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张作相 图片来自网络

在奉系军阀中,要说谁最为强悍无礼,相信很多人都能掰着手指头说上几个,毕竟,这批人大多数都是绿林出身,自带豪气。可要说谁最低调知礼,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说得上来。

笔者今天就说一人,他,就是奉系元老,东北王张作霖的把兄弟张作相。

按照中国人的起名习惯,凡是宗族内的同辈之人,在名字中总是要范字的。巧的是,张作霖和张作相的名字中都范“作”字,又都是东北军政两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人要么是亲兄弟,要么是堂兄弟。其实,二人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在名字中都范“作”字,那只能说明是凑巧了。

张作相加入绿林其实也是被逼无奈。

本来,张作相这个人是比较胆小怕事的,他的族兄被人打死了,他怕受到牵连,就躲到了奉天一代做起了泥瓦匠,给人家垒个灶台盘个炕维持生计。毕竟,这也算是家学渊源。他的爸爸就是干这个的。

可是有一天,张作相不知咋地突然开窍了。凭啥自己总是衣衫褴褛?凭啥自己总是吃不饱饭?凭啥自己总是颠沛流离?

终于,深觉世道不公的张作相凭着一股出人头地念头的刺激,找了几个乡亲回到了家乡,杀死了杀害他族兄的仇人,从此开始了他的绿林之路。

1901年,张作相听说位于新民府八角台的张作霖在江湖上的名声不错,而且正在招兵买马,于是就带着自己20几人的部下投奔了张作霖,从此开启了和张作霖30余年的交往。

1902年,张作霖被清廷收编,被委任为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张作相也被任命为哨官(相当于连长)。一个连长虽然没有能够让张作相光宗耀祖,但毕竟吃上官饭了,和过去那种靠垒灶盘炕讨生活的境遇相比,无疑是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图片来自网络

1907年,这是对张作相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8人结拜为异姓兄弟。这8个人虽然在日后的人生境遇不同,但在东北地面上,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可以这么说,民国时期的东北史,基本上是围绕着这8个人来写的。

从此之后,张作相跟着张作霖亦步亦趋,步步高升,每逢张作霖提拔,张作相总是张作霖之前位置的第一顺位接替人。到了1916年,张作相已经官拜陆军第27师54旅旅长,少将军衔。到了1918年,张作相接替了张作霖的第27师师长职务,官拜中将,真正出人头地起来了。

这就应了那句话了,选择大于努力。在乱世之中,张作相选择了张作霖,事后证明,他选对了。

陆军27师可不是一般的部队,而是张作霖起家的部队。所以,张作霖虽然在当时已经担任东北三省巡阅使了,但始终不肯放弃27师军权,这就引起了他的把兄弟汤玉麟的不满。

在奉系军阀中,最有能力挑战张作霖权威的是28师师长冯德麟。

冯德麟,秀才出身,所以始终看不起大字不识几个的张作霖。可是,在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的时候,冯德麟仅捞了个帮办军务。出于羡慕嫉妒恨的缘故,冯德麟总是和张作霖闹别扭,并且在暗地里勾连对27师军权垂涎三尺的汤玉麟。

可是,张作霖心里很清楚,这个27师师长的位置是决不能给汤玉麟的,如果自己真的要把位置让出去,也只能是让给老兄弟张作相。终于,二人闹翻,汤玉麟被张作霖一脚踢开,光杆司令般地投靠了冯德麟。可冯德麟也不是张作霖的对手,几经交锋,冯德麟也败下阵来,最终连第28师师长的位子也丢掉了。

由此,张作霖在奉天再也没有对手,也就放心地把27师师长的位置让给了张作相。

张作相到27师任职后,刚开始的时候张作霖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时间稍长,张作霖就觉得工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有事无人商量不说,关键是别人总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哪像张作相在的时候,总是和自己能够想到一块去,提头知尾,配合默契。看来,张作相还是不能离开自己身边啊。

于是,张作霖下令,任命张作相为东北三省巡阅副使,这个职位在东北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可是张作相却坚辞不就。

张作相是个真正的明白人,他很清楚,自己的本领差张作霖不是一星半点,自己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够领会张作霖的心意。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坐上东北三省巡阅副使的宝座,是远远不够的,不仅使其他人眼红,自己还要随时应对那些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明枪暗箭,不划算。

