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HA高可用架构中切换的步骤中,主要靠对各个实例的relay log文件新旧程度进行比较,选取最新的relay log进行群组内的数据追加,以此尽可能地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减少数据丢失的数量。这就要求relay log不能被系统自动清除,要保留一段时间,防止主库挂掉,进行数据补全。
但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在业务持续繁忙时,从库可能会积累很多relay log,若不及时清除早晚会酿出祸患。
工具:
purge_relay_logs
作用:
清除relay log,尽可能多的清除relay log
安装:
包含在mha的node模块之中,不需单独安装
--user/password/host/port 指定用户名/密码/主机/端口,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虽然提供了主机的参数,但是只允许127.0.0.1或者localhost两种取值,即只能从本地登录。
--workdir 指定硬链接创建的位置,purge_relay_logs使用硬链接的方式删除relay log,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硬链接的成功,建议硬链接的文件夹和relay log的目录在同一个分区。[5.7版本似乎没有用到]
--disable_relay_log_purge 禁用MySQL的自动清除relay log设置,默认情况下,MySQL自动清除relay log,反映到参数上即是:relay_log_purge=1。若MySQL自动清除relay log,工具在启动后就会自动结束,不清除任何文件。当指定了此参数后,工具会禁用MySQL的自动清除relay log设置。
<code>purge_relay_logs --user=sniffer --password=123456 --port=3110 --host=127.0.0.1 --disable_relay_log_purge --workdir=/data/mha/</code>
输出如下:
解析:1.先检查是否开启了自动清理relay log
2.从MySQL中获得relay log 的文件名,位置,正在使用的编号,创建硬链接。
3.开启自动清理,刷新relay log,生成新的一组relay log后,关闭自动清理,这一步在最大程度上清理了relay log。
通过shell脚本并添加到crontab中定时清理。
<code>crontab -e</code> 增加如下一行:
<code>0 0 */3 * * sh /etc/auto_clean_relay_log.sh</code>
本文转自 angry_frog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l0vesql/206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