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昌毛笔、鲁庄古法造纸、徐公砚——山东的文化味儿少不了这三样宝!

据文旅聊城:

千年以来

白纸黑字作为中国独有的书写方式

在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闪耀绵延

纸上笔下

中华民族向世界证明了一切皆有可能

作为华夏文明的巧思

文房四宝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骄傲

笔、墨、纸、砚已不仅仅是书写工具

而是中华民族感觉中枢上的明珠

熠熠生辉

齐鲁大地

礼仪之邦,儒学圣地

璀璨的文明在这里诞生

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传承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书房

领略文人墨客眼中的珍宝

文房四宝之三——笔、纸、砚的独特魅力

东昌毛笔

“东昌作坊,书笔两行”

600多年的东昌府运河两岸

毛笔制作兴盛

由浙江湖北经运河传承而来的毛笔制作技艺

在聊城东昌落地生根并繁荣发展

东昌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孙金龙正在制作毛笔

东昌府毛笔是聊城一绝,在元朝已有制作,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为聊城东昌毛笔制作业的兴隆时期,从业者千余人,产品多销往山西、河北、河南及本省各地。清末始衰,但仍有作坊30余家,较大的作坊有余子尚、玉山堂、老文友、魁允堂、恒顺堂等,各作坊工匠多者100余人,少者30人,年产200余品种、300余万支。1995年,东昌毛笔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

东昌毛笔选取优质的黄鼠狼尾作为原料,制作工艺上极为严谨,按规格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用六寸猪鬃、羊胡精制而成,可写三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小字的蝇头小楷。制作工艺要经过采毛、梳毛、湿理、剃锋、修头、刻字等大小七十二道工序。

2012年12月,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鲁庄古法造纸

“茫茫竹海风雨狂,蔡伦发明造纸张”

世人皆知蔡伦发明了“蔡侯纸”

而聊城阳谷的这个小乡村

也与“纸神”蔡伦有着不解之缘

在阳谷县的鲁庄村

有这样一项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技艺

——鲁庄造纸技艺

鲁庄造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世代相传,供奉蔡伦为祖师。蔡伦为发明造纸,游遍了中国大地,教了三个徒弟。大徒弟抄木浆白宣纸,二徒弟抄桑皮麻浆毛头纸,三徒弟抄草纸。鲁庄的纸坊就是二徒弟传留下来的。

浸沤

切碎

浆灰

碾压

洗浆

打槽

抄纸

晾晒

直到今天,阳谷县鲁庄村还沿用着近两千年的蔡伦造纸工艺,村民代代相传,延续至今。书纸香气,长久地萦绕在鲁庄村,让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村时时焕发着秀外慧中的气质,替我们保鲜了两千年的文化记忆。

2016年3月,鲁庄造纸技艺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公砚

“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一方小小的砚台

石匠能看到自然之势

画家能看到写意之境

书法家能看到线条之美

雕工能看到刀工之俊

文人墨客能发心中块垒

产于山东沂南的徐公砚,是和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齐名的上乘之宝。徐公砚早在唐宋时期即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而且评价甚高。

该砚自然古朴,形状奇特,质嫩理细,发墨如油,既可作为观赏之品登大雅之堂,又便实用,舞云泼雨书写春秋。实为砚林之明珠,堪称砚中之上品。

2016年3月,徐公砚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纸一砚一世界

一笔一墨一人生

笔墨纸砚书写人生百态

文房四宝汇聚灿烂文明

它们不但为古代文人墨客所欣赏

更在今时今日重新散发魅力,焕发生机

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