张作霖见张作相坚辞不就,也没有过于勉强他,就任命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的两署总参议,成为了张作霖幕府之中的第一人。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冯德麟 图片来自网络

1921年,黑龙江省督军孙烈臣转任吉林省督军,张作霖就想任命张作相为吉林省督军,可仍被张作相婉拒。张作相的理由是,按照资历,自己仅为哨官时,吴俊升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统领了;按照结拜时的年龄,吴俊升也是二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个督军都应该由吴俊升来接任,而不是自己。

从这件事来看,张作相是位非常善于吃亏的人,明着吃亏,但从实际权力来讲不仅没有丝毫受损,反而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更加稳固了他在奉系的地位。对于张作相来说,只要是紧跟张作霖,荣华富贵自不待言,而一到地方,离开了张作霖身边,就不知道有多少明枪暗箭在等着自己,如果失去了张作霖的信任,这个督军也坐不稳。因此,督军什么的都是浮云,紧跟张作霖才是正道。

1921年5月,张作相又面临着一次大好机会。当时的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在蒙疆范围内所有的都统全部归张作霖节制。

而此时热河都统姜桂题正好出缺,张作霖就想委任张作相出任热河都统,可仍被张作相拒绝,并大力推荐28师师长汲金纯为热河都统。

张作相推荐汲金纯为热河都统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冯德麟失势后,其28师虽然被张作霖收编,但和27师相比,无论是在军官的升迁和军需、军械的配置等方面均不如27师。这虽然也是一种惯例,但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28师官兵离心离德,容易埋下隐患。汲金纯作为28师的老将,跟随冯德麟已久,如果能够使汲金纯对张作霖感恩戴德,28师自然也就容易归心。

而此次热河都统的出缺恰好给了张作霖一个机会,于是,张作相再次放弃了自己担任方面大员的机会,力荐汲金纯出任热河都统。事后证明,张作相的此次让位确实起到了不俗的效果。在郭松龄起兵反奉时期,汲金纯拒绝了郭松龄的结盟,迅速报告张作霖,并率部强力阻击郭松龄部,为张作霖集结兵力平定郭松龄赢得了时间。

如果说,一次让官可能是故作姿态,两次让官可能是另有图谋,可连续三次让官,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张作相为人是胸怀宽广的,是明大局,识大体的。

1924年,张作霖觉得不能太亏待了自己这位老兄弟,强行命令张作相出任吉林省省长兼吉林督军,张作相终于成为了方面大员。

可令张作霖没想到的是,张作相的上任却让他吃了个憋。原来,张作霖为了筹集快速扩大的奉军的军费,准备在东北推广鸦片种植,可在吉林一省却遭到了张作相的极力抵制,不仅不允许种植,凡是通过吉林省运输、生产、吸食鸦片一律禁止。在这一点上,张作相功不可没。

为了改善吉林省的道路状况,张作相还把吉林省的财政盈余投入到公益事业,吉海(吉林到海龙)铁路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成功,为此,张作相还得罪了日本人。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汤玉麟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人早就对吉海铁路的修建垂涎三尺,而无论日本人如何施压,张作相都不为所动,完全按凭借着一省之力修建成功了这条铁路,这在旧中国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在民国时期,中国的铁路大多数都有着外国资本的影子,只要是中国政府不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他们动辄就以停运为名来逼迫旧中国政府就范,日本人之所以对修建吉海铁路这么热心,关键是想要凭借着这条铁路来运兵,一旦日本在东北和张作霖发生冲突,他们就可以利用这条铁路的控制权快速运兵,逼迫张作霖就范。而张作相早就洞悉了日本的企图,坚决不妥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张作相虽然没有读几年书,但是对教育事业还是非常热心的,在他执政吉林期间,创建了大量的教育机构,像现在的吉林大学就是由张作相创办的。

1925年,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发生了,作为奉系新派的代表人物,郭松龄起兵反奉了。此次兵变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大批的中高级军官如何处理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作为张作霖的参谋长,杨宇霆力主全部杀掉。可如此一来,势必会严重消耗奉军的实力,因为在参与兵变的郭松龄部下中,绝大多数都是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和陆军大学的军官,都是张学良费尽心力培养起来的精英。如果全部杀掉,作为平衡奉军的三大支柱体系就会失衡,以杨宇霆为代表的“士官派”就会在奉军中一家独大,这无疑是非常不利于张作霖对奉军的控制的。

