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崇祯的一生中,做了很多让后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包括他在位短短几年时间,居然斩杀了明朝大量人才,不仅如此,崇祯在李自成即将攻入北京之际,还拒绝了南迁,这件事情成为后人为他遗憾的最主要事件。

很多人觉得,当时要是崇祯真的南迁,也许后来他就不会自挂煤山了,毕竟南京也是明朝的陪都,各种配置都很齐全,完全可以支持崇祯继续在南京立足,甚至只要崇祯南迁,南方的官员也会拥立他,事实上真的如此么?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崇祯十七年二月,眼看李自成起义军逐渐做大做强,崇祯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下后路了,在朝堂之上,大家一起研究南迁之事,很多支持南迁的大臣,当时还给出崇祯诸多具体可行的计划,更甚者直接有了战略部署,就等崇祯一句命令就可以立刻行动起来了。

为了保证南迁顺利进行,天津巡抚还花费四个月时间准备了200艘船和5000名步骑护军,这些装备可以保证崇祯从北京南迁到南京之路的安全,可以说大家为崇祯的南迁已经筹备得相当完善了,可是崇祯却始终犹豫不决。

对于当时崇祯的犹豫不决,其实并非是他高瞻远瞩在思考南迁到南京之后会遇到什么麻烦,毕竟南京在明朝定都北京之后,就一直都扮演着陪都的角色,南京保留了六部以及驻军等各种体系,可以说几乎和北京差不多,崇祯南迁到南京,直接就可以继续办公,不存在太多问题。

不仅如此,以崇祯的身份,南迁之后必然也可以得到南京官员的拥立,不管怎么说,崇祯始终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就算有人窥探皇位,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撒野。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崇祯当时应该毫不犹豫选择南迁的,可是他为何始终在犹豫呢,主要就是因为明朝的祖训以及一个人从中作梗,这个人就是“大明清流”光时亨。按照明朝的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看,崇祯确实不应该南迁,要不然对不起祖宗们的血性。

光时亨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来劝诫崇祯的,崇祯当时甚至以为光时亨也是一个和先祖一样充满血性的人,可惜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光时亨的所作所为让人大跌眼镜。他一开始劝诫崇祯的时候,可谓是振振有词,在崇祯犹豫不决之中,李自成就已经攻入北京,现在想要南迁,已经不可能了,崇祯依旧坚持“君王死社稷”自挂煤山,还算是留住了大明皇帝的气节,而光时亨则沦为一个伪君子。

在崇祯自杀后,光时亨以及北京的很多明朝大官,都转身投靠了李自成,将自己中饱私囊的钱财统统拿出来装进李自成腰包,共计七千万两,要知道当年崇祯因为没有军饷找这些官员筹集的时候,他们可是一分钱都不愿意拿出来的,还口口声声劝诫崇祯记住祖训,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个事实啊。

当然了,从崇祯听信光时亨而犹豫不决一事,我们也足以看出崇祯在识人以及用人方面,确实能力和眼光都相当一般,要不然绝对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听信光时亨的谗言,导致自己后悔莫及。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要是崇祯南迁结局会如何

正是因为崇祯当时听信小人谗言而错失南迁的最佳时机,所以后人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很多人在思考,要是当时崇祯选择南迁,到南京之后能够获得他人支持么?他能够在南京站稳脚跟力挽狂澜么?

事实上崇祯南迁之后,靠着他的皇帝身份,在南京必然是可以获得大家支持继续当皇帝的,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任何悬念,可是崇祯坐稳皇位之后,是否能够逆天改命力挽狂澜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尴尬了。

想要搞清楚究竟有多尴尬,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分析一番。三方面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祯自身的能力,也许有人会觉得崇祯这么一个有血性的皇帝,应该能力还是不错的,可真实历史上的崇祯,在能力方面,恐怕还是会让人们大跌眼镜的。

我们都不说更加遥远的事情,就从崇祯一登基就把魏忠贤杀掉,随后还杀了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等有能力的臣子,根据统计来看,崇祯在位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居然杀了17位大官,这些人堪称是明朝末期能够力挽狂澜的栋梁之才,可惜崇祯因为自身的猜忌怀疑以及小人谗言,将他们全部铲除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随着有才之人的衰落,明朝基本上已经沦落到无人可用了,处于这么尴尬的历史背景下,崇祯还有更多让人匪夷所思的操作,比如他继续听信小人谗言,继续任用那些不成器的官员,诸如左良玉等人,一没有能力,二没有忠心,崇祯反而丝毫不敢惹他们,这样的识人用人能力,简直让人堪忧。

总体而言,崇祯在用人方面就是保持一种原则,听自己话的人和有能力的人就朝死里整,不听自己话的人和没有能力的人,反而不断重用,别说是一个国家,就算一个公司按照这样的管理模式进行,最终不倒闭才怪呢。

当然了,除了崇祯自己能力有限之外,当时的明朝确实可以说是百病缠身,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农民起义,外有清军的虎视眈眈,最为糟糕的是,即便如此了,所有官员还在内斗,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如此。

文官集团中,东林党和阉党一直你争我抢,斗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在思考各自的利益,根本就不顾及国家大局,这种情况不仅北京存在,南京也是相似的,不信可以看看后来南明政权成立之后,那些文官集团还在为自己利益争斗,将国家利益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文官集团内斗的结果就是给外敌入侵机会,他们对自己的国家丝毫不懂得珍惜,成天思考一些自己的利益,结果等到国破家亡之后,他们早已悔之晚矣,有这样一群文官跟随着崇祯,想要卷土重来谈何容易?

文官怕死也就算了,武官还无能,比如后期的左良玉等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为国家而战,而是在不断增强自己势力,跟国家叫嚣的时候,他们都是绝对的高手,等到和敌人对战之际,瞬间就怂了,这就是典型的内斗。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际,崇祯为何拒绝南迁?并非他高瞻远瞩

结语

本身崇祯的能力就一般,结果还遇到一群贪生怕死的文官以及不愿意为国家卖命的武将,面对这样的局势,即使崇祯南迁到南京,也只是暂时拖延一段时间而已,大明的结局依旧不会改变,毕竟发展到那个阶段,大明的结局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以崇祯的能力,实在难以力挽狂澜!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