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许就是梦开始的地方,我梦想有一天也能站上这个绚丽的舞台,从此与艺术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讲述人:翁晓伟
整理:宋梅
“宋老师,我最近正忙着给孩子们做戏剧导赏呢,没想到我也能借‘双减’东风,为传承戏剧、发扬国粹出一份力。”拨通电话,却被翁晓伟告知近期无法见面。不过想到翁晓伟对戏剧的热爱,听到他依然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忙碌,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翁晓伟为孩子们做戏曲导赏讲座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随长辈去黄浦剧场看越剧《梁祝》。当踏进剧场的那刻起,我便仿佛进入了一一座神圣的殿堂:五光十色的灯光、美轮美奂的场景、身着华服的演员、久久不歇的掌声,无不吸引和震撼着我。
演员一个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抹眼神就是一段深情。当时,虽然未能完全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刻骨铭心的感情,越剧,这一国粹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且极美好的记忆。
由此,我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浦剧场,也从此成为我梦开始的地方,梦想着有一天,我能拥有同样绚丽的舞台。
十三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上海东方评弹团面向社会招生。艺术应该都是相通的,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并且经过几次考试,成功成为一名随团学员。
还记得,虽然我们都是艺术小白,但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我们很幸运。指法、曲谱、说表、口技、弹唱,每一样基本功,老艺术家们都给予悉心指点。上课时,我们像海绵遇到水一样疯狂吸收,用心去学,用笔去记。小小的硬面抄上写满了笔记,不过这些都只是所学之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以及老艺术家们对评弹的热爱、传承,我都铭刻在心里。
练琴、练嗓、练白、起角色,练基本功的日子虽然枯燥,但是因为我从小就有站上戏剧舞台的梦想,每一次团里表扬我有进步,我都会练得更加起劲。因为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像老艺术家们一样,亲身体验演绎角色时的愉悦与满足,在台上游刃有余、惟妙惟肖地把经典人物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翁晓伟在黄浦剧场演出剧照
不过,长大后,我的职业和我的舞台梦却渐行渐远。多种因素之下,我开始了会计专业学习,成为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成为摆在我面前为数不多的职业选择。会计和戏剧成为同一个人身上的两张标签,宋老师,这画面是否有点难以想象?我当时也这么觉得,舞台梦离我越来越远,那时的我开始迷惘。
好在我当时对艺术异常的固执,既然不能继续学习评弹,我就转而寄情笔墨。我从横、竖、撇、捺练起,用一幅幅书法宣泄着对艺术梦想的坚持。“艺术都是相通的!”之前因为这句话我开始了学习评弹,这次我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等待的日子里修身养性。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幸运的我,再次等来了和艺术的邂逅。2011年4月,一次同学会面过后,我和几位喜爱喜剧的同学、朋友一拍即合,共同创办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艺复兴戏剧沙龙”。
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年,犹记得当时沙龙活动地点座落在恬静的复兴中路上。大部分双休日午后,我们都会相聚在那个深深的法式洋房小院内。温暖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洒在庭院的青石地面上。我们穿上戏服,在斑驳的光影中,演绎一段段经典了千百年的生死缠绵。一曲唱罢,几许掌声,却沁人心脾。之后,越来越多热爱艺术的老朋友、新朋友加入我们的戏剧沙龙。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不仅重拾舞台梦,两年后我还搭起了自己的“草台班子”,并且用心为之命名“晓韵文化·枫樵艺术交流中心”。
公园里,翁晓伟为热爱戏剧的朋友化妆
梦想是可以成真的!
2015年7月6日,在上海艺海剧院先锋剧场,晓韵文化·枫樵艺术交流中心上演创立两周年汇报演出。走进剧场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那多么像是童年时去过的那座圣殿啊!悦耳的旋律,优雅的舞美,还有那一束束炫目的灯光、一件件华丽的行头……我走进观众席,轻轻抚过一排排观众座椅,剧场里氤氲着油彩芳香,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演出过后,朋友们上台把一束束鲜花塞到我的怀里,观众席大家全体起立,掌声仿佛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大幕徐徐落下的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哭了,这一刻我真的等待了太久太久。
每一次谢幕,翁晓伟都心潮澎湃
圆梦路上,翁晓伟的同路人越来越多
从此,我和伙伴们每年都会数次登上艺海剧院、黄浦剧场、天蟾逸夫舞台、兰心大戏院……不论是一整出大戏,还是综艺汇萃,一场场、一幕幕,我都非常真心、全力准备、全情演绎。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又一次圆梦,而且现在,还有这么多伙伴,和我一起,幸福地圆着我们共同的舞台梦。
记者 / 宋梅
编辑 / 黄骞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