因此,张作相苦劝张作霖,甚至哭谏,终于使得张作霖收回成命,保留了奉军的元气。这批人在日后都成为了东北军的骨干力量。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奉军一时间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本来就对奉系大权虎视眈眈的杨宇霆等人趁机发难,想要夺权。但杨宇霆很聪明,他知道,如果此时自己就夺权上位,势必人心不服,而在这个缓冲时间内,他需要找一位在奉军中资格老,人缘好,一经提出,各方都不能或者不好意思反对的人来做这个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因此,张作相就被杨宇霆推到了前台。

可张作相是何许人也?又岂会看不出杨宇霆的阴谋诡计?因此,在杨宇霆等人推举张学良出任奉天保安司令,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司令被一致通过之后,张作相才姗姗来迟,以母丧为名坚辞不就。这才成就了张学良担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张学良 图片来自网络

1930年,中原大战正酣,蒋冯阎三方都想拉拢张学良率东北军参战,张作相表示反对。在张作相看来,固守关外,不参与内战,休养生息,训练士兵,扩充实力,静以待变才是正道。

客观地说,张作相的想法确实有些老派了,以张学良等一批年轻人是根本不可能接受这种保守的思想的。而且,蒋介石许的愿也是张学良根本无法抗拒的。因此,1930年9月,东北军入关,彻底改变了中原大战的结局,而张作相则作为张学良的副手留守东北。

1931年9月,张作相的父亲去世,张作相回锦州奔丧。此时因为东北军大批入关,关内空虚,日军开始蠢蠢欲动。为此,张学良连发急电,要求张作相回奉天坐镇。可张作相始终以父丧为由,没有立即回沈阳。

9月18日,日军悍然向北大营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

此时的东北军在奉天没有一个能够指挥全局的人存在,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兼之代理张作相吉林省主席的熙洽无耻的投降了日本人,终于使得局势无法挽回,东北沦陷。

客观地说,张作相在这件事上是犯了糊涂的。大敌当前,局势危急,自古忠孝两难全,如果张作相在接到张学良命令的时候马上起身回奉天,虽然不见得能够使日军放弃偷袭北大营的行动,但在奉天乃至于吉林的东北军会在他的指挥下有组织地进行抵抗,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失败,东北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沦陷。在这个问题上,张作相是负有严重责任的。

东北沦陷后,东北军虽然也组织了几次抵抗日军的行动,但都以失败告终,热河抗战、长城抗战,东北军屡次战败,张作相终于心灰意冷,辞去了军职,来到了天津的英租界隐居起来。

但张作相的民族气节还是有的,在他的把兄弟张景惠反复劝说他出任伪职位的时候,都被他严词拒绝。

抗战胜利后,因为张作相在东北的影响力,蒋介石也动了心思,反复劝说张作相再次出山任职。张作相后来实在是被逼的没有办法,只得答应出任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东北剿共副总司令之职,可在实际上却并没有参加国民党的任何军政活动。

1948年10月,正在锦州家中收拾细软准备离开的张作相被攻破锦州的解放军在家中捉获,随即被释放,并礼送至天津。

平津战役之前,蒋介石百般劝说张作相赴南京,可都被张作相拒绝。

1949年3月,张作相病逝于天津,享年68岁。

张作相的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言办学校。”而且识大局,得大体,为奉系的发展立下过大功劳。尤其是在大事上,张作相从不糊涂,像在处理郭松龄部下,让位给张学良都是具有大智慧之举。

可惜,在九一八事变前夕,张作相却犯了一次糊涂,在家事和国事面前,没有正确认识到哪个最重要,就是这一次糊涂,丢掉了东三省。

可能是有些求全责备了吧。即使张作相在奉天,也改变不了日本人想要吞并东三省的野心和欲望,但可以逆料的是,如果张作相在奉天,在他的组织指挥下,日军绝计不能这么快就占领东北。

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张作相一生低调,大事从不糊涂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