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大侠郭靖

郭靖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从一个憨傻愚钝、资质平平的习武青年成长为掌握武林绝学的一代宗师,固然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成份,但更多被人记住的是他的心胸和气概,习武不是为了称霸武林,而是为了救国救民。

金庸的《神雕侠侣》 第二十回对郭靖的江湖地位做了一个定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不过,郭靖尽管名满天下,但他毕竟只是金庸老先生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虚构的人物。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真实存在的郭大侠,此人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弱于郭靖,可谓一呼百应,在江湖上极为身份和面子,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都愿意为他效死。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射雕英雄传的经典造型

此人名叫郭解,虽是一介布衣,却是当时名震朝野的人物。这一点和郭靖也十分相似。

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专门为郭解大侠在《史记》的《游侠列传》中留了位置,并对他做了高度评价:

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司马迁和郭解是同时代的人,《游侠列传》对郭解的描写很传神很细致,可信度较高。我们根据太史公的记载,看看郭解郭大侠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郭解年轻时喜欢好勇斗狠,杀人无数,也干过一些诸如铸钱、盗墓等不法勾当,中年之后开始变得内向沉静,内心的波澜虽在,但非常内敛。不再打架斗殴,学会了理解别人,不再仗势欺人,而是热心调解地方上的纠纷,特别善解人意。于是,郭解的声望与日俱增,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以能和他相交为荣,想趁夜去结交拜访他的人竟然经常有十车之多,连郭解的门客都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请他们回家供养: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汉武大帝中的郭解

但后来出事了,事情就出在郭解巨大的声望上。

汉武帝刘彻听了大臣主父偃的话,把全国有影响的富商全部移民到茂陵去。

主父偃在西汉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在他不长的宦海生涯中,这位西汉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一共给汉武帝出了三个主意,很有两个是馊主意,却极大巩固了大汉的江山。

第一是推恩令。皇帝要把皇家的恩泽推向各诸侯国,你当了诸侯王不能一个人作威作福,这种福分也要推及到你的儿子们,当然儿子们不能再是诸侯王了,降一级,当侯,等你有了孙子,再推恩到他们,以此类推,推恩令推到最后就是强大的诸侯国就被这帮孙子瓜分成无数小小的块块——让你的实力一再削弱,还得谢主隆恩。这是汉武帝和主父偃阴狠的地方。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西汉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父偃

第二是设置朔方郡。朔方郡位于西汉首都长安的正北,河套平原之南,刚刚从匈奴手里夺来,设置成郡,对于巩固战果,维护边疆,拱卫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第三就是导致郭解大侠送了命的茂陵移民令。茂陵顾名思义,是一座陵寝,是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修的陵寝,预备死了以后在里面继续称王称霸。汉武帝听了主父偃的话,要把全国规模以上的富豪都迁到茂陵,这是有原因的:汉武帝不喜欢人家太有钱,更不喜欢人家有社会影响,他认为这是搅乱社会秩序、动摇皇家统治的不安定因素。把他们集中起来看管,有利于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汉武帝为了维护汉家的江山,真是费尽了心血。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朔方郡在现代地图中的位置

对付诸侯的办法是釜底抽薪,分拆他们的封国。对付豪强的办法则是把他们连根拔起,让他们到茂陵去。豪强们离开本土来到皇帝眼皮底下,根本成不了气候。诸侯失去豪强的支持,更只能是没毛的鸡。

很好!一举两得,左右开弓。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第106页。

移民茂陵的执行标准是:家产三百万钱。至于这三百万钱哪儿来的,不管,偷来的抢来了做了女婿换来的或是辛辛苦苦挣来的,都一样,统统迁往茂陵。但问题的,郭解的家产根本没有三百万。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李白《侠客行》

侠客的钱到底从哪儿来一直是个谜,连金庸老先生也没能解开。他笔下的大侠们挥金似土,可以仗义疏财,但既不做生意,又不事生产,既不打家劫舍,又不铸钱盗墓。说是有花不完的钱,但要说积蓄,似乎也没多少。史上最著名的《侠客行》,全文一百多个字,一个钱字都没有提到。

