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叫妈妈!” 母亲崩溃的瞬间

下着雨的街头,迎面走来一位母亲牵着大约3、4岁的小孩。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听见小孩喊了一声“妈妈”,那位母亲就突然一阵歇斯底里的嘶吼 “你不要一直叫妈妈,你为什么要一直叫妈妈,你一直叫妈妈到底要干嘛,你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叫妈妈啊!!!!”

“你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叫妈妈!” 母亲崩溃的瞬间

如果是还没生小孩、没有经历过育儿崩溃的女性,可能会觉得这位妈妈怎么小题大做?或是觉得她不够格当妈妈,因为没有符合完美妈妈的形象:「温柔、有耐心回答小孩问题」。但只要有小孩、育儿经验过的妈妈,一定都会心疼妈妈的遭遇:她压力真得好大!

若是你家也有「什么都要妈妈做」的小孩,只想说声「辛苦了」,明明两个人都可以分担的事情,现在通通压在一个人身上、延长妈妈工作、疲劳的时间。面对这种状况,有3个建议:

1.下明确的指令,请老公帮忙分担其他事情

小孩要妈妈陪玩、帮忙喂饭、洗澡,但面对还没洗的衣服、杂乱的家里,请妈妈务必下达明确的指令给老公,在你忙着顾小孩的时候,他也能帮忙做其他事分担你的压力、提早你休息的时间,这样妈妈至少只要专心应付小孩即可。

当然,命令老公做事当然不可能那么简单,他可能游戏打到一半、或是说「等一下做」,但这又是另一回事,至少妈妈们有向外求助、老公也会知道妈妈快濒临崩溃了。

2.知道小孩叫妈妈的原因

小孩无时无刻叫妈妈,是因为安全感不够、想确认妈妈在身边?还是叫好玩的?还是真的什么事都做不了、又只想让妈妈帮忙?

如果是因为安全感不够、有分离焦虑,可以多跟小孩玩,或是逐步地给他留一点独处的空间,训练他自己玩,等自己有空闲、心情好的时候,当然就是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求;如果是较好玩的,那妈妈就可以适当地忽略;如果是生活自理能力有问题,什么事都要妈妈做,就请从今天开始陪伴孩子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搬小椅子拿高处的东西、洗手;自己学着倒牛奶、自己洗澡……

3.学着跟孩子沟通自己的情绪

很多妈妈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不能「示弱」,不能表现出压力大、难过、不舒服的样子,总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应该要强势,才有办法保护他、给孩子当作依靠。但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生气,是来自生活四面八方的压力。

所以当妈妈察觉到自己情绪不佳、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提前跟孩子沟通:

「妈妈今天心情不好,在公司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你觉得我可以怎么做呢?」

「妈妈今天不舒服,今天我们可以交换角色,换你照顾我吗?」

「妈妈今天好忙好累,宝贝可不可以当一天的乖宝宝,回家就洗澡、乖乖吃饭,不要惹妈妈生气好吗?」

有时候也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的负面状态,孩子一定能展现出贴心的一面,好好的照顾妈妈。

如果可以,我们都想要当一个不会让孩子惧怕的妈妈,可以无忧无虑的跟孩子嬉笑玩耍。但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妈妈们也不必太自责,只要记得跟孩子说开自己生气的原因、再抱抱和解就好。相信宝贝都一定能懂妈妈的无奈跟压力!与各位共勉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