个“天才女作家”。
至少在当时,庞秀玉的确是万众瞩目的,她不仅一举拿下了“全国文学十佳文学少年”的称号,而且还被天津作家协会破格录入,成为了天津作协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会员。
在这之后,庞毅直接把女儿以前发表过的部分文章收集起来,以文集的方式联系出版社印刷出版,名为《希望》。
这本书出版后,中国文坛大师、赫赫有名的巴金先生甚至专门写信给这个小女孩予以鼓励,而著名教育家雷洁琼为她题词,一时间将噱头炒到了巅峰。
其实当时庞秀玉的情况已经很不如人意,她语文肯定不差,但其他科目简直没有一样看得过去,即便如此,她还是要被父亲安排出席《希望》的签售会,以一个“大名人”的身份面对无数蜂拥而至的崇拜者。
但她其实根本什么都还不懂。
不过名声大还是有好处的,即便偏科严重,天津市实验中学依旧以文学过于优秀破格录取庞秀玉进入初中。
可她此时已经没有办法认真学习,因为在当时,她的名字几乎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所有父母鞭策子女的动力,邀请她受访的媒体、学校、个人数不胜数,也让她陷入无尽的迷茫。
1994年,庞秀玉前往北京,无比光荣地在人民大会堂内接受了“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颁奖仪式,然后再接受了央视新闻的专题报道。
她似乎都已经不是个孩子,也不是个学生,她原本在这个年纪应该经历的生活被这些属于成年人的浮华完全打破。
随着庞秀玉年纪的增长,懂事越多,她就对这个“傀儡”的身份感到更加厌弃和恐惧,要知道,她在同学间已经是个格格不入的人,名气让她孤独而与世隔绝,但她语文固然很好,其他科目,尤其是理科,已经陷入了几乎完全不懂的地步,这让她的正常学习生涯举步维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更何况是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来说,何以负担起名利、采访、学习、天才光环这一系列的重压呢?
揠苗助长只是一时的,说到底,她还是一个普通孩子,根本无法拿出相应的实力来维持这种生活,所以到了初二,庞秀玉崩溃了,也退学了。
辍学后,也没有新的文章发表,她的关注度自然很快便消散,对于庞毅而言,自己一直以来付出的“巨大努力”功亏一篑了,他对此怒不可遏,整天在酗酒后不断打骂妻子和女儿,最后还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有了私情,让这个家庭彻底破裂。
此后,庞秀玉便开始跟着母亲过起贫寒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她总觉得比过去要好受得多,但命运无常,不久后她的母亲又突然患上了糖尿病,家里的钱都被父亲带走了,为了母亲的病,庞秀玉只好外出孤身赚钱。
而现实再一次狠狠地击倒了她,庞秀玉满以为凭借自己的文采和名人身份,找工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社会早已时过境迁,没有谁知道她是个什么名人,只知道她的学历仅仅是初中毕业。
“天才少女”庞秀玉已经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为了生活,她最终沦落到了进入一家小餐馆端盘子,她本以为这已经非常让人痛苦,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的悲剧在前方等待着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女。
在餐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庞秀玉认识了一个常来的顾客,这个中年男人总是喜欢找庞秀玉搭话,在私下里还经常透露愿意供她生活、供她上大学等,而单纯如白纸的庞秀玉很轻易就相信了他。
但这种信任换来的却是一次醉酒后的强奸,庞秀玉哭闹着逼着男人把自己娶回家,男人勉强地答应了下来,于是他们便很快地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庞秀玉不再打工,因为男人会支付给她每个月的生活费,于是她便为对方陆续生下了三个孩子,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才19岁。
男人的态度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的,每次提到结婚,他总会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搪塞过去。
直到三年之后,当他的正妻找上门时,庞秀玉才知道,这个自己全心托付的男人,竟然已经有家室,而自己不过是被包养的小三。
男人无情地离去,只留下每个月一点点抚养费用和三个孩子的沉重负担,而这笔钱不久后也断了。
庞秀玉连自己都养不活,谈何养活一大家子人,她没有学历、没有社会阅历、没有生存技能,坦白来说,她根本一无是处。
所以她只能变卖当初家里的那套老宅,也是父亲留下的唯一财产,来艰难维持生活,这些钱用完以后,绝望的她给以前相熟的天津报业集团写了一封求助信。
原本她可以借此来找一份工作糊口,但她的要求只是寻求一位男士能够替自己抚养孩子,她完全没有自我,只能把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当然,庞秀玉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这个男人,他年纪已经五十多岁,经济状况很不错,大方地承担了庞秀玉一家子的所有日常开支,但庞秀玉根本就不像一个妻子,她每天要尽心尽力地服侍对方,做家务、杂活、烧饭,以“老板”称呼那个男人,就像是被雇来的保姆。
当庞秀玉同样对这个人谈论起结婚的事宜,他却不愿意接纳她身边的那三个拖油瓶,双方因为此事争吵了无数次,最终男人一气之下丢下了她消失不见。
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似乎是在预示着什么,这些男人身上,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着庞毅的影子,他们很自私、没有责任感、刚愎自用,只会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庞秀玉却总是踏入陷阱,因为她的一生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之下。
庞秀玉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因为父亲从未给予过她这种东西,庞毅并非是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强行帮她安排了一整个人生,而中途还抽身而去,只留下她面对剩下茫茫然的半辈子无所适从。
当记者再一次来到她面前,问她为什么不靠自己的努力去工作时,庞秀玉这样回答:
“我不知道怎么工作,我感觉自己没法承担家庭的担子,只希望找一个结婚,生活条件好一些。”
世上本没有那么多天才,更不是人为可以打造出来的,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被捧起来的天才只会沦落到连普通人都不如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