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CPU性能越来越好,都说软RAID不行,但如果是个人日常使用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再加上有些主板对Linux的板载消费级RAID支持不好(写此文的时候手上就是有块ASUS的X470主板),所以上不了硬的,改成AHCI模式,做软的。
现有两块2T的HDD硬盘和1块NVMe M.2的SSD,当然SSD是系统,HDD做RAID装数据。
我这里是/dev/sda1和/dev/sdb1两个,如果没有分区请使用parted->mklabel->mkpart进行设置,具体设置请参看我的文章——<code>[CentOS的GPT分区+LVM挂载](https://blog.51cto.com/huanghai/2374764)</code>。
参数:
--create / -C创建一个新的阵列
--level= / -l指定RAID的级别,目前支持raid0,1,4,5,6,10
--raid-devices= / -n指定磁盘的数量
如果想查看RAID状态,使用以下命令:
RAID配置不是永久性的,并且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后会丢失。我们必须创建一个配置文件并在其中添加RAID相关信息:
如果不能成功录入,则自行创建并粘贴'mdadm --detail --scan'的输出结果。
查看设备UUID
将UUID写入自动挂载
重启系统进行查看。
下面很多东西没有测试,以后再补充。
测试写入速度
启停
使用mdadm -S/--stop来停止阵列。
使用mdadm -A/--assemble来启动阵列。
添加磁盘
RAID1下/dev/sdc1将成为备用盘,在有故障发生时自动进行替换。
删除磁盘
扩充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