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盘格式化
windows支持 NTFS和fat
/etc/filesystems 文件里是centos7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a href="https://s5.51cto.com/oss/201710/30/b0492c1366c6f3f2f7d46e494f86666d.png-wh_500x0-wm_3-wmp_4-s_3102402935.png" target="_blank"></a>
mount 命令 查看分区文件系统格式 (只关注dev就好)
mke2fs 格式化命令
-t 指定要格式化的格式。 (不支持xfs格式)
-b 指定块大小 du -sh 查看的一定是占用了多少块
-m 指定磁盘预留空间大写 (可以小数点,)
-i 指定多少个字节对应一个inode, (默认4个块对应一个inode)
<a href="https://s1.51cto.com/oss/201710/30/7237c345e8f0d6dd1bcf2a0ee1085e6b.png-wh_500x0-wm_3-wmp_4-s_2254122395.png" target="_blank"></a>
或者使用mkfs.xfs + 磁盘名
-f 如果已经有文件系统,需要加
<a href="https://s4.51cto.com/oss/201710/30/9088f2e78659a0d64618750a93b71b86.png-wh_500x0-wm_3-wmp_4-s_3849074448.png" target="_blank"></a>
mkfs.ext4 == mke2fs -t ext4 (不支持xfs)
用man mkfs.xfs 看的,它的-m的意义不同,而man mkfs.ext4的-m的意义和mke2fs的-m的意义是相同的
blkid + 磁盘 查看还没挂载的磁盘
<a href="https://s3.51cto.com/oss/201710/30/1af6d0712b655127ddb86db61a868406.png-wh_500x0-wm_3-wmp_4-s_3783549122.png" target="_blank"></a>
二、磁盘挂载
mount + 磁盘 + 挂载点 (挂载点可以说是磁盘的入口,没有挂载点就没有办法往里写东西)
用df -h查看
umount + 磁盘/挂载点 卸载挂载点
-l 在挂载点内也可以卸载
-o 跟权限 rw ro (可读可写)
remount 重新挂载
/etc/fstab 系统启动加载的挂载目录
设备号 (UUID或设备分区号) 挂载点 文件系统格式 挂载选项 是否备份 是否要检测
blkid 也可以查看UUID
三、手动增加swap空间
dd if=/dev/zero of=/tmp/newdisk bs=1M count=100
(/dev/zero文件代表一个永远输出 0的设备文件,使用它作输入可以得到全为空的文件。因此可用来创建新文件和以覆盖的方式清除旧文件。)
mkswap -f /tmp/newdisk 格式化/tmp/newdisk
swapon /tmp/newdisk 把/tmp/newdisk加到swap上去
swapoff /tmp/newdisk 把/tmp/newdisk从swap上卸载下来
<a href="https://s1.51cto.com/oss/201710/31/2d0db6edfc1047200cc67025f5077598.png-wh_500x0-wm_3-wmp_4-s_3987392431.png" target="_blank"></a>
本文转自 小新锐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13407306/1977651,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