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中,多态是继承数据抽象和继承之后的第三基本特征。
2.“封装”通过合并特征和行为来创建新的数据类型。
3.“实现隐藏”则通过将细节“私有化”,把接口和实现分离开来。
4.多态的作用则是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
5.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
6.多态也称作动态绑定、后期绑定或运行时绑定。
7.将一个方法调用同一个方法主体关联起来被称作“绑定”。
8.“前期绑定”:程序执行前进行的绑定,由编译器和连接程序实现。面向对象的语言不需要选择就默认的绑定方式。
9.Java中除了static方法和final方法(private方法属于final方法)之外,其它所有方法都是后期绑定。
10.为什么要将某个方法声明为final呢?
(1)它可以防止其它人覆盖该方法。
(2)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关闭”动态绑定,或者说,告诉编译器不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绑定。这样,编译器就可以为final方法调用生成更有效的代码。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对程序的整体性能不会有什么改观。所以,最好根据设计来决定是否使用final,而不是出于试图提高性能的目的来使用final。
11.多态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运行结果:
由于多态(后期绑定),还是正确调用了Circle draw()和Square draw()。
12.Java中的“抽象方法”相当C++语言中的纯虚函数。
13.构造函数并不具有多态行(它们实际上是static方法,只不过该static声明是隐式的)。
14.在构造函数内部调用一个动态绑定的方法,那么被调用的方法所操纵的成员可能还未初始化(可能造成一些难以发现的隐含的错误)。如下例子:
15.复杂对象的初始化过程:
1)在其他任何事物发生之前,将分配给对象的存储空间初始化成二进制的零。
2)调用基类构造函数,一个反复递归,直至最低层的基类。
3)按照声明的顺序调用成员的初始化方法。
4)调用导出类的构造函数
16.如果不是后期绑定,就不是多态。如方法重载,它是属于非面向对象的特性。