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IA:中国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链的角色只会会越来越重要

集微网消息,12月24日,在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指导下,由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主办,张江高科、爱集微承办的“首届集微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在上海正式举办。作为本次峰会亮点之一的“分析师大会”吸引了众多整车厂以及车规芯片厂商的关注,会场座无虚席,众多分析师出具的最新产业报告掀起了会议高潮。

爱集微有幸邀请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全球政策副主席Jimmy Goodrich,他对全球汽车半导体的现状、未来增长动力、汽车缺芯的影响以及应对模式等做了题为“汽车半导体产业与公共政策”(AUTO CHIP INDUSTRY & PUBLIC POLICY)的演讲。

SIA:中国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链的角色只会会越来越重要

Jimmy Goodrich首先阐述,随着汽车电动化、电子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逐渐有了“轮子上的电脑”这一共识性的概念,虽然目前全球半导体这一5000亿美元的市场主要由PC、数据中心、通信等驱动,但汽车半导体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明显高于消费电子行业,而且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全球汽车行业约占半导体销售需求的11.4%。

汽车半导体未来的增长潜力有多大?我们可以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技术演进的路线中一窥究竟。Jimmy Goodrich分析,一辆普通的传统燃油动力车一般都会载有1400个芯片,从安全气囊控制、防撞装置到泊车辅助等不一而足。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加速扩大以及车载娱乐系统的丰富,汽车安全系统、音频系统、视觉导航、传动系统等等都面临着重大的技术代差性的革新。他具体谈到:“有关车载电池管理,哪个轮子应该配多少电力,这些都要靠半导体元件来实现。然后是主驱动本身,电池驱动的给车轮加速的转子,所有复杂的控制和管理都将由越来越复杂的汽车级半导体技术来驱动。”而且这一趋势契合了全球控制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诉求:“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75%的新乘用车销售将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对于减少全球人口的碳排放至关重要,这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所宣布的气候变化目标至关重要,这些目标都是宏远计划中的一部分。”

和汽车电动化双轨并驱的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这一领域带动着远程雷达、LiDAR、车载摄像系统、超声波传感器等的立体性技术推进。基于此,Jimmy Goodrich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辆汽车中半导体的总量将呈指数级增长,从目前的大约35%增长到40%,到2030年将达到50%左右;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也将增长两倍,达到数十亿美元。

然而,目前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产业供应链受到疫情和“缺芯”的双重困扰。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刺激了其他半导体终端市场的增长,挤压了车规级芯片的产能,当汽车行业在2020年底出现销量反弹时,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芯片短缺问题。Jimmy Goodrich指出,芯片缺货危机让众多头部汽车生产商开始反思原有的零库存模式,而且许多汽车公司与芯片厂商原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通过Tier 1或Tier 2系统集成商合作,比如博世公司或大陆公司。在2020年下半年之后,汽车芯片和其他电子类芯片争夺产能的战争愈演愈烈,Jimmy Goodrich分析道:“芯片厂已经将产能利用率推到了近100%,坦率讲,这很惊人。自全球芯片短缺冒头开始,已持续了好几个月。2021年,半导体行业的目标是上线26家新晶圆厂,另有26家正在建设中。”

晶圆厂扩产的风潮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并不会偃旗息鼓,这个论断可以从Jimmy Goodrich总结的这几组数据中得到支持:首先,今年9月汽车集成电路资本支出达到了148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0%,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支出将达到1560亿美元;其次,全球半导体制造部门在成熟工艺节点(28纳米至40纳米)产能扩充势头良好。总之,汽车行业如此深受全球半导体短缺的影响,已经拔高了全球政要和许多资本的关注度,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了半导体行业作为基础技术的重要性。

Jimmy Goodrich最后总结,随着汽车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大陆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链扮演的角色也将会越来越重要;美国也专门划拨了专注投资汽车半导体成熟节点晶圆厂的基金,韩国也相应地出台了“K-belt”半导体战略,法国、德国等也不甘落后。未来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链必然会别开生面,焕然一新。

(校对/Jenny)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