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胡子在某种程度上被看作是男子的象征,有胡子的人总是让人感觉充满了男子气概,因此总会让人给留胡子的人留下一些惯性的思想,比如:只有高大威猛的男士才会留胡子,或是留胡子的男人一定都很man,显然这些想法都过于绝对。

而且不仅我国,国外诸多国家也都有男子留胡子的传统,这些胡子的样式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多的文学或是影视作品中,总会用胡须来象征充满男子气概的人,但又不是每个男子都会留胡子。那么男子究竟为何要留胡子,胡须究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讲究,这些问题都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困惑。而关于留胡须的文化、留胡须上的目的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争议,也留下了许多的误解,今天就让我们一一揭开这些误会。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古人留胡须与身份地位真的有关系吗?

在众多的古装影视剧作品中,经常都会看到很多位高权重或是颇有声望的男士留着胡须,因而很多人都会将留胡子与身份的卑贱相联系,很多人会猜想是否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留胡子。除此以外还有人发出疑问,是否古代男子都必须留胡子,甚至也有不少的专家学者确是这样认为,但根据对历史的考察以及对各朝代出土文物的研究来看,却并非如此。

并不是名臣大官才会留胡子,而且还恰恰相反,经过研究发现在历史上有很大一部分留胡须的人反而都是身份比较低下的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留不留胡子其实与身份地位没有实际的联系。具体还可以根据历朝历代遗留的文物上来进行研究,加以证明。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可以发现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男子蓄胡须的现象。从故宫保存的雕玉人头,湖南出土的铜顶人头以及河南的陶制奴隶俑来看,殷商时期的男子留胡子还并没有讲究什么规矩。以这些文物来看,有些统治者有可能下巴空空,也有可能留着大把胡子。

统治者位居权利的顶峰,既然统治者也并非都留胡子,自然也就不能绝对的说胡须与权力地位有何关联。再从安阳出土的两个白玉时刻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否留胡子与个人身份地位的关系不大,从这两个石刻的神态穿着来看,可以看得出这是两个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人,显然穿着华丽的是当时的贵族,而另一个衣衫褴褛的则是奴隶,正是这样的两个形象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下巴都是光的。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倘若真如部分人所说,胡须与人的身份地位存在一定的关联的话,这一发现岂不是打脸。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至少在商代时期,留不留胡子与身份地位是并无关联的。

而再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则又有更加鲜明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这一观点。在山西侯马出土的两个人形陶范,以及河南信阳出土的彩绘漆瑟中的人物形象中都可以看出这些人的身份地位显赫,但也并未见其留胡须。所以可以进一步推出留不留胡子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而在长沙出土的大量战国时期的木俑来看,这些木俑年龄大约都在二十岁上下,都或多或少有些许胡须,有的在下巴下留了一撮,有的则是微微上翘的样式,也有的并没有留胡须的痕迹。这又进一步推翻了只有年纪大,德高望重的人才留胡子的论断。且这一形象在当地发现得颇多,不下百十种,所以可以得知当时在某一地区有这种留胡子的社会风气,至于是哪一个时期,而什么时候这种风气又渐渐消失了就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另外在其他的文物研究中也有发现其他不一样的情况,总而言之可以看出,商代到汉代的时期中,男子留不留胡子主要依据个人的意愿,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以此也可以说明并不是所有古代男子都必须留胡子,这一说法显然过于绝对。

而除了这一错误认知外,关于胡须还有另外几个错误的认知,即经常会有人将胡须与古代男子的俊美相联系,他们甚至认为胡子是美男子的独有特征,想来也是无稽之谈了。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古代留胡须的就一定是美男子吗?

汉朝初期的张良长相宛如妇人,陈平肤白貌美如同冠玉,若古时候真以胡须这种粗犷的形象来衡量一个男子,那这两人应该会被讥讽才对,可事实上史料中虽然没有对这二人作过多的称赞,但也并无任何讥讽,所以可以初步看出,胡须并不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而在魏晋时期,社会日趋向病态,当时竟然以“妇女般的柔媚姿态”来作为美男的审判标准。可想而知,在那一时期留着胡子的粗犷之人是不可能与美男子的形象相提并论的。但这也只是那个时期的审美标准,后来确实也有人偏爱留胡子,并且久而久之将这当作为男子形象加分的一种方式,但这种现象也只是流传了一段时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从未以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规定美男子究竟该是什么样,所以留不留胡须自然也不能代表一个人是否俊美了。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只能说,留不留胡子只是一个人的个人意愿,若要将其视作美的象征,未免也有过于极端。从各地出土的文物种,可以看到许多龇牙咧嘴,凶神恶煞,恐怖渗人的形象,而他们大部分都留有胡须,难道我们要将这部分人称作美男子吗?显然不是的,相反,有许多历史记载的美男子却都是下巴空空的,但却是人们公认的美男子,所以留不留胡子与美丽并无多大的关联。

另外还有一种更加荒谬的说法,即有人认为每一个挑着担子的走路的男子都是留着胡须的。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更加没有根据的了,挑着担子的人可以将其视作古代的劳动人民,但在出土的文物中,不论哪个朝代的劳动人民都具有各种不相同的形象,有的人可能留着长长的胡须,有的人却是下巴空空的,从这一事实来看,这种说法也是无稽之谈。而且实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能够说明劳动人民留胡须能够为其带来什么便利。所以说并不是挑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留有胡须的。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然而通过历史的考察中却又发现了大量的留胡子的男子形象,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广泛存在的,那么如果留胡子不是俊美的象征又不是社会的强制规定,为何又会有如此多的古人都热衷于留胡子呢?这只能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某一时期受到社会风气与美学的影响,对留胡子存在一定的重视程度,但这也都是基于个人的意愿。

且并不是每一个留胡子的人都可以称作美男子,只是在他们看来,留胡子能够使其看起来更加符合社会的审美,或为自己的形象加分。正如唐朝时期,女子多爱在眉毛中间贴上一个花钿,且在一时间广为流传,女人们争相相仿一样,只不过是一种社会风气而已。流行一段时间,可能就慢慢淡却了。

辟谣:古人的胡须与身份地位有关吗?胡子是衡量男子俊美的标准?

总而言之,人们总是很容易产生一些惯性的思维,这样容易造成对一个客观事物产生过于绝对的思想。在古代男子留胡须这件事情上,就是因为我们受到很多固有的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影视剧形象的影响,才会将胡子与某一部分的人相联系,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不能以一种太过于绝对的说法来标志某一社会现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