郭解正是属于这种情况,虽然从来不为钱犯愁,但要说有三百万的身家,那太高瞧侠客的经济实力了。郭解没有三百万家产,但他就白纸黑字上了官府的移民名单了——不为别的,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实在太大,地方小吏擅做主张,把郭解的名字写了进去。这样并非没有道理,汉武帝移民的主旨就在于消除这些大户的社会影响。可见,这个小吏尽管职位卑微,但在理解圣意方面倒是高手。

可惜对圣意的揣摩无助于他飞黄腾达,反而害他丢了脑袋。一个郭解的同情者出于义愤,把这个小吏干掉了。不仅干掉了小吏,还把人家父亲和进京告状的家人一并砍了头。这个事情闹大了,汉武帝大怒,决不允许在有人帝都附近做出这种藐视皇家秩序的事——老帝崽最怕的就是人家和他分享皇权!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汉武帝

于是郭解的死期到了,尽管他已经老老实实移民茂陵。他动身的时候,四方轰动,前来送行者人山人海,单是接收到的礼物就有一千万钱——这一耳光结结实实抽在汉武帝脸上,同时,也宣告了郭解这不是在踏上去往茂陵的路,他踏上的是鬼门关。

恰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直接宣告了郭解的罪无可赦。

一个崇拜郭解的人有一次和一个知识分子聊天,知识分子表达了对郭解的不屑:“

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崇拜者一看有人直接否定自己的偶像,顿时感动偶像和自己都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当即拔刀都那人砍了,还把人家的舌头割下来,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西汉新儒家代表人特公孙弘

按说这只是一桩普通的“激情杀人案”,和郭解毫无关系,因为郭解既没有指使行凶,也没有遥控杀人,他那时正因为小吏被杀一案关在监狱里吃牢饭呢。办案者据实上奏:此案与郭解无关,他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罪过。

这时,一个人的出现,一锤定音,乾坤扭转。此人是公孙弘,时任副总理兼全国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御史大夫),他说:“

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

郭解的命运就此注定,公孙弘的逻辑虽然混蛋但不无道理:此案郭解不知,但罪行要重过他亲自杀人。为什么?这意味着郭解的社会影响力已经大到令人恐怖,他不是用刀杀人,甚至不是凭金钱和关系杀人,他这是在用意识杀人!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卫青,卫卫卫……

这是什么概念?连皇帝都不曾有的权威和影响,有这样的人在,汉武帝能安心吃饭睡觉吗?郭解必须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于是,郭解被满门抄斩,夷灭三族。

回头看下郭解的罪状,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三没打砸抢,四没阴谋反对皇帝,五没危害经济秩序,六没组织黑恶势力。他所有的罪过都在遇赦时一笔勾销了,而真正致他于死地的,是因为他的侠客身份。

西汉的侠客经常和纵横家以及失意政客搅在一起,构成了对封建统治的极大威胁。强如秦始皇,尚且在博浪沙差点被张良雇佣的侠客用大铁椎砸死,汉武帝能不恐惧吗!所以,要安定大汉的江山,一手消灭诸侯国,一手消灭游侠和豪强,在这两个重大任务完成之后,始作俑者主父偃也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史记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杀主父偃。曾经的红人一朝失势,马上从万人迷变成了万人踩,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

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而力主皇帝杀掉主父偃的那个人,正是主张杀掉郭解的人,公孙弘。公孙弘身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平日温良恭让,该狠的时候可一点也不儒雅啊!

其实,郭解之死是什么时候被决定的呢?大家都忘了一个细节。那还是他的大名刚刚被记进移民茂陵的名单时,时任车骑将军的卫青找汉武帝说情:“

郭解家贫不中徙。

”汉武帝冷笑:“

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断然拒绝了朝廷红人兼自己小舅子的说情。

郭靖成为侠之大者,另一位郭大侠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却被灭族

司马迁及《史记》和《游侠列传》

一介布衣居然能支使得动你这个大将军为他说情,他家贫吗?

我们相信从那个时候起,汉武帝就对郭解动了杀机,原因就是我们前面分析的,他不允许任何人跟他分享皇权。可惜郭解不懂得低调,从而一步步走入汉武帝逐渐收紧的绞索之中。可以说,杀郭解的,是汉武帝,是主父偃,是公孙弘,是他的崇拜者和小跟班,也是卫青,更是他自己,还有那个吃人的皇权大于天的社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